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课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9-09-02马思捷聊城大学

灌篮 2019年13期
关键词:使用率体育课体育教师

马思捷 聊城大学

一、研究目的

本文为使小学学生在进入到下一个学习阶段,面临新的人物、学习、环境时,所表现出的或大或小的不适应性可以在不影响到孩子学习成绩、社会适应和健康等之前就消失所做出的浅析研究。

二、研究对象

中小学体育课堂中衔接过程所出现的适应性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客户端、图书馆以及《中小学生守则》和《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著作与论文,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访谈法:制定访谈提纲针对中小学体育课衔接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访问了初中一年级的体育教师、小学六年级的体育教师,为整个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问卷调查法:根据访谈进行结果分析与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兴趣、学习动机、认知水平等相结合,自拟了初中一年级的体育教师、小学六年级的体育教师以及两个年级的家长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四份。

四、研究结果

(一)对初中、六年级的体育教师进行的访谈结果分析

根据提前制定的访谈大纲,对初中的三名体育课教学组长和两名六年级体育课教学组长进行了问题访谈。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访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定势以及学习态度等问题的涉及。根据访谈可以了解到,第一点:小学的体育课主攻兴趣化,而初中的体育课则以多样化为主。所以小学生在升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其思维上仍然会保留着小学的学习方式,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二点: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校园体育工作条例》制定的,主要是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游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基础的体育爱好与习惯,为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而初中的体育课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制定的,不再是局限于参与的积极性,更多的是技术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第三点:在教学内容上下小学的更加注重对运动的参与和规则的遵守,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开始深入的学习技术过程,掌握运用到实践中,并伴随着一定的考核。第四点: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的改变,教学方法上也会出现相对应的改变,由小学的主要的游戏法转变为多样化的组织方法。

(二)初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中小学体育课衔接的调查分析

依据访谈的结果分析,本文对50位初中的体育教师和40位小学六年级的体育教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包括课堂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标准以及所观察到的学生上课的态度等相关内容对学生是否存在影响。其中,在初中教师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48份。小学教师处发布了4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9份。通过统计,回收率和有效率都符合本文所需要统计的标准(见表1)

1.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的体育课中仅有38.7%的任课教师在毕业之前所学习的专业是体育专业,其他的体育任课教师则是在后期上岗之前进行了相关的体育专业培训;任课教师的年龄普遍集中在26-35岁之间;教龄集中在5-10年之间;任课班级最多的在5-7个班,占有37.4%,授课次数最多的在10-14节,占有44.9%具体情况如表2。

2.初中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毕业于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师只有61.2%,其他专业占有38.8%,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师资力量的缺失,造成的结果却是学生无法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术。20-25岁的教师占有17.7%,26-30岁的教师有40.2%,31-35岁的教师有25.9%,说明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更为多。教龄在5年以下的有30.5%,在5-10年的有40.6%,说明学校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有了大幅度的扩充。教师所带的班级在2个班以下的只占5.7%,而上课班级在2-4个和5-7个班的教师占有82.8%,代课班级在7个班以上还有11.7%,加上每周的上课节数比例最多的是4-8节和10-14节,这些说明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去掌握学生的上课习惯,因材施教的实施效率也会降低,这对中小学的体育课衔接无疑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表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表2 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比例100%)

3.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对小学教师上课情况的调查研究主线设计是根据访谈结果和教学流程制定的。对教学目标的把控、教学内容的安排、练习方法的组织、教学设施的应用,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到,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最偏中的是参与,达到了43.7%,其次是以增强体质占有32.7%,技术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占有的比例偏小,说明小学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才是技术等的学习,这与国家的教育要求是一致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小学体育教师在田径类的占比有37.8%,游泳的占比有26.1%,球类的占比有25.9%,其他体育项目的设计占有10.2%;练习方法主要是以游戏法为主,占有44.9%,其次是合作学习法占有29.4%,循环练习和比赛法占比不高,结合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在练习方法的设计上多采用游戏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设施的经常使用率为36.3%,每节课使用率27.1%,偶尔使用率28.7%,不使用率7.9%,说明教学设施的使用率还是较高的,但是依然存在进步的空间;考核评价中期末成绩的占比最多,达到了34.6%,加入平时课时表现的评价占比居于第二,为33.9%,加入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分别占有20.7%和10.8%,说明小学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

表3 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比例100%)

4.初中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到体育课的偏重点发生了变化,初中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对球类的项目安排为31.1%,相比小学的比例变高,相反的是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重视不高,只有10.2%,对技术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都比小学的教学目标涉及的高很多,这对学生来说,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初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与小学教师的相差不多,初中的体育课开始偏向于球类的学习,学习项目的技术水平要求变高,同时项目规则也开始复杂化,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相比小学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师在练习方法的组织上与小学最大的不同是,对游戏法的应用大幅度减少,初中的游戏法只占有10.6%,合作学习的运用与小学体育教师的运用率相仿,初中的体育课中循环练习法和比赛法所占的比例相比小学体育课也体现了不同;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设施的应用上与小学所占的比例相近,经常使用率较高,其次是每节课的使用率也比小学的占比多一点;初中体育教师的考核标准在期末考试上占比最高,达到了37.2%,课时表现居于第二,占比31.6%,学生评价相比小学的只高一点。

5.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情况的问题设计是根据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任务布置完成情况为主线的。具体情况如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在课后练习的完成上是比较积极的,全部完成的学生占有31.3%,多数完成的占有49.7%;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是相当高的,全部参与占有34.7%,多数参与的占有48.9%;教师在上课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较高,全部参与占有42.8%,多数参与占有49.2%;在课中学生进行练习的参与程度中全部参与占比29.6%,多数参与占比48.3%,一半左右没有参与练习的学生占比也相对不低,占有20.7%;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项目的参与程度来分析学生更加喜欢的项目,发现34.5%的学生更加喜欢球类运动,23.1%的学生喜欢田径,33.8%的学生喜欢游泳。

6.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4 小学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情况统计结果(比例100%)

表5 初中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情况统计结果(比例100%)

表6 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情况的统计结果(比例100%)

从表7中可以了解到,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与小学不同的学习内容、方法及评价等,在课后练习、课外体育活动和上课及练习的参与程度上依然保持着积极性,其中课后练习中初中的学生一半左右不参与课后练习要比小学的占比更多,练习中全部参与的学生比小学的占比多;在项目的喜爱上,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现出对球类运动更多的喜爱,其中初中生对游泳的喜爱占比多于小学生。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初中和小学的教师进行调查问卷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的改变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1.教学目标的提高,对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教学方法的改变,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由习惯的游戏法进入到其他练习方法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转换的。

3.教学设施的使用上,初中生要根据项目学会运用多种体育器械。

(二)建议

小学的体育课多是涉及到孩子的兴趣,而初中的则是多样化。在一点上,部分学校由于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的欠缺,没有做到很好的落实。

表7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情况的统计结果(比例100%)

1.建议继续响彻国家政策,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体育硬件设施;

2.建议小学教师对六年级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考核上逐步引向初中教学模式;

3.建议初中体育教师对新生在教学模式上由小学化在逐步过渡进入初中化。

猜你喜欢

使用率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