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条件下共享经济的消费行为及规制

2019-07-23闫永博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消费行为商业模式

闫永博

内容摘要: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使双方共同获得经济红利。共享经济的概念源自20世纪70年代的合作式消费,近年来,共享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延伸。共享经济是技术、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产物。现阶段共享经济的特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大众为主体,以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为客体,目的为资源共享”。本文对开放条件下共享经济的消费行为及规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进行论述,其次针对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展开分析,以此得出了共享经济商业化的要素和创新动力,再次对共享经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展开分析,最后为共享经济下的相关监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   消费行为  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的发展

(一)共享的定义及其发展

共享,其内涵是共同拥有。在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人类最初级的共享模式,即对财物共同所有的公有制。而现阶段,社会分工和交易的存在,使物权共享由所有权的共享转变为对使用权的共享,如借用、租赁、物物互换等。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经济社会的共享进程,“互联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共享模式。共享不仅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制度、组织形式或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其还蕴藏着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广义的共享是指基于共同参与、共同分担理念的一种活动、组织、经济模式、制度或战略思想。如借用与租赁是一种使用权共享的法律行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种共享收益的投资模式;债券、证券、金融是共享资本的一种融资模式;保险是一种风险分摊的共享机制;“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城镇化”是当代社会资源、技术、资本、生产资料和成果的共享思想,可持续发展实现是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共享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共享比私人占有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共享的最高境界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共同提出,他们以“协同消费”描述了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个体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易与服务”。1984 年美国社会学者保罗·瑞恩提出了“LOHAS”理念,其倡导珍爱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受制于当时生产力的约束,这一理念并未被社会大众接受。而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出现,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线下闲散物品或个人服务并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使用者,进而通过“物尽其用”、“按需分配”构建环保、便捷、和谐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可行的新商业模式。这便是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共享经济的特点及优势

共享经济的特点。第一,共享经济需由第三方平台作为共享服务的一部分进行建设。企业或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商品或服务的共享,而第三方平台上则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供需双方需要。第二,共享经济实现了闲置资源或服务的共享。这里的闲置资源和服务指企业或个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而不是社会公共资源。

共享经济的优势。第一,共享经济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费用。共享经济模式下,闲置资源的共享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流通,而现阶段,基于互联网技术,资源的流通无需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中介活动,第三方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可直接将供需双方需求进行匹配,这不但降低了双方之间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共享的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第二,共享经济充分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从社会生产角度看,共享经济节省了社会资源流通成本,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共享经济是颠覆性的商业革命”。共享经济是服务性经济或功能性经济,其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转向服务提供。其通过共享商品和服务的使用权,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降低了社会对新产品的需求,进而可缩小经济活动规模,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分配模式,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共享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在于能促进产品循环,其通过全新的消费理念,实现“物尽其用”和“各取所需”的目标。第三,共享经济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共享经济模式是经济改革转型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重要路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共享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解决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使其实现共同参与、同共致富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城市闲置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在农村的再配置,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均等化,达到统筹发展的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采取共享经济模式进行精准扶贫,也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共享发展。

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

(一)共享经济商业化构成要素

1.平台。“共享”这一概念一经出现,其本身就蕴含着经济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随之出现,“共享”概念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商业价值。而共享经济商业化的要素之一便是其需要平台作为媒介。共享经济主要通过创P2P网络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商品或服务交易机会,或借助平台将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短期租赁给客户使用。共享经济所有的规则、信任、资源等都必须依靠共享网络平台而实现,这是共享经济所有元素流通的管道。故平台的大小决定了共享经济市场的规模。以共享单车为例,早在2016年便有许多关于摩拜和OFO合并的消息。在许多行业人士眼中,共享单车的合并进而有垄断的可能性。OFO的投資人、金沙江创业投基金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公开表示,摩拜和OFO公司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近年来,网约车合并也一直是共享经济领域最为重要的商业事件。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2016年8月,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的所有资产。在此之前,据中国IT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滴滴占有全国市场的68.4%,优步中国、易车和神州专车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7%,6.1% 和9.8%(见图1)。 滴滴与优步合并后其市场份额将达到84.1%。截止至今,其他网约车正在淡出公众视野,这即为一个平台的重要性。

