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阻碍及突破

2019-07-23卿珏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卿珏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它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又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等的重要引擎,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突出,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给城市功能配置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空间。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阻碍,影响和制约着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进程。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行探析,文章在讨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对其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及阻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突破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阻碍的建议。

关键词:小城市   商贸流通业   发展现状

引言

中小城市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承接大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中小城市2811个,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面积达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7.3%;经济总量达70.24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92%。从中小城市近年发展来看,作为生产性服务与商品流通型的商贸流通业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等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力。当前,这些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呈现多元化业态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阻碍所在,并尝试寻求突破之法,为商贸流通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流通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在开拓市场、促进消费、规范生产、提高就业率、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商品零售总额方面来看,2013-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斷增长,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2%(见图1),增长较为迅速。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GDP比重为44.28%,为全国GDP做出了较大贡献。纵观2013-2017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情况,连续五年比重都在40%以上。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26618亿元,增长10.2%;餐饮收入额39644亿元,增长10.7%。

从物流方面来看,一方面,物流需求不断增长。2017年我国完成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增长6.7%,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消费与民生领域在物流方面的需求最为突出,贡献率保持持续上升,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9.9%,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增长23.2个百分点,成为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另一方面,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方面的增长较快。2017年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投资超过6万亿元,增长14.8%,增速提高5.3个百分点,全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物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质量得到提升。

从批发零售企业方面来看,2016年我国批发市场数量共有9.5万家,其中拥有年交易额近1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3273个,年成交总额达3万亿人民币。2016年我国零售业经营单位共有1811.91万个,同比增长5.2%。其中,法人企业单位数量为244.83万个,同比增长28%,占全部经营单位比重为13.5%,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数量1567.08万个,同比增长2.4%,占全部经营单位比重为86.5%。

从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来看,随着消费升级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迎来发展机遇,得到较快发展。一是中小城市消费需求增多,城市消费增速提高。三四线城市的总消费增速远高于一线城市,甚至在近两年超过二线。2012年以来,一线城市的消费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12%持续下降到2017年的7.3%。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增速下降幅度较小,2016年和2017两年三四线城市消费增速还出现了反弹。二是商贸巨头下沉,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主体愈加丰富化。百货方面,以广百为例,自2018年开始,广百下沉三四线的发展趋势明显,相继开了清远店、阳江东汇城店等五家店。超市方面,以永辉为例,从2013年起,永辉超市开拓店面把目光锁定三四线城市,比如在河南等地,永辉超市已经把店面渗透到县城,已开业或签约的门店扩展至全国17省市。电商方面,以苏宁为例,在2017年11月,苏宁提出要在三四线市场乃至五六线市场布局3000家零售云门店,并先后在江苏扬州、安徽滁州等地开设了多家苏宁易购精选店。虽然近年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阻碍,应当对此给予关注。

娄底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案例分析

(一)娄底市发展情况

娄底作为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娄底市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等优势,经济社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4亿元,增长10.6%,增幅居全省第1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中极具潜力与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具体来看:

第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娄底市居于湖南省中心,连接南北,贯穿东西,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铁路方面有:沪昆铁路、沪昆高(东西方向)、洛湛铁路、娄邵铁路(南北方向),使其处于湖南“十字型”铁路的中心枢纽。高速方面有:娄怀高速、沪昆高速、长韶娄高速、二广高速娄底大道、益娄高速等。机场及水运方面有:娄底通用机场,资江水运在建设及升级中。随着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娄底市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丰富的资源。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47个矿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种,占湖南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0%,是湖南矿种相对丰富的地区。其中,锑的保有储量位于世界首位,煤、白云石、石灰岩和大理石占湖南省第一位,石墨等占湖南省第二位。煤炭资源,娄底市煤炭探明储量11亿吨,是湖南乃至江南地区重要的产煤区。娄底境内锰矿、铁锰矿、钒矿、石膏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很丰富。娄底矿产较好的配套,较明显的空间分布,都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为娄底成为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开发区奠定了基础。

第三,2017年,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4.98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5.96亿元、724.72亿元、604.29亿元,各自增长4.1%、7.1%、12.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41.5%和51.8%,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6个、3.5个和4.4个百分点。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GDP39555元,增长7.8%。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5.62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29亿元,增长5.2%。

第四,年末全市总人口453.61万人,常住人口391.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5.34万人,乡村人口206.42万人,城镇化率为47.31%,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13元,同比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4元,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7%。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5074元,经营净收入1970元,转移净收入7199元,财产净收入139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0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45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34元,增长6.4%;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0220元,增长9.5%。

(二)娄底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娄底市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规模日益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热点不断更替,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商贸流通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

一是消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娄底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4亿元,比2013年的348.1亿元增长了189.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6%(见图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于全省中上水平。而据娄底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00亿元,增长10.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五(前四位为郴州11.3%、永州11.1%、常德和湘西自治州11.0%)。

二是商贸流通业载体全面发展。在批发零售行业中,娄底市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市场竟争能力强的企业,它们发挥资金、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渠道网络等优势,成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骨干,这些商贸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市购物环境大为改善,商业辐射能力明提高。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420家,实现零售额238.86亿元,增长14.8%,成为商品销售的主体。

三是乡村市场发展速度加快。随着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落实,促进了农村消费。据娄底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18年上半年,城镇和乡村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93.65亿元、11.31亿元,各自增长7.4%、16.2%,其中,后者高于前者8.8个百分点。乡村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7年同期的7.0%提高到2018年上半年的10.8%,增长了3.8个百分点,表明乡村消费品市场正在加快培育与发展。

