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影响研究

2019-07-23巨虹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化

巨虹

内容摘要:近年来,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7.35%,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率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却并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在短期内提高该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而这一提升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稳态势。

关键词:陕西地区   城镇化   居民消费

城镇化与居民消费能力概述

城镇化。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人口职业变化、地域空间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概念的解释多样,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角度作出解释。本文根据国家发改委课题研究小组的划分方式与研究结果,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成六个阶段,其分别是1949-1957年的自然增长阶段,1958-1965年的剧烈波动阶段,1966-1978年的发展停滞阶段,1979-1992年的增长恢复阶段以及1993-200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的整體发展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其通过改善城乡产业结构,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合理流通与高效配置、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故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城镇化改变了产业格局,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加快了人口聚集,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这也使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从而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城镇化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城镇化提高了居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观念。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这不但提高了居民收入,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居民消费能力。居民消费能力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当前关于居民消费能力的研究并不多,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9.3%,同比下降0.8%,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中高端消费、智能产品与绿色消费等发展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交通、通信、服装、饮食、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皆有显著增长,尤其是居民在交通费用、通讯支出、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增速较为明显,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本文基于以下几条居民消费理论进行研究:第一,绝对收入理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由于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故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第二,相对收入理论,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消费存在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居民的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则对居民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第三,持久收入理论及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即居民的消费能力存在生命周期,居民会在较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同时,居民消费的收入依据,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故要对居民消费能力进行动态考量;第四,消费行为理论和推拉理论。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的需求心理、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方面心理的与现实诸表现的总和。基于推拉理论,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本资源和产业结构,其会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的拉力与推力。

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现状——以陕西地区为例

陕西地区城镇化发展概况。陕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形势可概括为“中北部高,南部偏低”,即陕西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以关中为核心辐射陕北陕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地区逐渐成为以制造业、高新技术、煤炭石油资源和食品纺织工业为主的的经济区域。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陕西地区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陕西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不足10%到发展为2017年的56.79%,虽然陕西地区城镇化率仍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但其城镇化发展趋势良好,且增速相对平稳。陕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陕西地区城镇人口比例逐年上涨。陕西省的城镇人口数量从2007年的3708万上升为2016年的3813万。同时,2017年陕西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7‰,较“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速还高出近1个千分点,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第二,陕西地区“一核、两轴两带、三走廊、四极”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逐渐成型。“一核、两轴两带、三走廊、四极”指的是陕西地区以西安为核心,以包茂高速、连霍高速为两轴,将陕南十天高速、陕北长城沿线作为两带,京昆、福银与沪陕高速为三走廊,以宝鸡、榆林、汉中、渭南为四极推进的新兴城镇化发展规划;第三,陕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日益完善。陕西地区不仅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陕西政府对于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和能源产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已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其4G网络、光纤网络、高速宽带网络的全面布局,使陕西地区农村互联网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也加快了陕西地区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陕西地区居民消费现状。根据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2017年陕西省的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36.37亿元。其中,吃(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用类商品的零售额分别达到了693.03亿元、677.59亿元和3619.09亿元,其上涨幅度分别高达15.7%、10.4%和12.2%。与此同时,陕西地区线上零售规模不断扩大。陕西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在近年来不断攀升。相关研究表示,2018年陕西省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五十倍之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陕西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也有所转变。陕西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表现为陕西居民对生活需求用品、交通通信支出、衣着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以及家庭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皆有显著增长。尤其是交通费用、通讯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速最为明显,这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陕西地区消费市场的结构。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陕西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逐渐多样化,并由低端消费转向高端消费。受农村电商影响,陕西地区农村居民近年来在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方面也有所提高,且消费增速迅速。从区域性的角度来看,现阶段陕西地区的三大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关中地区的优势最为明显,关中地区对推动全省居民消费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陕北和陕南地区的占比相对较小,且这两个区域内均存在居民收入提速乏力、消费增速放缓等问题。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作用

城镇化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会促进地区各产业经济的增长,这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渠道,从而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外出劳动力在接触城市各种信息之后,其消费观念会出现明显变化,进而外出劳动力的消费行为就会作为一种“示范效应”,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这种模仿和示范效应,对于提升农村地区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如图1所示,随着陕西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个人的需求行为会经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另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城镇化所带来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十分明显。这是因为城镇化提高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使其消费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如图2、图3所示,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上升。

城镇化优化了居民消费环境。通过比较近年来陕西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越来越多陕西地区的消费者将消费投入教育、娱乐、医疗等方面。这是因为随着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下,陕西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陕西居民消费的便捷性,从而促进了居民消费。而良好的商业设施与服务环境,一方面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则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使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城镇化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向城市,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商业环境为居民提供了多样消费途径与消费选择,借此,城乡居民会逐渐优化消费结构,其消费行为也会更加趋于理性。

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居民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推动西北地区非农化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第三产业至关重要。基于当前我国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西北地区想要推动产业非农化发展,需开展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与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这需要当地政府坚持供给侧改革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一方面,西北地区要全面加大民生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如政府可通过提高对医疗、教育、通讯、娱乐、网络等方面建设的财政支出,从而为消费者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西北地区可基于自身区位优势,开发地区内丰富的特色资源,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可通过开发特色资源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最终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升级。在此期间,西北地区要将“民生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作为发展原则,以“人口”消费为导向,构建“城镇-产业”互动发展体系,促进“两化”的协调发展。西北地区主要的发展路径,在于产业链发展模式与城镇产业功能的整合。在发展园区经济与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也要为“两化”协调发展夯实基础。通过城镇化的科学稳定发展,发挥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镇的空间布局是衡量城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城镇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真实形态。故,想要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完善产业布局、转变传统城镇发展方式,并要逐步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间自然资源与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多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上,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以及优化资源配套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对于城乡居民而言,收入的增长是提高其消费能力的核心动力,也是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确保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社会财富分配引导,通过再分配减少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在保证居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其消费意愿。

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口的城镇化。西北地区必须要优化城镇空间、科学合理的推动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西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要坚持区城镇体系规划要求,西北地区可通过借助国家特色小镇发展战略,全面发展西北地区区域性的中心城镇与重点城镇,通过经济领先的地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最终开创区域人口城镇化的特色发展路径。西北地区还可通过优化行政体系的方式,利用“扁平化”发展模式,优化政府职能,减少行政阻力。西北地区要加快农业大社区建设,为各层级人口城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互动机制,并要充分挖掘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基于城乡统筹背景,推动西北地区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需全面打破户籍制度,扎实推进农民户籍转移政策,逐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公共服务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这将更有利于发挥城镇化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康,王茂春,张步阔.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与物流耦合协调演变与空间差异[J].价格月刊,2018(9)

2.董博,董康成.京津冀区域物流业低碳协同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8(9)

3.李翔,张雯静.基于物流增长极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

4.刘思婧,李国旗,金凤君.中国物流集群的量化甄别与发育程度评价[J].地理学报,2018,73(8)

5.彭晖,李佳.京津冀地区流通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

6.卢少平,罗义萍.深圳市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综合运输,2018,40(7)

7.李晨阳,贾义婷.现代物流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6(6)

8.刘禹宏,赵红云.京津冀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8)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城镇化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居民消费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