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核心素养之花在乡土文化上绽放

2019-09-10何丽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乡土文化学科核心素养

何丽玲

【摘要】  新课标要求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具有具有乡土性,区域性、独特性等特点的一种课程资源。乡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活用乡土资源,生成政治认同;明辨土之景,树立科学精神;开展体验活动,践行公共参与。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07-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通过“活动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活动化”的活动型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学科育人价值。2017版新课标中提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地方乡土资源是反映大众文化心理的一系列内容,在自然、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对特定区域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具体包括本地区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民俗习惯、风土人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等,具有区域性、独特性、民族性等特点。本研究中的乡土资源主要是指用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属于本地方的有形或无形的课程文化资源。

一、活用乡土文化,生成政治认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恰当的案例更深入地讲解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派潭镇地处广州北部山区,乡土文化浓郁,学生身处在派潭中学,对派潭文化有着特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在教学《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我们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貔貅文化的传承基地,让学生通过观看平时舞貔貅的视频,让学生收集有关貔貅的资料,整理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了解派潭的舞貔貅有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派潭校园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为导入,可以迅速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貔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身边,天天所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树立学生对乡土资源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政治认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压力,城市化等原因,貔貅队日趋冷清,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教师要引领学生讨论思考怎么传承舞貔貅这数百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教学文化创新教学时,我设置了“品味客家山歌”文化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听觉感受、体味着客家山歌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韵味。但随着电视,电影、手机、网络的出现,人们消费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传统艺术的市场在缩小,年轻观众在流失,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后继无人的困境。你认为该如何发展客家山歌文化?引导学生讨论加入时尚元素,POP音乐,RAP,摇滚,街舞、动漫等等,学生讨论并当场表演,然后笑料百出。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深刻理解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通过层层设疑,学生充分讨论、合作探究,分析演绎,始终用乡土生活情境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并且回归课本知识、巩固与内化学习结果,促进知识的生成和有效迁移,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彰显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教学生活化和学科育人的价值,引领学生树立了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真正领悟《文化生活》课程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唤起学生特有的乡土观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对民族、对国家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明辨乡土之景,树立科学精神

新课标指出,科学精神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在活动型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高阶思辨性问题,引领学生在两难情境或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让学生在冲突和思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化的选择,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在《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设置了如何推动派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议题。以“派潭的记忆,寻找派潭味道”为主线,学生搜集资料分组展示了派潭盖仔粉、凉粉、山水豆腐、舞春牛、客家山歌、根雕、邓村石屋等图片以及资料卡,指导学生回归教材,运用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点等分析理解。寻找派潭老街的昔日人头涌涌繁荣现象以及今天的破败不堪的现状。引出议题: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的辩论,对派潭老街该“拆除” “保留”还是“重整”的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记录和整合知识,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应该要传承,但是应该在保留中重整派潭老街,既要有派潭文化特色,又要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派潭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把派潭老街做成派潭的另一张名片。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拓展升华,在比较和鉴别中坚定立场,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思辩的科学精神。

三、开展体验之旅,践行公共参与

新课标的公共参与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引领学生热心公益事业,乐于为人民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参与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必然结果和落脚点,更是新一轮课改题中之意。为了更好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我在立足学科特点基础上,转变学习方式。派潭景色优美,有白水寨爆布,有养生的高滩温泉,有奇峰险峻牛牯嶂高峰,有七仙墩、大封门等舒适宜人的自然景观。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爬白水寨的方式让学生寻白水寨之景,享派潭之美,开展实地考察,户外体验,进行职业体验,针对派潭白水寨旅游景点出现游客乱扔垃圾情况,组织学生为创造派潭旅游环境我能做什么的策划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组织学生走访派潭,针对派潭之美,我们还可以怎么样优化派潭环境出谋划策,进行社会调查等。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我先行”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活动,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用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实践,为创建绿色派中、绿色派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公共参与素养,让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

乡土文化深且厚,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高中活动型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从不同角度深挖乡土资源,根据乡情、校情,生情设置活动情境,设置活动议题,让学生因“知”而“爱”培育政治认同,因“爱”而“信”培育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因“信”而“行”,践行公共參与。

(1)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农村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11749)研究成果。

(2)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农村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课程编号:ZC20170107)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亚专.《乡土美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31) .

[3]黄伟峰.《乡土资源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论坛,2012.

[4]叶挺勇.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9) .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乡土文化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