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化作业研究

2019-09-10陈吟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陈吟梅

【摘要】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本文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活动化作业的形式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 活动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7-034-01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具体到物理学科,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四大要素:1.物理观念;2.科学思维;3.实验探究;4.科学态度和责任,和四大要素相对应的14条具体要求,就不在此一一列出。而作为一名一线物理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就是核心素养体系将会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一、关注学科背后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案例一:在八上第四章第二节《透镜》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通过一些活动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以及分辨方法,再让他们知道了关于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凸透镜,但是有的个头大,有的个头小,它们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學生齐声说:不相同。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要靠事实来证明。你能想办法测出你手头的凸透镜的焦距吗?

学生讨论后认为可以利用太阳光通过凸透镜聚焦的方法来测。

师:太阳光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可以看作是平行光。下面请两个同学为一小组,按照你们小组讨论的方案,去教室外面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给大家五分钟的活动时间。请在活动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

学生在测焦距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几组作为典型拍照。等同学们回到教室以后,把这几张照片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认为这几种测量方法,哪种测得的焦距最准确,其他的各有什么问题?你能把正确的做法描述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案例反思:对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如果教师只是口头上说明一下方法,强调几个注意点:比如透镜正对阳光、在白纸上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等,学生肯定印象不深,能记住也是靠死记硬背。而如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测焦距的活动中来,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最后教师再利用实验照片来帮助加深理解,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如何测焦距的准确表述。如果能再追问一下:凹透镜能否用这种方法来测焦距?为什么?并让学生把凹透镜也放到阳光下看看形成的光斑形状和亮暗程度,学生对于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一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把“知识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

案例二:在“蒸发”的教学中,当新授内容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夏天,我们会用扇扇子或开电风扇的方法让自己凉快些,你能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吗?学生有的回答是因为吹的是冷风,有的回答是扇的风降低了空气的温度,也有的回答是风加快汗水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

师:到底哪位同学说的是正确答案呢?同学们能否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来证实这几个答案的准确性。

学生四人一组,开始讨论。

小组A代表:用扇子对着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同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没有降低,如果降低了说明是由于风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如果示数没有变化说明风不会导致降温。

师追问: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干的还是湿的?为什么?

小组A代表:应该是干的,要排除水蒸发吸热这个因素,不能有两个变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小组A的方法完成这个活动。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发现扇风并不能使温度下降。

师:如果对着湿的玻璃泡扇风,情况又会怎样呢?

学生齐声回答: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

师:请大家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学生继续活动,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请小组B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出扇风凉快的原因是风加快水的蒸发,而水蒸发要吸热。

案例反思:如果单纯是让学生做这一道题,然后教师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参与课堂的力度差,学习效果不佳。而我通过这个课堂活动打破了学生的错误认知,加深了学生对蒸发吸热及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理解,印象也比较深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对图像中温度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相信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会非常好,以后做到此类题目的正确率肯定很高。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我认为教师可以尝试把作业中的一些重点题目和易错题设计成学生易活动的内容,选择一些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活动化作业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从主要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精选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还促进了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和应用,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禇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本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