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

2019-08-12刘湘贤冯德文粟泽雄吴买生刘传芳胡煜峰

养猪 2019年4期
关键词:藏香胴体圈养

张 兴,刘湘贤,冯德文,粟泽雄,夏 敏,吴买生,刘传芳,胡煜峰,刘 赞

(1.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湖南 湘潭 411104;2.湘潭龙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228;3.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湘潭 411104;4.湘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 湘潭 411104)

藏香猪原产于青藏高原林芝地区(海拔3 000~4 000 m),是我国小型放牧型地方猪品种,俗有“人参猪”、“琵琶猪”、“蕨麻猪”之称。藏香猪是一种以食草为主的杂食动物,具有耐严寒、耐粗饲、抗疾病、肉味香等优良特性。因其肉质营养独特、味美可口,深受现代人喜爱。朱玉红等[1]报道,藏香猪虽是高原特有猪种,但其完全可以在南方低海拔山区小规模推广饲养。夏继桥等[2]报道适当的林下放养松辽黑猪,提高了屠宰性能,提升了猪肉品质,降低了肉中重金属含量。张琪等[3]报道放牧可明显提高猪肉品质,可能是生产优质高档猪肉的重要方式之一。科学开发和利用藏香猪,对于调整中国耗粮型养猪业结构、发展绿色安全优质猪肉、促进生猪产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研究圈养和放养模式对藏香猪的饲养效果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藏香猪在南方丘陵地区示范推广以及改善肉质、生产高档猪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选择与分组

从湘潭龙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藏香猪扩繁场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14 kg左右的藏香猪16头,随机分成2组(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公母比例一致,各组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

1.2 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于2018年4月10日到9月29日在湘潭龙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藏香猪繁殖场进行,正式试验开始前进行7 d预试期,正式试验期为172 d。湘潭龙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丘陵地区。

1.3 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两组试验猪的饲粮配方及营养水平相同,详见表1。两组饲喂相同的饲粮,同时补饲等量的青饲料。

表1 试验猪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4 饲养管理

正式饲养试验前预试期7 d。预试期内,两组试验猪采用全圈养模式。正式试验期间,放养组采用“圈养+白天山林中放养6 h”模式,圈养组采用全圈养模式。饲料为粉料,自由采食,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饲料每餐以组(栏)为单位称重登记。试验猪平均体重达50 kg结束饲养试验。

1.5 屠宰试验

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挑选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试验猪3头,进行屠宰测定,共计屠宰6头,按GB 8467—1987《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进行胴体性状测定。

1.6 测定指标和方法

1.6.1 肥育性能 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后空腹24 h后称重,试验期间记录每组的采食量。测定各组日增重、料重比,观察记录猪的健康状况等。

1.6.2 胴体性状 测定的胴体性状主要包括屠宰率、胴体长、背膘厚、后腿比例以及胴体组成等指标。

1.6.3 肌肉品质 屠宰时现场测定部分肉质性状,包括肉色、大理石纹、肌肉pH、失水率、贮存损失和嫩度等常规指标。取左边胴体1~3腰椎间背最长肌肉样,送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重点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主要测定肌肉常规营养化学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

粗蛋白质采用GB/T 5009.5—2003、粗脂肪采用GB/T 5009.6—2003、水分采用 GB/T 5009.3—2003、粗灰分采用GB/T 5009.4—1985方法测定。

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氨基酸采用普通酸水解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赛卡姆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提出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标准进行比较[4],其必需氨基酸得分计算如下:必需氨基酸得分=每克检测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WHO/FAO)评分体系中每克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方法与仪器:钾、钠利用(硫酸-双氧水消煮法)原子吸收仪测定,钙、镁、铜、锌利用(硝酸-高氯酸消煮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Agilent ICP 720 OES)测定。

1.7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有关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9(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肥育性能的比较

由表2可知,圈养组、放养组末重分别为45.93 kg、49.07 kg,日增重分别为 169.99 g、199.06 g,料重比分别为 5.17、5.00,两组间均差异不显著。

表2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组肥育性能比较

2.2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胴体性状的比较

由表3可知,圈养组、放养组的瘦肉率分别为47.84%、48.32%,屠宰率分别为 62.83%、61.23%,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斜长、胴体直长、3点平均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肥肉率、骨率、皮率、肋骨对数,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组胴体性状的比较

2.3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肉质性状的比较

由表4可知,圈养组熟肉率比放养组提高2.99%,差异显著。放养组背最长肌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比圈养组均提高9.43%,差异显著。背最长肌 pH1、pH24、a*1、b*1、L*24、a*24、b*24、失水率、贮存损失、嫩度,两组间均差异不显著,且处于正常范围。

表4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组肉质性状的比较

2.4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背最长肌化学成分的比较

由表5可知,藏香猪圈养与放养,两组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放养组粗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P=0.06)。

