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运用生活化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教学

2019-09-10黄双敏

南北桥 2019年23期
关键词:灾害生活化知识点

黄双敏

【摘    要】采取生活化的方式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就需要将地理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将生活常识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设计中切实注重生活化内容的应用,才能更好地通过创设的情景,促进地理知识点生活化的处理。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14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对高考试题的解答能力,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大提升,因此,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教给学生相对基础的概念与规律,对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未深入讲解。实际上,很多地理知識规律都和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新课程改革之后,地理知识也更加多元化,很多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被提出,让生活化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但是实际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根本上而言,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属于教师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过去的教学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学的本质。从学校方面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反而更加注重课堂知识理论的教学,而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地疏通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仅仅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或演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最终导致学生缺乏主动选择、建构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鉴于此,唯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解决过去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够让学生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的原则

(一)凸显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也日新月异地变革着。地理教学作为学生接触新时代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知识的照本宣科上,更应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变化的社会。回归生活的地理教学就很好地实现了地理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连接。地理教师必须将单一的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生活课堂拓展,不断在生活中充实丰富自己的教学案例储备,提升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如在进行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及意义教学时,我及时的就以港珠澳大桥为案例增强时代性。

(二)注重实践性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地理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更多。遇到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要注重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把复杂的知识生活化,可以尝试设计具有操作性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学完地球运动知识后指导学生用立杆测影法测量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设计中加强生活化元素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生活化的元素与地理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地球运动知识点的学习时,若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往往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并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知识点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你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夏天的白天长、冬天的白天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由于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往往会对这些问题产生疑问,再随着教师的引导和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到地球通过自转和公转,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其的学习。而在当前日益注重环保的今天,很多气象灾害的存在,使得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在教学有关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对台风、洪涝、干旱、暴雨、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类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联系生活的实际,这些气象灾害在实际生活中又不可避免的存在,而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就需要对其有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由于在整个过程中,将地理知识点与生活化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的掌握和理解,比如台风这一气象灾害,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台风的结构、危害等,掌握更多的防御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生活元素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创设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生活现象,将深奥的教学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具体生活情节,填平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鸿沟,能使学生产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在新课导入、重难点问题探究上,更应该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例如在讲解中图版常见天气系统的时候,正值汉中地区秋雨季节,让学生观察一次雨前雨中雨后的气温、气压、天气阴晴雨雪变化情况,使得学生对冷锋过境“一场秋雨一场寒”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进而准确地了解到知识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架构起地理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借助于生活化的情景和材料,将地理知识以更好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桂香.浅析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3):23-24.

[2]高霞.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互动生活化[J].甘肃教育,2019(13):184.

猜你喜欢

灾害生活化知识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