2.共享理念。共享理念指通过将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按照共享资源的服务范围以及空间联系,形成一种脉络分明的有机整体,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实现资源分级共享的目标。从共享的理念中可以看出,资源的共享是在资源开放的前提下产生的。即共享理念是共享经济的核心。在共享理念下,供给方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提供服务或让渡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权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而需求方则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获得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权,从而实现“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的资源再配置。同时,共享经济需要人们彼此间的信任和互动参与。随着共享形式的不断丰富,进行共享的物品将成为陌生人之间信任的运载工具。共享经济是基于陌生社群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网络平台通过内部监督为参与者搭建了信用评价体系,信誉成为网络平台运作的基础,失信者将被驱逐而丧失参与资格。

(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

市场机会。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我国面临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对此,共享经济应用而生,共享经济通过对闲置资源进行共享,从而充分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这从客观上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业务系统创新。随着共享经济被不断的创造,各具特色的共享企业不断出现,当前,已经见证了共享单车的成功,看到了正在飞速发展的共享汽车。其实,这些企业的初衷是值得被肯定的,即帮助社会进步的同时满足大家的需求。笔者关注于共享“洗车”的业务出现,并了解分析这个行业。共享“洗车”是指由商家放置在户外的洗车机对车子进行手动清洗,不需要车主去洗车店里洗车,让车主们的消费更加物有所值,方便快捷显然是共享洗车的卖点。但是,把自助洗车机器加上“共享”二字,换个思维就是智能自助洗车,改变了市场方向。这项共享洗车服务确实有些“鸡肋”,这种自助洗车机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一些社区场所在用,只是当时还不叫共享洗车。目前这项共享项目已经在很多城市相继展开了,收费标准大致在3-5元上下,从收费标准上看确实还比较合理,但站在企业角度去考虑,机器的成本是固定的,维护也需要资金,机器摆设的场地费用也是必须开支,那么,和共享单车、汽车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项服务没有任何收取押金的理由,盈利自然成问题。

盈利模式的创新。盈利模式是指企业收入的来源和收支方式。作为传统企业,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收入一半来自客户,成本可能就是供货商、内部的运营和人工费等方面。而互联网经济时代使许多服务支出变得几乎免费。共享经济让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让成本几乎为零。而其主要的成本支出也在于对平台的运营、维护和技术升级。例如,uber旅客的登记要求连接信用卡或支付登机费。每星期一至星期三,在uber司机的另一端进行结算,使他们在星期四之前获得收入,这样uber就有一个稳定的7至10天的现金箱。uber的另一项利润是平台管理费,占20%(也就是说,司机每周赚取80%的利润)。

共享经济消费行为影响分析

(一)奠定了新型的消费伦理

“共享经济”在近两年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经济往往是一个单实体的经济,盈利方面也相对薄弱。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给传统行业巨大冲击,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互联网的新宠儿迅速成为互联网经济的热点。以往创新可以致富,但是在互联网行业中创新越来越难。所以,一些人打破常规的商业模式,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 共享经济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偶然的,是互联网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资源的二次充分利用。它符合一定的规则,即“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通过互联网平台达成彼此间的交易。物联网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微软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来研究未来的物联网就在于此,通过将所有的物品接入互联网,然后统一进行调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它的本质就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以往每个行业危机的产生通常不是由于这个行业资源的匮乏,往往是由于这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而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过剩的产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社会急需一种可以平衡这种问题的商业模式,就是如何通过互联网让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共享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人类文明将会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如同共享单车以个人诚信担保的租赁形式实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它给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只要是国家支持的行业往往是最不容易垮的行业,国家成为当前这些共享企业的坚强后盾。总体来说,只要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环境并且得到国家肯定的,就一定会是好的商业模式,这便是共享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

共享经济正在掀起一轮广泛变革,从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范围、收入分配结构到整个社会关系都将随之发生演变。其本质是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共建、共享、共有整合,而共享的理念与模式则极大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产生了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奠定了新型的消费伦理,建构起了新型的人和人、人与物、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

