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思考

2019-09-10李素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措施问题

李素红

【摘要】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乐学善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忽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52-01

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表现出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就是说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主体需求,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等做出有条件的选择,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习活动能自我支配和调控,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教育模式,激发他们的认知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仅仅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而忽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重教师轻学生。教师处于决定和支配的中心地位,“是学生行为的塑造者”,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以及教学评价等均由老师确定和操纵,学生被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从书本出发,通过机械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在这种理论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主体地位丧失,因此有人批评我们的教育中“没有儿童”,是“无人”的教育学。

——重理论轻实践。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学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青年学生是社会人,需要社会化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但现有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的传授,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不相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重灌输轻探究。传统的教学紧紧围绕着“课本、课堂、考试”,强调学习知识本身而不关注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忽略了“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提升能力的目的,甚至产生了“高分低能”的问题。

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主体性,缺少自主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呢?

一、转变观念,以生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二、改革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位置,把握主体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外界而在于自身,正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一个缺乏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注意力分散,就是犯困,怎么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此,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明确学习目标,意识到每一个具体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书本理论与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关注社会,关注实践,不断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学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很容易陷入“一言堂”和“满堂灌”。因此教师应该恰当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坚持“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学习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注重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听取学生的心聲,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需求,据此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坚持“活动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探究活动、问题辨析、案例分析、辩论赛、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开放性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

3.坚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创造性的发展实质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传授—接受”模式有利于将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但其实质是“灌输”,它将政治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简化为知识学习的单一目标,强调了知识本身,忽视追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责任感、价值观等的培养。而主体性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它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的实践,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200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练习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