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9-07-23陈世辉殷晓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新常态

陈世辉 殷晓红

内容摘要: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文章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结合我国农村居民当前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提出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策略与建议,并从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提出要优化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改善供给结构,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得到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差异过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基于我國农村居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消费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的优化升级策略,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0年的191.3元上涨到2016年的12363元。如图1所示,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逐年上升,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涨幅47.4%,年均增长值为8%。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水平逐渐提升,且两者差距不断增加。这一方面符合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下,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居民消费能力与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参考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或地区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高于0.6,表示居民消费处于贫困水平;恩格尔系数介于0.5-0.6范围内,则说明该地区居民消费处于温饱水平;恩格尔系数在0.4-0.5范围之间,说明居民消费是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为0.3-0.4之间,则居民消费为富裕水平;当恩格尔系数所代表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小于0.3,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为最富裕阶段。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从1978年0.68下降为2016年的0.456,这代表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所增长。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日益优化,其消费需求由最初阶段的解决生存与温饱向更高层面转变。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见图2),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对生活需求用品、交通通信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家庭教育娱乐等方面皆有显著增长。交通费用、通讯支出、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尤为明显,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通过细化2013-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情况,可以发现,食品烟酒类、衣着与居住类支出增长趋势较为显著,这说明在新常态背景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其在生活消费需求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对于居住消费支出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有学者指出未来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这一方面的消费占比未来将持续提升。在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路径下,我国农村居民近年来对交通通信和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方面也有所提高,且这一支出增长迅速。在发展经济、重视知识的宏观背景下,农村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势明显,同时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有所增长,这意味着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方面的消费意识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断攀升,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虽然我国农村市场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趋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但其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城乡二元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居民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与农村社保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其消费结构层级较低、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且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不高。

(一)恩格尔系数依旧偏高

在长期宏观经济调控下,我国城镇与农村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其消费结构也得到日益改善,但对比城镇居民两者仍存在较大差距。以恩格尔系数作为参考,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新常态背景下已下降至0.5以下,但仍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在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类消费的占比仍然很大,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结构的层级偏低

虽然家电下乡政策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家用电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的家电用品消费增速有所减缓,且对其他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水平也逐渐降低。在服务性消费(包括医疗保健、文教娱乐,以及交通通信服务等)方面,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占比依然较小。由此可见,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层级依旧偏低,其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例仍有待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较低,故抑制了其自身的消费意愿。与此同时,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村居民存在融资难、投资渠道少等问题,这也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三)社会保障不足阻碍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水平,会对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农村居民的现期消费情况。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例,我国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这使得我国农民居民对自身未来的收入预期呈现负面评估,从而使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难以充分发挥,这也不利于最大化发挥人力资源价值。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纵观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现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要素多样,其中收入水平是其最为关键的影响要素。一般而言,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其食品开支的占比就会减少、恩格尔系数就会降低,从而就会使其消费结构得到优化,最终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

如图3、图4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持续上涨,但增长速率却不断放缓,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据2017年第一季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86元,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3880元,两者差距悬殊,这也直接体现了我国城乡二元差异特点。纵观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趋势,其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第一,农业增收放缓,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凸显;第二,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出现明显的持续性提升态势。客观而言,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常态下农产品供求局面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农产品市场萎缩。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农业财政支出的不足也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这不但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二)农村消费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所谓农村消费环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分析,广义消费环境是指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狭义消费环境是指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与邮政通讯等。我国偏远农村地区消费环境较差,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逐年下降,过度的土地资源开发损害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水平也不断下降,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严重,草地资源出现退化现象。

第二,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道路、供水供电设施、通信条件以及购物环境和文娱设施等,均无法满足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这阻碍了农村消费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得工业产品向农村地区的流通受到阻碍。并且,公共医疗、金融保险等消费都与基础设施有关。