(二)共享经济呼唤消费回归本质

共享经济使消费回归本质。消费既是生产的实现,也是生产的内在动力。消费的本质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共同实现过程。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资源整合工具,其主要的内涵包括“共享”、“整合”、“节约”、“价值”、“产权和使用权的互惠”等。共享经济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目的,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追求,因此,它共享的是物品的使用权,要求形成“拥有、租赁、使用或互相交换物品与服务、集中采购等方面的合作”。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費,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共享经济表现为供给的整合提供和需求的整合提出,它以物质消费的精准匹配性,充分挖掘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利用所谓的“闲置资源”与“沉没成本”,降低共享成本。所以,共享经济以其“合作、分享、互惠”的生产方式新理念,直接指向的是“适度、合适、匹配”的消费伦理,呼唤的是让使用价值重新成为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占有欲望支配消费需求。这样的消费更本真,也更接近人的本质和新时代经济生活的本质。共享经济促使消费趋向理性。消费为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存在,它也是商品的人格化的形成过程,因此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着主体,在消费与分享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共享经济下的消费道德共识,即消费的理性是消费行为模式的基本诉求。共享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去平衡生产需求与供给,从而使社会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高质量的匹配,既满足了使用价值,也满足了交换价值,使消费主体更加自由,消费和交易变得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在共享经济时代,新时代的消费行为已然成为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系统的群体化联系的纽带。在消费模式和消费目的的选择上,互联网平台的参与给人的个性化消费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支持下的主体消费行为更加快捷。与此同时,消费主体在独立的消费体验之外,又参与到共享的网络社区,获得了与他人分享的体验,使得消费选择更加理性。共享经济倡导消费节俭。马克思曾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是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但当“工业文明的消费方式打开了人的感性欲望的闸门”后,“消费也不再是物的占有和消耗,对符号的追求超过了对物的功能的需求”。面对奢靡浪费与挥霍无度,人的理性本能开始不断自我批判和反思。因此可以看到,进入共享经济时代后,节俭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消费伦理价值观。共享经济消费的目的不是拥有,而是使用,它的这一特征,加上互联网技术强大的搜索引擎与专业迅捷的匹配能力作为推动,使闲置的资源和旺盛的消费需求高效结合,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生产和物质浪费。

(三)倡导节俭的消费行为模式

人类在由消费来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共同的社会伦理观念。共享经济的生产消费模式下,倡导节俭的消费行为模式,倡导个人的消费使用体验与整个社会的资源共享互惠的消费理念和谐统一,使得消费行为的重点从“以物为中心”逐步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减少了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共享经济时代需要构建助力新发展观的消费伦理,因为共享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共享经济时代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惊人的扩大和延展。首先是消费内涵的扩大,共享经济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内容变得无所不包。其次是消费外延的扩大,因为技术便捷,时空拓展得以更全面,消费行为遍及四面八方。但同时,共享经济也强调要立足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去建构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倡导通过新的资源分配模式,实现节俭和循环利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实践的发展对哲学时空观提出了新挑战,新的消费道德伦理的建立迫在眉睫。共享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对应的应该是一种和谐的消费行为模式,提倡的是全社会树立一种均衡消费、适度消费,保护和节约宝贵的资源,使生态能够实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实现代际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时间上提供更自由的选择,在空间概念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四)带动消费升级

共享经济与消费升级都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放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轨迹在初期是基本重合的。城市化带来人群的聚集,人群的聚集带来需求密度的提高,同时人群的聚集使得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变得更为经济有效,有利于供给的产生。举例来说,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送外卖,一小时能送的订单会比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多,在聚集的地方做外卖送餐的生意是相对经济的。所以,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共享经济的基础——需求与供给的聚集。同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进城市务工,城市日渐扩大,个体从费孝通所述的差序格局中走到了个体面对个体的城市生活。个体化社会带来的问题是需求的多元化。旧时满足个性化需求并不经济,因为这些个性化需求分散在各个地方。互联网的到来使这些需求形成新的聚集,解决个性化需求的商业模式逐渐变得可行。随着中国局部迈进刘易斯拐点,人均产出越来越多的体现为收入,收入的增长给满足消费需求提供了支持,也推高了消费者自身消费的机会成本。工作伦理开始向消费主义演化,“消费以犒赏自己”、“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花钱买时间”是城市中越来越主流的消费观。在消费品中,具体体现为种种的消费升级:新的品类、新的消费场景、买更好更多的为服务买单、个性化的商品和个性化的服务等。共享经济则表现为其中的一个消费场景,滴滴曾经用到的文案不就是“今天坐好一点”?像我有饭、airbnb这类的共享经济创业公司,都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体验和服务。客厅卧室餐厅一台电视可能只是意味着人的个性化需求变多,一个文娱产品满足老中青三代消费需求变得愈难。这并不意味着与共享经济有违背的地方。如果说这不是共享经济,那一家机构或个人提供自己的屏幕供他人消费观赏,是不是就是共享经济?那么院线电影院和一些私人影院、网吧网咖就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项目如果不能提供更好的体验或者更高的效率,在某种意义上根本就不是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如果共享经济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更好的体验或者更高的效率,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列作消费的一种升级。所以说,共享经济可能只是在一定时空下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很多场合共享是不经济的,比如当下每家每户共享自己的电视给邻居观看。在20世纪80年代,一群小孩趴在隔壁老王窗口看天龙八部,如果隔壁老王对小孩们收点钱,那就是当年的消费升级。共享经济将有利于降低某些中高端消费的门槛,从而增加用户的基数,另一方面也使得供给增加,会促进这些消费行为的升级。

