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生成动态政治教学课堂

2019-09-10历中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关系自主学习兴趣

历中平

【摘要】  在新课程条件下,“自主学习”是每一个老师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探索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协调处理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兴趣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67-0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条件下如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师应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最能发挥创造力量的条件是发扬民主。”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应把“一言堂”改为“众言堂”,使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赋予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二、营造探索氛围,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探索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去质疑、去探索。例如: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设置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巧设阶段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事实证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大有帮助的。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最优化的问题情景,使问题突出鲜明,具有目标性。在传统应试教育中,许多教师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解题、练题,把生动活泼的认识过程变成题型套解与复制的机械活动,这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探究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究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究的价值,但教师可以参与并简单地给学生点拨相近概念或原理,由学生选择性地接受,留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去发现。

四、发挥作用,避免缺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设计者、组织者和解惑者的角色。教师作为“自主学习”的设计者,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借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来凸显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精心设计“自主学习”的问题。对于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作出判断,是照搬照用还是进行一定的改造或者用新的“问题”替换。例如,《经济生活》39页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要学生去思考如何区别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以及这两种经济成分有什么不同。在备课中,我将前面两个问题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问题是这样的:第一、紫金广场麻辣汤是什么所有制的经济(麻辣汤是宁乡很有名的小吃,麻辣汤店在本地比比皆是)第二、江天大酒店是什么所有制的经济(江天酒店是宁乡一家规横较大且影响较大的酒楼)”。经过改造后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除了设计好“自主学习”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备课中设计好“自主学习”的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是独立探究,可以是集体探究。对于比较简单的,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直接从书本中寻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究。对于需要学生运用书本的知识去理解和分析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采用集体探究的形式。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我设置了几个问题:“商品为什么要交换?”“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因为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所以需要交换,因为不同的商品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价值,所以它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进行交换,至于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就要看相交换的商品分别消耗了多少的无差别人类劳动。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价值是与劳动、劳动的数量、商品的交换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是小组探究的形式。作为“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掌控好课堂的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

当然,自主学习模式还有待于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改进并加以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正视复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危害,积极主动学习和接受现代教育理论,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建立起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改进课堂学习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关系自主学习兴趣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