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河南省与周边省份对比

2019-07-24张晓昱祁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六省外贸省份

张晓昱 祁绩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一、引言

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分化,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单边主义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处于深层次变化阶段,各国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国际互联互通打开了新思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至2019年,“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以及产业合作等方面沟通互联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六省地处中部,欧亚大陆交通核心区,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对外交流历史悠久[3][4][5]。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由于缺乏海运以及新型工业模式等优势,对外贸易总量较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为落后。但是随着“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倡议战略的提出及配套措施的实施,中西部六省份的对外贸易总体处于持续稳中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中西部六省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从整体数据来看,中西部六省份对外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持续增加,六省份2010年对外贸易额全国占比均低于1%,但近几年六省对外贸易额全国占比持续增大,对外贸易取得长足的发展,2017年河南、四川对外贸易额全国占比已超1.5%,这表明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处于不断提升当中,其对外贸易产业对全国外贸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与东部江苏广东等省份超过10%的占比相比较,中西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结合全国以及国际外贸形势来看,201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社会运行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总体运行以及对外贸易发展进入重视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由于受到出口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持续性下滑以及人民币汇率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全国进出口总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西部六省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河南外,其余五省外贸增速在2015年或2016年呈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进出口差额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但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等有利因素以及相关措施的实施,六省份外贸增速除江西外均取得超过10%的增长,湖南和四川外贸增速均超过30%,显现六省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抵御经济下行风险能力得到增强。具体的外贸出口结构方面,河南、四川2017年出口加工贸易占比均超过50%,表明两省经济外向度较高,地区外向型经济较发达,但其余四省出口一般贸易占比较高,反应区域总体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在外贸依存度方面,六省外贸依存度水平均较低,部分原因是随着经济转型,内需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作为衡量一国(地区)经济开放度的主要指标,外贸依存度较低反映六省区域经济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站相关数据计算)

从具体省份来看,河南省对外贸易总量多年位居中西部省份前列,2017年对外贸易总额776.13亿美元,全国占比19%,出口加工贸易占比达66.91%,2018年外贸总额5512.7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187.9亿元,增长23%,其中,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84亿元,增长高达81.3%,表明河南省在中西部六省区域外贸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省外贸总量区域排名也较高,2018年超越河南位居中西部第一位。2017年对外贸易总额681.2亿美元,2018年全年达5947.9亿元,同时保持着进出口的高速增长,2018年出口增速达31.4%,位列全国第一。区域内安徽、江西对外贸易总量较为靠后。从增速角度来看,湖南、四川、安徽三省外贸增速较高。(2017年和201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基于SITC分类标准,中西部六省出口商品结构差异不是很大,得益于劳动力要素丰富,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随着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依赖性正在逐步下降。六省份均出现劳动密集型产品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取代的趋势,尤以河南、湖北、四川省在相关领域发展迅速。六省份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相继成为六省份进出口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表1 中西部六省对外贸易概况表

数据来源:六省2011-2018年各省统计年鉴

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学者对进出口贸易绩效的衡量指标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有侧重于度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代表评价指标体系为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绩效指标(TPI);侧重于度量贸易双方可持续发展程度,代表指标体系为Balassa B.的显性比较优势法(RCA);侧重于度量对外贸易环境效益,主要有Tobey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环境控制对产出价格比率的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和相关对策等方面。国内学者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相对滞后。近十年,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升温,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外贸易规模持续迅速扩大,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有了迅速发展,但针对河南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依据上述“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内容以及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含义和特征,综合考虑全面性、典型性、层次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借鉴李明生、何天祥(2005)[6],谷志红(2005)[7],孙治宇、赵曙东(2010)[8]构建的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一带一路”倡议,结合河南省和周边五省区域对外贸易虽然近几年发展迅猛,但仍存在外贸结构需优化、区域外贸发展不平衡、外贸发展生态不平衡、外贸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等实际问题和特点,同时结合河南省人口密度大等地区特有情况,最终确立了人均出口额E11、5000万美元以上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E21、单位出口金额废物排放量B11等影响河南省和周边五省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14个二级评价指标,通过其度量贸易规模与结构、行业工资以及就业水平、贸易环境与资源效益所属的一级指标来综合反映河南省和周边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相关情况,对相应区域进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含义如下。

(一)贸易规模指数E1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动力,出口的增长与进口的良性发展能够带动总产出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各流派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普遍持肯定态度,对外贸易的规模直接反映这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选用一国(或地区)人均出口额、人均进口额、外贸依存度、人均进出口变化量、人均GDP增量五个指标的测度来代表贸易规模指数。其中外贸依存度E13为进出口占GDP的比重,用于衡量相应区域外贸开放程度,其值越大,经济开放度越大。其余人均指标均按常住人口计算相应数值,数值越大,相应外贸条件更优。

(二)贸易结构指数E2

外贸结构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是相关产业结构在国际产业链中分工地位的重要表现,多元化的贸易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指标是衡量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选取5000万美元以上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3000万美元以上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服务贸易出口额比重三个方面来考察外贸结构指标。相应比重均为占总出口或总进口额的比重,比重值越大,表明贸易结构越趋于合理。

(三)行业工资水平S1

行业工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生活水平,故采用外贸行业就业人员工资水平(S11)来衡量外贸行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其值越大,表明相应外贸行业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越高,外贸产业发展产生的社会效益越高。由于无直接数据,选择工业行业人均年度工资来度量。计算公式为:

