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初中语文教材范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2019-09-10郭银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郭银燕

【摘要】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对作文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可立足课堂,充分巧用教材的范文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范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在范文的启迪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材范文 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108-01

目前,普遍存在初中生的語文写作能力偏低,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恶心理,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头痛而无奈的现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应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改变范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的授课模式,充分巧用教材范文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巧用教材范文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

审题准确是作文切题的第一步,让学生学会审题很重要。如讲授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尝试让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步,弄清楚文题的内容,透过文题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明确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叙述的主要事件是我深切怀念母亲。第二步,找出文题的关键词,即“题眼”。文题中的“怀念”是中心词,透过“秋天母爱的故事”抒发作者懂得母亲“好好活”的含义后,对母亲深切怀念、自责、悔恨的情感。经过课堂上多次范文文题的审题训练后,学生逐步掌握了审题技巧,并运用于作文写作中,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如练笔《难忘的童年时光》,让学生审题,大多数学生能够快速地判断出作文题目要求写叙事文,题眼是“难忘”……

二、巧用教材范文指导学生学习立意的技巧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立意”一词比较抽象,教师讲解比较难,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结合教材范文讲解并加以训练巩固,具体而形象,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如讲授鲁迅《雪》时,引导学生透过华美的文字领会此文的深远立意。文中描写了两种雪,一种是“江南的雪”,滋润而美艳,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种是“朔方的雪”,“绝不粘连”,孤独、自由、奋飞向上,表现鲁迅先生在反动势力猖獗的形势下,坚决要做一位勇敢无畏的战士,即使孤独而艰苦。经讲解后,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随后,让学生回顾所学课文立意深远的篇章。学生纷纷说出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王鼎钧的《那树》、巴金短文两篇(《日》《月》)等等。紧跟着进行了练笔巩固,要求学生思考以“我心中那一缕阳光”为题的作文立意。提醒学生把握“阳光”一词的“虚义”和“实义”,领悟“阳光”一词暗藏在内的意味:“光明”“温暖”“积极”“拼搏”……反复训练,一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作文立意的技巧,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三、巧用教材范文教会学生选材的方法

学会选材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借助教材范文,讲解其内容与主题关系,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选材的技巧。如杨绛《老王》,主要表现了老王的“苦”和“善”,作者选取了老王拉破旧三轮车的职业、孤苦伶仃的光棍、有一只“田螺眼”的生理缺陷和住在偏僻的小胡同塌败小屋的居住条件等4个典型材料来突出老王的“苦”;为了展现老王的“善”,作者选择了老王愿意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送先生去看病,不收钱、病死前一天还硬撑着给我们送香油鸡蛋等3个典型材料。不断通过教材范文实例的启示,让学生了解作文选材与中心这两者的关系,真正学会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四、巧用教材范文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材中有很多范文可供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杨振宁《邓稼先》一文,学习“小标题”结构形式;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学习“时间顺序法”结构形式;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悬念解疑”结构形式……部分学生能举一反三,大胆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如要求学生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王同学便选择了“小标题”形式:小巷里;公交车上;班级里。选择了三个场景,三个典型事例彰显文中“爱”这一中心,文中重点突出,中心鲜明。

五、巧用教材范文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其中多种多样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如: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如高尔基《海燕》一文,文中运用了象征手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讲解象征手法的概念以及例子,让学生明白象征手法运用技巧,随后让学生练笔以象征手法展现“烛光”这一事物。有些学生通过烛光微弱也能温暖想到了志愿者默默关爱孤独老人的无私品质;有些学生通过烛光带来光明想到老师教导学生的指引;有些学生通过“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特点想到自我牺牲的精神……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欲扬先抑”手法用得很妙。学习此文后,有学生也大胆地将“欲扬先抑”手法用于其习作中,叙述了一个平日以吝啬闻名的“铁公鸡大叔”竟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大半积蓄捐献给希望小学的故事,人物塑造得很成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以课堂为基地,充分巧用教材范文资源,指导学生掌握了更多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并鼓励其大胆运用于平时的练笔习作中,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极有效的途径。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活用初中语文教材作文资源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DXKT159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张成玲.如何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当代家庭教育,2018(8):89-89.

[2]黄福平.浅谈初中语文课本阅读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4(12):87-87.

[3]罗永英.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措施.情感读本(中旬刊),2014(8):68-6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