表5 藏香猪不同养殖方式背最长肌化学成分的比较

2.5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由表6可知,藏香猪放养组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比圈养组提高了 29.71%(P<0.05)、42.86%(P<0.05)、77.78%(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下降的趋势(P=0.0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6)。两组均以油酸甲酯、棕榈酸和亚油酸甲酯含量最多(均超过10%),而癸酸、月桂酸、豆蔻酸、十五烷酸甲酯、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反油酸甲酯、油酸甲酯、花生酸、γ-亚麻酸、顺二十烯酸、α-亚麻酸、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酯、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6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由表7可知,藏香猪放养组背最长肌蛋氨酸、赖氨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5.17%、1.57%,均差异显著。放养组背最长肌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较圈养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藏香猪不同养殖方式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表7 藏香猪不同养殖方式每100 g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由表8可知,藏香猪放养组和圈养组背最长肌异亮氨酸、亮氨酸、(蛋+胱)氨酸、(酪+苯丙)氨酸、缬氨酸的氨基酸得分均小于1,苏氨酸的氨基酸得分接近1,赖氨酸的氨基酸得分大于1。放养组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大于圈养组的。其中以(蛋+胱)氨酸得分最小,由此可见,藏香猪肌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与王蜀金等[5]报道的黑水藏猪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结果一致。

表8 藏香猪不同养殖方式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评分

2.7 藏香猪圈养与放养模式背最长肌矿物质元素的比较

由表9可知,藏香猪圈养和放养组背最长肌矿物质元素钾、钠、镁、钙、铜、锌,两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表9 藏香猪不同养殖方式背最长肌矿物元素含量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1 目前,粮食问题是制约耗粮畜禽(主要是猪和禽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粮畜牧业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本试验表明,放养组试验猪日增重较圈养组有所提高,而料重比有所降低,这与放养组试验猪白天在山林中采食了野生植物和部分果实有关,放牧采食的食物降低了补饲饲料的消耗量,从而减少了部分饲料摄入,节约了粮食。而且放养扩大了试验猪的活动范围,恢复了藏香猪在野外活动的本性,提高了藏香猪的福利待遇,使藏香猪在心情愉悦和环境优越的情况下快乐生长。

3.2 藏香猪圈养组、放养组的瘦肉率、屠宰率等胴体性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放养和圈养模式对藏香猪胴体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圈养组、放养组两组的瘦肉率分别为47.84%、48.32%,屠宰率分别为62.83%、61.23%,这与宋社果等[6]报道的藏香猪平均屠宰率为75.75%相比偏低,可能与本试验屠宰数量较少有关。

3.3 藏香猪圈养模式下背最长肌熟肉率比放养模式显著提高,而放养模式有利于提高背最长肌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说明放养有助于改善藏香猪猪肉的品质。这可能是藏香猪在放养过程中,通过运动促进了血液循环使肉色加深,并使肌肉中的脂肪沉积和分布更加均匀,但因屠宰头数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3.4 本试验结果表明,藏香猪采用圈养与放养,对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放养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这与藏香猪野外放养有关,放养运动不利于肌肉中脂肪的沉积。

3.5 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圈养相比,藏香猪放养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的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有下降的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上升的趋势。宋社果等[6]报道藏香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5.20%和63.58%,与本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中藏香猪圈养、放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 1∶2.54∶2.31、1∶1.71∶1.75,参照食物中这 3 种脂肪酸理想比例1∶1.6∶1[7],表明藏香猪圈养组、放养组脂肪酸比例较理想比例均有一定的差异,而放养组的比例与理想比例更加接近,说明放养更有利于形成脂肪酸理想比例。

3.6 本试验结果表明,藏香猪放养比圈养更有利于提高肌肉中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蛋氨酸是动物机体内的功能性必需氨基酸,主要通过4种代谢途径参与动物生理功能的调控,对动物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效应[8]。赖氨酸为猪和人体内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促进生长、增强体质均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对降低脂肪沉积、提高免疫力、缓解焦虑有一定作用[9]。有研究发现氨基酸平衡将对机体总平衡(如氨基酸合成、激素分泌调控、基因表达及细胞信号)起到重要作用[5]。放养藏香猪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比圈养有所提高,放养能提高藏香猪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有利于促进氨基酸平衡。藏香猪肌肉氨基酸比例平衡也可能与其特有遗传特性及饲养方式有关。试验结果还表明,藏香猪肌肉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其相关机理调控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圈养和放养模式对藏香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放养模式有利于改善肉色和大理石纹,圈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熟肉率。藏香猪采用放养模式,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蛋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且粗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有利于形成脂肪酸理想比例和促进氨基酸平衡。说明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圈养和放养模式饲养藏香猪都是可行的,放养更有利于改善藏香猪肌肉品质。本试验未对放养模式中单位面积山林中藏香猪的最佳承载量进行测算,而最佳承载量是藏香猪放养模式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藏香胴体圈养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饲粮铁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尼木藏香飘万里
不只是一种味道
“高原明星”藏香猪
新建藏香猪养殖场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圈养在心中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