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温护理对全麻患者麻醉与应激状况的影响研究

2019-08-19曾燕云邵燕菁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麻醉

曾燕云 邵燕菁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保温护理对全麻患者麻醉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简单数字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保温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实施后的手术、麻醉情况,应激情况,以及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睁眼时间(15.72±2.89)min、拔管时间(15.95±2.95)min、麻醉苏醒时间(20.02±2.97)min,均短于对照组(t=4.970、4.632、9.587,P<0.05);观察组的术后肾上腺素(102.25±15.30)pmol/L、C反应蛋白(53.10±9.65)ng/L、去甲肾上腺素水平(152.34±24.17)p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的心率(76±12)次/min、收缩压(133±13)mm Hg和舒张压(83±10)mm Hg,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躁动发生率(15.56%)、低体温发生率(6.67%)、寒战发生率(4.44%)均少于对照组(字2=4.73、6.48、4.41,P<0.05)。结论:全麻患者行保温护理干预,可减轻机体应激状况,稳定心率血压水平,减少苏醒期躁动,治疗安全可靠。

【關键词】 保温护理; 麻醉; 全麻苏醒期; 应激状况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8.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8-00-03

全麻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全麻用药过程中会影响机体神经传导,降低基础代谢,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健康[1]。全麻苏醒躁动期为全麻后一个常见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处理患者出现躁动不安、过度兴奋等,影响机体循环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变快。而手术低体温也是一种常见问题,全麻后极易发生体温下降,导致苏醒期应激反应,内分泌机体紊乱,延长US性时间,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手术效果、预后效果不良。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进步发展,越来越多手术中采用全麻,为预防全麻后低体温发生,临床提出全麻过程中结合保温护理。为进一步明确保温护理用于全麻中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展开分析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术前体温水平正常,无发热、感染等症状;均实施全麻;手术时间3~6 h。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神经、心肺、精神疾病者。按照简单数字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2~76岁,平均(55.20±5.25)岁,麻醉前ASA分级:Ⅰ期23例,Ⅱ期22例,手术类型:乳腺类手术5例、胆道类手术12例、泌尿系手术16例、胃肠道手术12例。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0~78岁,平均(55.12±5.20)岁,麻醉前ASA分级:Ⅰ期20例,Ⅱ期25例,手术类型:乳腺类手术6例、胆道类手术13例、泌尿系手术15例、胃肠道手术11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首先进行护理评估,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以及生命体征,观察皮肤状况,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麻醉未清醒时期,保持患者取侧卧体位,或去枕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误吸;做好床旁交接工作,病房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耐心解释术前搜集资料,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控制呼吸频率、深度,检查管道、伤口、输液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疼痛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保持呼吸顺畅,维持引流管顺畅。未置管导尿患者,麻醉清醒后4~6 h若不能自主排尿,可经叩诊,待患者有尿意有诱导,置管导尿。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保温护理,具体内容为:术前1 h,先提前加热水暖毯,预热手术台,术中观察患者的核心体温,若体温>37.5 ℃,需停止加热;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避免患者长时间暴露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应用电子加温仪器预先对需输注的液体加热,设定加热温度为37 ℃,保证输入液体、患者体温一直,同时加加热后需输注的液体放入到保温箱,设定温度为42 ℃,保持注射液体温度;气管导管上与湿热交换器连接,维持呼吸道相对恒定的湿度、温度,双下肢套上胶套和加压带,做好保暖工作,促静脉回流;同时加强术区外保暖,冬天盖厚被子,双下肢穿上厚棉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观察时间;(2)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应激状况,包括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C反应水平经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经放射免疫法检测;(3)记录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程度。麻醉苏醒期即术后麻醉至呼吸恢复、睁眼的时期。采用听诊法对动脉血压测量,经指触法对心率水平进行测定。躁动评价:0分,无躁动;1分,实施吸痰等操作时有躁动,需及时安慰解释才可改善;2分,出现拔管操作,护理人员应及时制止;3分,剧烈挣扎,多人配合后才可制止[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20.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猜你喜欢

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意外之呕吐、反流误吸如何预防
麻醉风险知多少
关于麻醉你了解多少
避免麻醉意外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哪个更好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