(四)行业就业水平S2

外贸行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总量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出口的增加必将带来相关外贸产业就业的增加,而进口对于相关产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考虑行业工资水平的同时,采用外贸行业实现的就业人数(S22)一同衡量外贸行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其值越大,表明解决的就业越多,即外贸行业带来的社会效益越高。由于无直接数据,结合王月永(2007)[9]的计算方法,采用进出口总额与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权重来估算外贸行业就业人数。计算公式为:

(五)贸易环境效益B1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三废”排放量一直是备受重视的环境污染监测指标,健康的外贸发展应充分考虑相应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故选取对外贸易单位出口金额“三废”排放量以衡量对外贸易出口对某一区域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外贸对水电气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出口产生的工业“三废”排放量与出口总额的比值来测度[10]。合理的贸易增长方式应该是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出口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单位出口金额“三废”排放量越低,表明出口产品环境成本越低,对环境友好度越高,相关环保技术水平越高,外贸环境效益越好。

(六)贸易资源效益B2

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求对于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出口工业品的生产在追求高附加值的同时也应寻求降低更高的资源效益。采用单位出口金额能源消耗量衡量贸易资源效益,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其值越小,单位能耗越低,能源利用率越高。该数值反映能源间接输出的情况,合理的外贸增长方式应是在寻求对外贸易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单位出口能源的损耗,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河南省及周边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综合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六省的地方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对外贸经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统计局网站和海关网站的2017年相应全年各贸易指标数据。

(二)方式选择

本文在将数据无量纲标准化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进行多指标定量化评价。熵是热力学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在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可用于度量信息不确定性,所得到的信息量越小,其不确定性越大,熵值就越大。熵值法主要根据所反映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在综合考虑各因素所得信息量的基础上,通过加权等方法计算综合指标以进一步对目标进行度量,是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11][12]。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对河南及周边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熵值法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权重结果表

分别求出各个指标的评价值,最后求得整个体系的综合评价值(见表3)。

表3 河南省和周边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值表

(四)评价结果分析

1.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区域内情况较好

从表3可以看出,在河南及周边五省综合评价值排序中,河南位居第二,综合评价指数为1.2882;江西位居第一,综合评价指数为1.0446;湖南排名最差,综合评价指数为0.3352。可以看出,区域内六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有差异,河南总体情况较好。

2.各省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情况各有不同

在经济效益指标得分中,河南排名第一,说明河南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方面表现较好,得益于丰富的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以及“中欧班列”的运行、航空港经济产业的兴起。河南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外贸发展前景广阔,应积极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政策红利,保持贸易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湖北、湖南2016年对外贸易总量较2015年有所下降,应该在重视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促进贸易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效益指标得分中,河南排名靠后,指标得分为0.2446,与排名第一的四川(指标得分0.334)有差距,应该重视对外贸易行业就业工作的促进与发展。在环境效益得分中,江西排名第一,指标得分为-0.3643。江西省在近几年加强了工业污染的治理,初见成效。河南、安徽的得分较近,和江西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工业环境治理,严格治理工业“三废”排放,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可改进之处

综合以上可见,河南省在保持贸易规模结构持续优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应加强外贸行业人员平均工资等方面的提升,以提升外贸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特别是废水排放的治理,全方位地促进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五、相关政策建议

(一)提升对外贸易产业环境效益

近几年,河南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持续优化,但生态环境效益水平较低,并且呈现下降趋势,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河南省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绿色产业予以大力支持,提升对外贸易的生态效益和环境友好度。具体而言,在进口方面,河南省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鼓励清洁生产,削减排污量和资源浪费量,达到提高生态效益的目的;在出口方面,对产品的生产应严格监管,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清洁绿色产业,加强环保高效生产方式的引导,鼓励外贸企业采用革新技术,支持企业开发生产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产品,冲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二)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

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依然在河南省对外贸易中占较大比例,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结构单一、缺乏特色。因此,首先应大力提高外贸产品科技含量,实行“科技兴贸”战略,提升外贸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加强科技投入与新产品开发,加强对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次,要深化贸易体制改革,扶持民营企业,同时降低外贸企业的门槛,使更多中小型企业也能发展对外贸易,提升民族企业资本占河南省对外贸易的比重,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其三,发展新型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对资源的依赖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性较小,其中技术、文化、软件、旅游等服务贸易新领域不仅环保,而且附加值高,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借助河南省优越的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应加强扶持旅游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拓展服务贸易新领域,培育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10]。

(三)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当前,河南省进出口市场比较单一,集中于欧洲、北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限制了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由于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13],加之河南省出口产品多为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结构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足以承受国际市场的大规模竞争。河南省各从事外贸的企业应主动拓展国际市场,深入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14],政府应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市场的对话交流,引领河南加速融入世界,统筹推进海陆空以及网上丝路“四路协同”,结合实际立足市场进行产业调整,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通过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不仅可以保护河南省对外贸易的稳定,同时可以提供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其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区域交流与产业联动

河南省应加强与区域内其余五省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产业联动。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要向发达省份进行技术升级学习与改进。湖北、河南、四川等省份应该加强自由贸易区相关产业的交流与探索,充分利用地理交通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交流往来,实现双边贸易,互补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时,在实现外贸清洁化等方面,河南省应借鉴江西省治理污染的模式,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六省外贸省份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部六省的省际面板数据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