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19-07-19祝浩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拓展性课程

祝浩军

【摘   要】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課程,以培养具有生活认知力、生活实践力和创造力的活力少年为课程总目标,构建了体现综合育人、统筹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开发了注重学科融合和实践拓展的课程内容框架,通过顶层设计、赋权教师、课时保障、凝聚合力,以保证课程实施能把握课程方向、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资源,并借助课程多元化评价机制,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学校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力;拓展性课程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为15%左右。小学阶段的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三类,体现了选择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特点。

近年来,绍兴上虞区实验小学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植儿童的生活认知力、生活实践力和生活创造力”为宗旨,系统架构拓展性课程体系,开发并实施“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以实现“让每位儿童充满生活力”的办学理念。

一、“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目标定位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学校参照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确立了“培养具有生活认知力、生活实践力和生活创造力的活力少年”课程目标,并将其进一步分成5项人格品质及10项核心素养,构建了体现“综合育人”“统筹融合”的“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目标体系(见表1)。

二、“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内容体系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设立的“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包括三个课程群:“未来之星”选学课程、“校园达人”梦想课程和“生活能人”实践课程(见图1)。从“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三个维度实现拓展。因课程内容丰富,富有特色,充满个性,故深受学生喜爱。

(一)“未来之星”选学课程,实现“学科+学科”的拓展

“未来之星”选学课程,即社团选修课程,涵盖语言文学类、体育健康类、人文艺术类、科技探索类、主题体验类五大系统课程。选学课程既有结合学科、体现兴趣、注重探究的研究性课程,又有基于专长、体现特色、注重培优的专业精品课程,从而冲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基于学科但又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拓展思路。

(二)“校园达人”梦想课程,实现“学科+生活”的拓展

“校园达人”梦想课程,主要包括生活微课程、七彩阳光课程、达人梦想秀三大主题课程。生活微课程指向学生日常生活,旨在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过有道德、有安全、有健康、有品质的生活,适应社会,成为生活的主人翁。七彩阳光课程指向校园节日,旨在通过学校传统的七彩文化节,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提升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达人梦想秀是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校园达人秀舞台,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落实“舞台属于每一个”的育人理念。

(三)“生活能人”实践课程,实现“学科+社会”的拓展

“生活能人”实践课程,包括以校内劳动基地为主的“春晖园劳动实践”课程和立足校外实践基地为主的课程,体现了从“知”到“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春晖园劳动实践,是根据校内劳动基地——凝碧池养殖区、春晖种植园(毕业林)、上虞青少儿陶艺馆特意开发的课程,旨在通过种植养殖、采摘果实、创意设计、科学实验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成为“生活能人”。而立足于校外实践基地的课程,旨在组织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公益活动、考察活动、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生活认知力、生活实践力的发展。

三、“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实施策略

(一)顶层设计,把握课程方向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顶层设计是校本拓展性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学校成立了校本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构建了“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方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策划、管理、研究、诊断、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制度,从制度方面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保障;组建了以学科带头人为首的课程群开发团队,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课程,使“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充满特色和活力。

(二)赋权教师,丰富课程内容

校本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校拥有自主发展的选择权,教师理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赋权教师开发课程,既能发挥教师的身份优势和专业特长,提升教师开发校本拓展性课程的能力,形成课程开发的共同体,又能体现学校决策的民主性,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赋权教师,调动了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独自开发,也可以合作开发,还可以以各学科教师团队的形式(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开发,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品质。例如,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发了由8个主题建模课程构成的“T宝小明星”体验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科学组开发了以物理原理、化学变化、生命科学、环保创意为主题的“生活中的奇思妙想”选修课程,并编撰了相关校本教材,已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公开出版。

(三)课时保障,满足学生需求

课时保障是落实校本拓展性课程的难点,一是因为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国家规定,二是要保证国家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时间。因此,学校需要统筹调整、见缝插针地安排学生课程教学时间。在学生到校时间8:15与第一节课8:30之间,学校安排了15分钟的生活微课程,由班主任或品德教师按建制班组织实施课程。每天中午安排30分钟的“校园达人”梦想课程,内容包括午间阅读、音乐欣赏、主题体验、生活指导、道德礼仪等,由班主任和走班教师协同教学。每周五下午安排80分钟的“未来之星”选学课程,全校1500多名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超市”,自由自主地选定自己心仪的课程,组成新班级。学校按照“年段为主,教师走班”和“教师固定,学生走班”两种形式开展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凝聚合力,优化课程资源

“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一方面挖掘校内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社会专业人士、社会机构的专门人才等),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协同教学。例如,为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生活微课程往往会针对一个知识点,用5~8分钟的微视频进行生活指导。教师就可以借力学生家长、青少年宫辅导员协同开发制作。体艺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以由校内特长教师和校外专业教师协同开展教学,彰显了拓展性课程培优扬长的特点。在七彩阳光课程中,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进入校园,指导剪纸、越剧、搡年糕、做糖人等,让学生在课程中深化体验,在互动中深度学习。

四、“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的评价机制

“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根据课程群的特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展演、考级、竞赛、游园等方式进行评价,兼顾评价的适度压力和吸引力,体现过程性、激励性、趣味性、真实性的評价机制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展演评价,体现过程性

展演评价,是指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相结合,通过全校集中展示和表演检测课程的实施效果,主要是针对“校园达人”梦想课程的。如轻舞飞扬风筝节安排了半天的时间,由学生集中展示、放飞自己设计制作的风筝,广大师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组合个数、飞行高度等方面进行成果性评价,又对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展演评价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考级评价,体现激励性

考级评价,是指通过考级的方式检测学生特长发展和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未来之星”选学课程的,分成星级评价和考级证书两类。如硬笔书法等普及型课程一般采用星级评价,而钢琴、古筝、葫芦丝等器乐类课程则鼓励学生参加校外专业技能考级,以考级证书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成果。考级评价针对不同群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了成就感与荣誉感,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奋进。

(三)竞赛评价,体现趣味性

竞赛评价,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检测课程实施成果,适用于所有课程。如针对生活微课程,学校每月举行“生活力”竞赛,根据不同年级课程要求设计竞赛内容,像低年级整理书包比赛,学生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还要用自己的经验说明理由,竞赛评价既紧张又有趣,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丰富生活经验,锻炼生活能力。此外,竞赛评价还可以与教体局及各上级部门要求和布置的活动进行整合,如诗词大会、听写大赛、思维达人比赛、创新模型设计大赛和体育艺术竞技比赛等,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有了更多扬长发展的平台,在趣味盎然的竞赛中激发自信心和光荣感。

(四)游园评价,体现真实性

游园评价,是指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以模块化游园活动项目开展的阶段性评价方式。学校将检测现场布置成游乐园的风格,学生自行拿着“现代舜童”争章卡(评价单),抽签选择考题,自主闯关。如“拨拨小闹钟”“摆摆正方形”“舜童小主播”等模块,就非常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多维学习目标的实践性评价,融目标、过程、评价为一体,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助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提升了学校品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了教学创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还将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向着“让每位儿童充满生活力”的目标继续推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易丽.文化生成:营造学校发展“新生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孙素英.学校改进中的学生赋权——基于仪式典礼策划的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5]刘艳萍.反思的力量有多大,教育就能走多远[J].中小学管理,2013(1).

[6]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7]窦桂梅.构建“1+X课程”,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8]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 [J].教育研究,2002(10).

[9]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10]姜艳,李如密.课程想象力:现实诉求、基本逻辑及路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19(2).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312300)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念拓展性课程
分析生活教育理念强化生物课堂集约化教学的相关探讨
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