第三,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与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我国农村地区流通市场管理混乱,流通组织规模小且高度分散。在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资料市场背景下,农村居民的购物行为缺乏售后保障。这种在消费配套服务方面的不全面,也使得农村居民很难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四,农村金融环境、消费金融环境发展滞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金融环境日趋良好,但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信贷产品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不健全的金融服务,阻碍了农村居民通过金融工具获取收益,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对农村消费信貸推广力度不够高,加之农村个人信用监督制度缺失,信贷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其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五,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不足。现阶段,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明显,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承担更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经济风险,这导致了农村居民消费更倾向于通过储蓄抵抗风险,这极大的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展。

(三)农村居民消费意识有待转变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居民的素质与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较城市普遍偏低,这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基础技能素质也普遍落后。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占比不到总量的20%,而荷兰、德国的农村居民接受中等教育的比例超90%。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水平偏弱制约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新常态背景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消费领域,只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能够充分享受高科技成果。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水平还有待提高,只有提升我国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策

(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为提高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本文建议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

第一,要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背景下,优化我国农村地区的不良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的供求结构矛盾明显。这需要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主,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同时要构建立体式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如发展山地经济与林下经济,并要加大现代化科技投入与机械化设备应用,展开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大农业经济发展力度。政府部门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多层级、多元化的农业发展路径,在新常态背景下开展惠农帮农服务活动,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政府在关注农业生产、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还应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从而在保证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权益的同时,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第三,要激励农村居民自主创业,创建多渠道的就业机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创新创业进行带动。农村居民的自主创业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从而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多样化的就业选择,还可能确保农村居民在土地收成的基础上获取额外收入,从而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渠道的收入来源。

(二)营造良好农村消费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促进消费者消费,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针对我国农村居民相对落后的消费环境,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进:

第一,要不断改进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基于互联网经济时代,农村地区应大力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供水供电以及交通道路问题上,更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建设与完善程度,从而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物质保证。

第二,要维护农村消费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与相关消费品的监管力度。对此,要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市场,打击农村市场违法违规现象。要对农村居民展开多渠道的健康消费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培养其现代化消费意识,同时引导农村居民进行合理的消费选择。

第三,要建立健全的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体制,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扶持力度。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体制建设要将零售产业与批发市场紧密衔接,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入商品流通领域的同时,要通过合理组织创建物流系统,开拓农村流通渠道,使之引入领先的物流技术,最终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制。

第四,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想要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必需要以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作为基础。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可以采取如保护森林资源、对污染进行整治等手段,避免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为保护现有绿色资源不受到污染,政府部门除了可对污染地区进行综合治理,还可以大力推广绿色能源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风力资源、水力资源,对此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战、水电站等。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价值。

(三)培养农村居民现代化消费理念

想要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首先需要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以“互联网+”发展战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型城市化、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为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建议:

第一,强化农村居民现代化消费理念教育,推广农村互联网消费路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發展,居民消费模式日益多样。在此背景下,不仅要提高农村居民现代化的消费意识,还要让农村居民养成互联网消费理念。对此,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教育农村居民接触电商、了解电商并开拓农村电商消费渠道,以此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要推动农村居民理性消费。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的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逐渐产生,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颁布政策文件,帮助农村居民获取正确的消费观念,如引导农村居民根据自身收入水平进行合理消费,这可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

第三,要推动农村金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消费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信贷消费能力。首先要对限制农村金融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进行改革,对不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金融渠道予以取消。同时,要鼓励和支持非国有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要以政策引导,鼓励银行业向农村居民提供信贷消费产品,从而构建健全的农村居民个人信用制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涛,孟兆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7)

2.王承宗.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的实证分析——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比较[J].经济经纬,2014(6)

3.余岫,白辉.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Z1)

4.肖国东.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基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4)

5.周慧秋,梁荣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时序变动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3)

6.蔡中为.新常态下我国消费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消费结构研究[J].决策咨询,2016(5)

7.乔焱宁.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新常态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