共享经济下相关监管问题

(一)共享经济商业化下的监管完善

各国政府应颁布立法,规范共享经济中的发展模式,考虑到共享经济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共同企业说明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态度。各国政府可通过相互理解并考虑到合理遵守情况,更好地了解共享经济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监管政策,并根据产业的需要和业绩建立新的监管制度。在制定新规则之前,可适用相关法律,在现有法律和条例的基础上,指导市场建立内部自我控制机制,以维持市场的自然秩序。

共同机构通过了解各国政府的组织目标来界定自己的发展和运作界限,并在監管框架内不断运作和发展,对话机制的建立可在组织和促进参与性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完善共享经济的法律建议

关于共享经济目前存在法律空白,想要完善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就必须在法律上有所作为。首先,传统的企业交易模式在共享经济下将发生重大改变,例如平台中介脱媒、进入门槛降低等特征。由于道德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更加容易产生,法律监管需要考虑多方利益的平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平台加强监管。然后,针对包括消费者的各项权益难以保障、维护不到位,经营主体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政府监管不明确不到位,现行制度存在很多真空地带等消费者保护问题,进行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同时重视规范和法治的力量,重视公平、诚信、安全以及精准等理念,结合共享经济的真实法律关系,注重协同共治。

(三)信息平台的安全管理需不断加强

在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今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的例子数不胜数。在一种具有包容性的经济模式中,网络安全也成为政府参与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数据库是商业交流平台,可能危及业务安全和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机构合作,通过早期制定优惠政策来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加强对共享经济平台数据的管理。大型公司拥有一个大型数据库,作为一个交换平台,储存整个区域消费者偏好信息、商品价格信息以及其他大量重要数据,甚至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信息,因此有关方面也要加强管理,政府应采取措施,防止这些信息落入歹徒之手。

参考文献:

1.赵敏.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及营销对策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4)

2.陈月球.共享经济视域下共享发展理念培育内容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2)

3.张少哲,周长城,曹亚娟.分享经济与消费行为变迁:网络社会背景下的体验式消费逻辑[J].广东社会科学,2018(2)

4.齐爱民,张哲.共享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求是学刊,2018,45(2)

5.李成成.共享经济对陕西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8(5)

6.陈逸飞.共享经济形态下中学生消费方式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7(35)

7.郑联盛.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7(6)

8.刘江翔.共享经济的绿色消费视角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7,38(6)

9.黄军.共享经济的生态性解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7(6)

10.杨雨薇.共享经济研究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9)

11.赵星,董晓松.基于协作消费视角的共享经济传染机制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7(8)

12.范春蓉.共享经济下我国消费者参与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3.韩志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旅游共享商业模式构建[D].广西大学,2017

14.蒋亚男.我国出租车行业反垄断法律研究[D].辽宁大学,2016

15.王亚丽.关于共享经济下消费模式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6,18(5)

16.高明,文成偉.“解蔽”与“遮蔽”的技术消费——共享经济中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10)

17.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5)

18.杨帅.共享经济类型、要素与影响:文献研究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6(2)

19.赵斯惠.基于O2O视角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0.武小龙.城乡“共生式”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消费行为商业模式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