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9-09-10杨平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杨平文

【摘要】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头,生活化资源应用于教学,既能辅助学生有效认识学习新知,也能让学生从最基础的感知出发,逐步揭开知识的面纱,循序深化对新知的理解,从感知到发现,再到抽象知识的获取,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注重对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以求更加积极教学成效的获取。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措施的应用展开了探索,总结了几点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  初中地理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103-01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辅助学生从课堂中代入到情境中,将情感投入于情境中,令学生更加专注、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从情境中释放学生的活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求得更高的教学成效。例如,在《中国的民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辅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师便可以通过如下教学情境的构建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向学生投放幻灯片,将不同民族的服装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我们班将会选任几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具备参与资格的学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开始一组比赛,看一看哪个同学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最多。在开展活动之前,首先要考考你对不同民族服装和文化的认识,请同学们抢答。在这一环节中,将抢答的活动作为新课引入环节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氛围随即变得热烈而浓厚。此时,学生的视野在丰富图片和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得以拓展。此后,教师进一步就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本节课的检测环节,还有一部分关于少数民族地理知识的检测,这部分检测题将也会被赋分,看哪个同学关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最为牢固,对我国民族地区地理的知识了解最多,随即展开教学活动。最终,教师设置检测题,对学生所掌握的我国民族的构成与分布特点进行检测、对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也作为检测题中的项目考察学生。在生活情境构建方式之下,学生当堂落实巩固并检测知识,学习效率也就随之有效提升。

二、引入生活化案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化案例,将之作为引申学习、深化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资源,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活化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辅助学生从生活表象出发,通过一定的探究获取表象背后的规律和结论,这种生活案例教学的方式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经验出发、从知识产生的源头出发,从直接经验总结而获得最终的间接经验,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例如,在《气温和降水》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以生活化卡通人物对话案例的方式展开教学。在图画中,两个人在讨论今天的穿衣情况。其中甲说道:今天最低才10摄氏度,应该多穿点衣服。乙同学说道:今天的最高温度有29摄氏度呢!怕啥!在如上对话案例引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这种天气可能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出现?借此案例,教师随即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辨并重新认识,从生活化资源中基于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进一步分析,教师随即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为什么我国新疆地区的昼夜温差有如此之大?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偏低?随即,教师向学生呈现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海拔高度图,让学生读图中找出解答问题的线索,探索问题的最终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从学生司空见惯了的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中帮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让学生对“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句话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现象感知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从而挖掘出更多、更加深刻的知识。

三、挖掘生活化资源

在學生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其生活经验虽不系统、以点状结构留存在学生的思维和脑海中。但是,如教师能真正发挥生活经验的作用,既能降低学生对新知学习的陌生感,更能让生活化资源给学生提供辅助理解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中获取良好的学习成效。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情,要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将二者之间的缝隙应用生活化资源填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辅助学生跨越知识鸿沟的工具,让生活化资源成为辅助学生理解的重要平台。例如,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辅助学生了解和识记不同的宗教名称,拓展学生对世界上不同宗教更加广泛的认识,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活化资源和生活化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来,将之作为辅助学生理解的工具。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基督教时,教师便可以应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中所积累的关于基督教中的圣诞节、耶稣、犹大等知识,同时向学生拓展生活中信奉基督教的人们信奉上帝,每周会定期做礼拜。再比如,在帮助学认识佛教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在生活中最常听说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辅助学生了解佛教的教学资源。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观音菩萨等,并借西游记中的故事,辅助学生认识佛教的起源等。在如上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呈现之下,学生的知识经验变得更加系统,生活化资源的应用也起到了点缀课堂、辅助学生理解新知的教学效果。

总结

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取离不开生活经验的支持,生活化资源作为最直接的知识形式,能辅助学生理解新知、拓展视野。对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化案例和挖掘生活化资源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郭章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9(S1):36.

[2]韦国奖.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79-180.

[3]张志慧.有效运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资源[J].华夏教师,2019(07):79-80.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