四是新型消费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兴消费蓬勃兴起,健康、文化、旅游、绿色、信息、品质等消费迈入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45.16亿元,增长16.7%。网络消费日益成为居民的重要消费方式,全市电商企业发展迅猛,2018年上半年全市限上电商企业已达37家,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16家。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8.7个百分点,增速逐渐加快。

(三)娄底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阻碍

1.消费支撑有待强化,消费品零售总量受制约。从主要流通主体来看,目前,娄底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数量仍然偏少、规模偏小,对消费市场的支撑作用和拉动力不强,后续增长压力较大。从数量来看,2018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单位共479家,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分别为111、309、41和18家,全市单位数在全省居第9位,仅占全省单位数5.1%。从规模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法人单位72家,占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比重仅为15.0%;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法人单位为124家,占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比重为25.9%;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以下的法人单位为283家,占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比重为59.1%。从拉动来看,2018年上半年新增限上法人单位18家,2018年上半年,实现商品零售额0.53亿元,仅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的0.50%,拉动效能极其微小。

2.流通业结构欠优化,购买力外流。从流通结构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观念明显转变,消费需求逐步多样化、个性化,但全市缺乏强大的消费品制造业、缺乏辐射力强的网络购物平台、缺乏消费类高品质产品,以消费升级类商品为例,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比2017年同期回落了20.6和1.5个百分点,消费者转向京东等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和代购渠道,消费购买力明显外流。目前全市消费品市场依然以基本生活品类增长为主,过于依赖汽车、石油及制品类等少数类商品,既难以满足居民对高端商品和优质服务的需求,也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

3.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现代化物流体系。从流通基础来看,物流作为商贸流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商贸流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娄底市凭借自身区位、地理位置等优势,不断加大在物流行业的投资力度,物流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大城市相比,其物流发展依然属于较低水平状态,仍需对其进行提升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能够满足规模化发展的商业网点,娄底市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管理粗放,普遍缺乏竞争力,物流企业群体“小、散、差”劣势明显。二是基础建设尚不完善。由于资金等问题,娄底市尤其县镇级地区尚未能建立起相应的商品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三是批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集贸市场仍是农村地区进行商品流通的主要场所,农村商贸流通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现代化程度低,各种辅助性功能薄弱等。

4.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有待缩小。随着全面小康建设、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乡村流通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受居民收入、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及流通业态结构和消费环境等条件限制,城乡消费市场依然存在明显差距。2018年上半年,娄底市城镇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65亿元,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2%,仍居主導地位;乡村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31亿元,仅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从总量来看,前者是后者的8倍,两者差距明显。

突破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阻碍的建议

(一)外引内扶,积极优化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要在资金、税收、抵押担保、土地、水电等方面出台组合拳,吸引大型流通企业进驻,同时推动本土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鼓励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以连锁经营为主体复式运作、并购、重组、上市,盘活存量资产,吸收社会资本,打造本土龙头。建立一支跨地区、跨行业的,以资本或品牌为联结纽带,具有较强规模效益,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以提高流通产业聚集度。同时,要整合中小型流通企业,通过商品配送、管理技术等方式,把中小型流通企业进行汇集,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以壮大现有的流通网络。三是要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妨碍市场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推动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大力倡导企业和经营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二)提升品质,促进流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一,以线带面,发挥示范引领功能。继续发挥好已形成的商业圈辐射功能,进一步改善其消费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以带动周边商业的逐步提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还要在中心城区内有针对性地培育1-2个商圈,进一步优化商贸流通布局,完善城市商贸功能定位。第二,突出重点,积极发展新兴业态。选择部分有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商贸企业,重点加快以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直销店为主的新型业态发展,形成品牌和龙头效应;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迎合市场发展潮流。第三,提升品质,提供多元化消费。一方面着力打造一批名街、名店、名品、名商场,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结构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加大个性化、多样化的新型消费供给力度。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新型消费热点,积极顺应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注重扩大高质量生活用品消费、幸福产业消费、有机农产品消费等,加快形成有质量、可持续的消费热点,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和更优的购物环境,以促进居民消费本地化,抑制本地购买力过多外流。

(三)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

一是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政府投资、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等多种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多类型投资参与商贸物流设施的建设,引导商业资源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和调整,并通过建设大型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商业的发展。二是借助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以大物流推动大流通,通过建立市、县、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的联结能力,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例如,由专业物流公司对本地区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此吸引其它物流企业的进驻,形成物流聚集园区,由这些物流公司再统一向村镇进行配送和产品输出。三是以产业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特色、以铁路、公路物流为主体,建立布局合理,具有高效性、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产业体系。

(四)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体系

着力建设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体系,以形成城乡双向流通一体化格局,应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完善农产品流通相关基础设施。做好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和建设,重点改善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尤其是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要商贸流通业配送中心、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冷链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对集贸市场进行改建升级。第二,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农产品代理商等农业经纪人组织。同时,通过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加农户模式,以现代流通促进农产品集约经营,推进农产品进入现代流通渠道。第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加速农业信息流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打破时间限制,扩大产品流通半径,减少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使生产者因为能够掌握市场需求而避免盲目生产,同时也更快联系到消费者,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孙娟,张一凡,孙晓敏.新常态下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困境与规划探索——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25(3)

2.贾中华.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新常态下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发展,2016,16(4)

3.涂蕾.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赵品瑞.基于SWOT分析的娄底市国际物流园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0)

5.王丽欣.我国城市商贸流通业影响力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8(1)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