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2019-09-10张丽芳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解题思维审题小学数学

张丽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逻辑性更强,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在细致审题的前提下,厘清数量关系,继而实现正确求解。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討,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题思维培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  解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33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旧愿意利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何种方法推动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促进解题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值得我们深思。

一、优化读题方法,促成审题意识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属于我们了解与学习知识内容的重要方式,而在小学数学中,读题是对题目进行解析的前提,学生读题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解题效果。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粗心大意,读题不够细致,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传授更为科学的审题方法,减少解题过程的障碍,以提高解题准确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只读一遍,很多时候并没有读懂题目便拿起笔做题,导致解题错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审题三部曲”引导学生认真读取题干,以培养学生细致审题的良好意识。“审题三部曲”包括浏览题干、细致复述以及深度剖析,要求学生在平时做题之前先读题三遍:第一遍为粗读,逐句读取题干信息,注意题中的数字和数学符号,了解题目的大致含义和求解内容;第二遍则为细读,在读题的同时将题目当中一些重要的已知条件画出,找出其中的易错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对题目进行复述;在第三遍读题过程中要细致分析题意,剖析其中的算理及数量关系,具体分析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通过此种系统化的读题训练,端正学生的审题态度,使其解题思维更加缜密,强化解题效果。

二、扎实数学基础,掌握解题方法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扎实知识基础,才能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少出现失误。大多数学生出现解题思路障碍的原因在于其知识基础不够牢固,对于数学概念、规律、性质以及解题策略等关键点储备不足,导致面对具体数学问题时一知半解,无法理解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储备,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降低学生解题过程的阻碍,减少错误的出现。对于数学题目的求解,除了需要充分掌握一些基础性概念和公式知识之外,还要熟悉对问题的验算、估算以及简算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画图、列表以及假设等解题策略。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同一题目的多种解法,继而在解题过程中具有针对性的采用最优方法实现高效求解。如此一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会更为顺畅,提高解题效率。

例1:A和B两辆汽车均匀速行驶由甲城市开往乙城市,其中A车每小时可行进100千米,而B车每小时可行进120千米。在A车离开甲城市1个小时之后B车出发,两车同时到达乙城市,求甲乙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分析:大多数学生会很快形成解题思路,分析其中的已知条件,列式:100÷(120-100)×120=600千米。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求解表示赞扬,并提出: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我们刚刚学过方程,大家是否可以通过对列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呢?设B车由甲城市出发抵达乙城市的用时为x小时,则列式:120x=100(x+1),解得x=5,因此两城距离为120×5=600千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哪种方法更为简单,更适合用在实际解题当中。当学生掌握更多解题策略之后,其知识储备将愈加丰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

三、充分利用错误,优化解题习惯

印度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关上了所有错误的门,那真理也会将你拒之门外。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解题过程中犯错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使错误成为学习的重要素材,为学生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发展注入活力。现代教学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对于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思维惰性较强的情况,教师要从内部驱动入手,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查找与总结自己的错误,从而养成自我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检查属于数学题目解答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提高解题正确率,属于一种优质的解题习惯。为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检查和纠错意识,在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之后,可以不直接说明其错在哪里,而是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所出现的错误,引发反思活动,并分析错误的原因。比如,某个学生在笔算10.34-3.4=?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10,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他是在写竖式的时候未将小数点对齐,而错误的将小数末尾对齐。教师可以跟学生说:“我发现你这道题中的一个错误,现在你和同桌一起找出错误,比一比谁找的更快。”这种激励式的引导,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该学生找出并改正的自己的错误。教师则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促进学生纠错习惯的养成。这样一来,能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严谨,优化解题思维,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强化其基础知识与解题策略的掌握效果,继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路,选择最优解题方法,促进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玉红,李平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解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46-147.

[2]魏生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32):82-83.

猜你喜欢

解题思维审题小学数学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