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戏剧实践活化语文学习

2019-08-13刘燕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育德剧目戏剧

刘燕君

作为一名深爱语文和戏剧的教师,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戏剧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经过两所不同特质学校师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从“美德、美智、美能、美行”四个课程维度,搭设了“五育并举、多科联动、学用语文、注重体验、知能同行”的育人练能的综合操练场,形成了以“重德行、重体验、重操练、重发展”为核心的开放的学习局面,使语文学习立体生动,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一、语文·戏剧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保障

1.形成课程共同体,落实课程方案

学校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和各级专家组成并顶层设计总体思路,教学处牵头,教育处配合,教研组实施,以层级推进、全员参与的方式,形成目标一致、价值取向一致的共同体,逐层落实课程方案。(如图一)

2.构建戏剧实践社团,搭设开放学习平台

三级学生实践体验社团是学生戏剧实践和语文体验操练的平台。学校形成了班级有剧组、年级有剧社、学校有剧团的训练场,凸显了全员参与、全方位建设的特色。(如图二)

3.构建以“语文·戏剧综合实践课程”为载体的学用语文体系

“整体推进、分层实施、相互融合”,就是将三级课程融为一体,构建以“重德行、重体验、重操练、重发展”为核心的开放性学习态势。(如下表)

二、语文·戏剧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策略

1.在语文课程自然融入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教材中每一个学段都有适合学生演一演的课文。所以,我们根植于语文教材播种戏剧的种子,研发了《阅读与表演课程》《童话剧课程》及《校园剧创编课程》,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化了文本学习。学生在表演中走进人物内心,走进故事情境,完成了对人物、对故事、对道理的理解和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演。他们的自信心、合作力、交际沟通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在校本课程中学科联动

以剧目为载体的校本学科联动课程承载着“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练能、以美践行”的重任,连接着各学科教师和学生。因此,不同的剧目会创生出不同学科的多彩组合,吸引着师生参与的高度热情,激发着大家无限创新的可能。

剧目既是载体又是课程要完成的产品,它是课程建设者们要完成的最终任务,并摆在所有人面前接受大家的检验。所以,它来不得半点儿虚假,要求参与者全情投入,用心创造。

实施过程需要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选择确定剧本:根据立德树人方向,选择经典故事,师生自主改编、创编剧本。

组建资源团队:年级剧社社长根据完成剧目的需要向相关学科教师发布征集令,组建学科联动团队。

制订联动计划:形成团队后,剧目负责人制定学科联动计划。

撰写组合教案: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联动计划,设计、撰写本学科教案,磨合组合教案。

形成学科联动方案:召开团队会,相互碰撞,完善各学科教案;设计合理衔接点,分配合理课时,共同形成以此剧目为载体的学科联动实施方案。

排演完成剧目:各学科教师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实施方案,逐步形成剧目的排演。

副产品拓展:以产品最大化为原则,师生共同研发适合本剧目的相关副产品,实现课程效益最大化。

具体实施策略如图三所示。

3.在参与全程中综合锻炼能力

能力是学生在一遍遍自我感悟、体验、实践后不断习得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光靠教师讲解是不行的,必须在学生无数次实践后方可形成。

校园戏剧是一个综合实践平台,学生的多种能力训练蕴含其中,其中的任何能力都是靠学生自己操练出来的。

(1)提升了自学能力。

由于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有了参演校园剧的真实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会更有效。为了有更出色的表演效果,他们会自觉地学习相关内容,以期更出色地表现效果;会找来与该剧相关的内容主动阅读,以期对创作人物有帮助;会查阅当时的背景资料,以期更精确地表现人物服装、造型;会自觉地学习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人物的动作……

(2)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

有这样一个公式,“口才+文采=未来成功的护照”。可见,一个想拥有成功人生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弱化又是当今语言学习中致命的一个缺陷。在真实情境下学生的对话能力、表情达意能力普遍较弱。

话剧舞台是一个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场。参演戏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当众表达的表演力、互动表达的感染力等。经过调研,各班参演过戏剧表演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大胆举手、自信发言,且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更富感染力。

(3)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

剧本的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师生再度加工创造;剧目演出形式、人物设计、舞美设计……形式表现的艺术加工,都离不开创新;每一个角色创造都要经过扮演者的形体、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而这都需要学生入情入境的内心体验才能完成;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创造成品的过程,需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参与人员,需要大家的智慧和团队的配合协作。创作过程其实比结果更重要。

4.在学用语文中无痕育德

学生通过戏剧角色分配和担当,实质性地参与了教师的备课过程,并用体验的方式学会了以语文学科为核心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他们的生活态度、社会情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在校园剧的学习、排练和排演过程中自然地获得了深刻体验和丰富累积。他们的情感发展还影响了家长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做到了立德树人、育人无痕。

(1)自觉育德。

戏剧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小切口。它不以演出为最终目标,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创造、娱乐、教育的综合实践平台。由于它的门槛低、难度小,所以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由于它有趣味、有魅力,所以学生都乐于参与。这就为自觉育德提供了可能。

(2)故事育德。

每一个剧目都是一个生动的德育素材。学生表演有趣的故事的过程,就是自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他们反复揣摩人物的心理,用自己的体验来展现故事。在排演过程中,道德教育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在观看表演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亦被激发出来。

(3)实践育德。

情感体验是德育的活力所在。在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教育点。比如,剧务组无怨无悔的付出,体现的是奉献精神;演员组彼此的配合,培养的是合作品质;学生们大胆勇敢地展现自己,是自信心的体现……这正是校园剧的育德精妙所在——于无声处掷地有声,于无痕处痕留心中。

三、语文·戏剧综合实践课程的效果

以校园戏剧为载体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带给我们的启发是立体丰富的。它选择儿童视角这样的“小儿科”,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大立意;它立足于学用语文的综合实践,汇聚了多种课程资源,打破了学科边界,打通了一条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绿色通道;它把学生和教师平等地放在了课程建设的同一位置上,用排演剧目的特殊方式,创设了用生命和真情体验、表达的真实情境,使“高大上”的核心价值观透过活化的人物、故事浸润到师生的心田,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课内外学习实践活动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北京市東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育德剧目戏剧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传统戏剧——木偶戏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