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书文学作品中的身体运动形态研究

2019-09-02欧阳金花颜湘群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13期
关键词:江永女书文字

欧阳金花 颜湘群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女书是湖南江永县区域内特有的文字形式,是女子代代相传的文字形式,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女性文字,称为女书,具有独特的书写规则和形态特征。我国对女书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很多,比如赵丽明、宫哲兵主编的《女书一一个惊人的发现》、《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等都是女书文化研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还有梁晓霞编著的《中国女书》从文字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女书文化进行了分析和辩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史凯珊为了深入研究女书文学,在我国江永县进行实地考察,向当地妇女学习女书,收集到了非常丰富的女书资料。女书文化在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无法估量的研究价值,但是就目前来说,在体育人类学方面,从身体运动形态与文字形成的相互影响作用,尚无清晰的研究。

一、江永女书及女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女书作为一种文化,反映的是江永地区内的各种文化现象,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地女性生命自由和精神自由的体现。在江永地区民俗活动中,女性通过这些活动表达生命的感受和生活的体验,这些活动为女书的形成了土壤。在女书作品中《十二月看娘歌》中做了详尽的描述,从正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日,这些节日中除了斗牛节以及吹凉节是女性的专属节日外,其他节日男女老少都可以尽情地参加,享受节日的气氛,这种不分性别、没有等级的活动方式展现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图景,是女性走出闺房走向社会场景的重要途径。

二、女书文学作品中体现的身体运动形态

女书文字有着自己特殊的发音方法和接近2000个词汇。书写过程中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分行。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整理,现阶段我们能够看到的女书文学作品接近500篇,超过30万字。女书文学作品中记载的都是祭祀歌舞,以及跳舞、农耕劳作等传统身体活动,从中反映出江永地域女性群体的独特形态、群体意识和社会文化意识。江永女书是在赖以生存的地域古居环境为根基,在女红工艺、斗牛节、传统祭祀、节日文化和婚礼仪式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描摹、吟唱、学习和训练中形成,这一文化艺术活动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使在各类文化交融下不断演变而成的产物,记载的是江永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现象都隐含着潜体育的价值,体现出浓郁的体育原生态文化。

(一)女字——摇曳飘逸动态之美

古文字有形声、象形、指事几种形式,研究身体运动形态与文字起源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着重研究女书文学作品中文字的几个动作词汇以及形态词汇,在对比中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如果缺少人自身的活动实践和感受,人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女书文字的创造和发展的过程。按照人类身体运动形态以及动作分类,我们将女书文化中表示身体活动的文字进行对比。如下图所示。

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女书文字主要由点、竖、斜、弧四种基本笔画形成,多数文字主要以斜弧为主,文字上下粗细相等,弧度或大或小,变化形式丰富,女书在结构上主要以上下结构为主,基本无左右结构,形态多为长斜形菱形,具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之感。女书文字寄托的是江永地区女性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间万物形象的构思。

女书作品中的笔迹和字形,让女书文字拥有一种摇曳飘逸的动态之美,如弱柳扶风、洋洋洒洒,充满着音乐的律动和飘摇的动态之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努力奔跑的人,前臂摇摆、后腿紧登,身体倾斜。这种身体姿势就像是奔跑的运动员一样努力打破束缚,展现的是文字的丰富变化,女书文字的动感美。

(二)节日习俗活动中的身体运动形态

江永女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条件下,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更加凸显和诠释出江永妇女生活的群体意识、社会状态和性别地位,侧面反映了我国妇女在一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和精神觉醒。女书文化的特质与节日习俗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江永女性借助女书文字来记载本地的节日习俗以及民俗表演,期间也包含着较为丰富的女子体育文化基调。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为女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比如《十二月看娘歌》中每年正月时节,江永地区的人们会进行舞春牛活动,男女老少一起迎春牛、看春牛、送春牛,其中扮演春牛的男子分别充当牛的身体和头部,一起配合完成春牛喝水、走路以及撒欢等动作。每年四月初八,未婚女子还会成群结伴与好友一起到室外“打平秋”,在野外传唱女书作品用来宣泄心中的想法和情绪,而男人们则会带着牛牯进行斗牛比赛,男女老少一起欢歌载舞庆祝节日。他们这种欢庆舞蹈的节日形式中蕴含的体育文化形态,承载这当地女子体育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三)祭祀与舞蹈活动中的身体运动形态

女书文化作品中的身体运动形态与当地祭祀和舞蹈有关。江永县女书是妇女对自我群体使用的一种文字符号体系,符号体系包含了丰富的身体形态艺术和文化考古迹象,充满了特色的艺术魅力。其中女书在江永县古民居的祠堂、宗教祭祀等庆祝活动中都显著体现出女性的世俗生态状态。江永县在受百越文化以及荆楚文化的影响,每年会在此地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比如祭盘王、祭婆神等。女书是当地女子感情宣泄的载体,寄托他们的情感和精神。江永祭祀舞蹈主要以鼓舞为主,有单人舞和双人舞等表演形式,舞蹈动作多样,如走路、走角,祭祀动作主要以拜骨、伏林、伏江等。这些祭祀活动表现出江永地区民族对神明的原始信仰,其祭祀中的各种动作和运动形态也是女书文化作品创造和发展的源泉。例如在祭祀活动中年轻姑娘会组成乌龙队,在基本的舞步基础上,又增加编入了摆字和摆图等内容,舞蹈的创编中蕴含了一定社会生活文化和女性身体柔美艺术,整套动作融合了武术与舞蹈等艺术特色,刚柔并济、婀娜多姿。江永女书是从艺术的视角遵循一定的祭祀舞蹈掩护按规律和特征,重塑女性高超 的女书歌舞形象,从中充分展示出女性的身体形态和体育艺术。

江永女书中的歌舞、表演蕴含着丰富的身体形态特征和体育文化元素,是在生活化语境中形成的神圣的仪式化体育运动,展现出娱人娱乐的体育文化精神,这也是江永女书体育项目由“祠堂”走向国际“舞台”的独特艺术魅力。但是随着现代女书体育文化的演绎现状来看,其中自然身体形态和体育文化参与了太多了的商业表演文化,使得女书体育文化遭受一定的变异和消解。其中江永传统文化节日的消退也导致江永女书面临消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从体育人类和体育艺术学等方面深入研究和考察江永女书文字中的身体形态和体育艺术,全面挖掘江永女书的体育元素特色,探索江永女子体育的发源、演变规律,将其融入女书体育歌舞编排中,形成具有传统本色的体育艺术歌舞,从而大力促进原生态的江永体育的传承和发扬,进一步推进江永女子传统体育项目的弘扬与发展。

三、结束语

江永地区的女书文化作品在展现了女性形象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多各式各样的身体运动形态,表现出浓烈的民俗性、生活性。只有将女书文化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结合相关的身体的、运动形态才能正确解读女书文化,才能加深对江永地区原生态文化的解读和理解。

猜你喜欢

江永女书文字
例外之外
女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鬼面镜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守得云开望月圆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