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9-09-10杨丹丹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杨丹丹

【摘    要】在高中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如何融入德育教育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文化精神,也就是说,这两种教育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教育方式不同。本文对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教育当中,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行了探讨,希望此研究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音乐  渗透德育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22

在高中阶段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的三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让他们获得一些德育方面的感悟,以此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使命意义。而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高中阶段,学生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为符合其身心发展要求,需要教育者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因此,应该对音乐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德育教育有效地融合其中,以此实现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让学生们鉴赏美、理解美、表现美的基础上,充实学生们的精神生活,使其在思想上得以启迪、认识上得以提高。

一、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高中学习和生活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势必有时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甚至不良情绪无法得到排解的话,会做出一些不理智不正确的危害身心健康以及校园生活的事。很大一部分高中生会选择用音乐的方式来缓解和梳理情绪,在音乐的世界里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从而更好地继续学习与生活。由此可见音乐对高中生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在高中的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在音乐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德育教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二、优化措施分析

(一)加强音乐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加强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自身的積极性,并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地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突破以往音乐教学受课堂的局限,组织高中生走出教学课堂,增强高中生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高中生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歌剧艺术》一课时,《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这一音乐作品歌颂的是战斗胜利后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赤卫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演歌剧片段,排练前可以引领学生搜集作品资料,对作品进行充分分析,在排演过程中对不同角色人物特点的把握,促使高中生切实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聪明才智以及大无畏精神,从而使得高中生对革命先烈产生崇敬之情,以此进一步加深高中生对这一音乐作品的印象。

(二)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丰富德育教育素材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引导高中生去理解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融合,同时还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在对高中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此加强高中生的情感感悟,并丰富德育教育的素材。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让学生在感受京剧美的同时,升华对我国国粹艺术的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除了介绍梅先生在京剧发展过程中的卓越功勋,还要让学生了解他塑造的一系列艺术形象:有反抗压迫的渔家姑娘,有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和邪恶势力搏斗的坚强女子,更有赤胆忠心的巾帼英雄,等等。还有梅先生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出,这种高尚的品格与大无畏精神都应作为拓展内容,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背景的深挖介绍,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同时还有利于加深高中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结合音乐内容,增强情感共鸣

研究发现,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正能量,它以赞美祖国河山、歌颂党的伟大、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等为主要内容,对德育功能的发挥有较大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进行挖掘。如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首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于PPT,将长城、黄山、黄河等一系列优美的祖国风光图展示给学生,进而将学生的自豪之情、爱国之情充分激发出来。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在音乐德育实施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结合歌词,引导学生去感悟和思考,自觉地产生自豪感与爱国之情,尽量不要向学生直接灌输德育内容,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四)融入社会实践,渗透德育功能

社会实践也是德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德育精神。如在《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身边的老人,对比新旧时代的差异,进而感悟到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此充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加强对高中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以此为高中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宪东.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渗入德育教学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J].长江丛刊,2018(21):29.

[2]张黎蕊.德育教育,路径实现——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新课程(中学),2018(04):247.

[3]任建萍.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北方音乐,2017(14):196.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