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探究

2019-09-10张婉银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

张婉银

【摘    要】德育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项特殊任务,契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发展的教学要求。本文中我就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入手,谈谈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  渗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61

当前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某些学科,如语文等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必备内容。当前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之所以重视德育工作开展,从我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总结出两点因素:一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进入相对丰富状态,而物质生活的丰富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追求逐渐转移到精神领域的满足方面,所以精神文明建设提上日常,而精神文明建设中当仁不让的重点就是学校教育方面。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竞争,而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分工越来越明细、智能的环境下,对于学生素养的要求也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方面,而是要求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了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而在以往多年的应试教育中,德育存在一定的缺失,所以教学改革之后德育也就随之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二是,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所谓“人才”俗语有云:先成人后成才,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不仅要传输给其丰富的学术知识,更多的还是人格和三观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未来漫长人生路途中成长为脱离低级趣味,且对社会有用、品格高尚的人。

虽然当前德育在各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都存在合理性,有的学生在德育渗透方面缺乏条件,而部分学科教学中则恰好包含了德育这一部分,就如本文中我所探究的高中语文学科。语文本身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传统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所以其学科内容中自然而然的蕴含着对应的民族精神内容,在德育开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德育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高中阶段恰好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而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泛滥反而导致学生在精神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德育的开展能够给学生三观的建立、健康各型人格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引导,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所以,下文中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的德育目标

不论是德育还是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端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属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形成默契的配合。所以我们要想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德育开展,势必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结合教学要求,制定对应的德育策略和标准,从而在未来德育过程中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首先,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方面,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语文学科互动性强的优势,和学生实现频繁的、平等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赖感和依赖感,进而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并且结合对应的学科教学反馈,初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制定针对班级整体的德育策略框架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学科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了解,尤其是“后进生”,在补课过程中详细了解其对应的思想和行为,从而针对出现典型问题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德育策略。最终做到整体和具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其次,在德育开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制定对应的德育目标。例如从学科教学方面来说,挑选其中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相关文章,进行分类然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另外,针对学生个人发展,我们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引线”给学生树立言行、思维上的榜样,从而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等。

二、结合语文学科内容,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所以教师可以结合高中语文这门蕴含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文明成果的学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巩固学生的“爱国心”。

首先,通过传统文学作品,展开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洗涤。高中课本的文章大部分属于名家名作,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想和内涵,其中不乏爱国名篇。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并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构建起和作者之间精神的桥梁,接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携带的爱国思想、民族思想,从而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文章让学生游历于祖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祖国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经历其中的兴衰荣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在荣耀中感受构建民族自豪感;在失败中感受祖国进步的紧迫感,最终塑造起学生的民族向心力。

三、结合学科特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缺乏成熟的是非辨别能力,更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蛊惑,进而在自身三观建立和人格构建方面产生偏颇,所以道德素养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环境,学生精神建设过程中不仅会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更会接触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以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课本中所呈现的优秀文学内容,输出对应的真善美的精神内核,让学生接受优秀民族精神的熏陶,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科内容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学生性格的构成有先天部分影响,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塑造,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文学所蕴含的“美”来陶冶学生的心灵,通过文学审美来开启学生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生命的积极向上,进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康的思想、開朗的个性,勇敢承受生活中的挫折考验,进而勇往直前。

总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充当的“桥梁”得构建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在道德教育方面,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精神的引领、行为的示范,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丽颖.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德育工作的相关探讨[J].新课程(中),2015(6):25-25.

[2]周丽.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中误区的规避刍议[J].中华少年,2017(32):9-9.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