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资源利用力促江苏绿色发展

2019-07-17张根华

唯实 2019年6期
关键词:江苏省资源发展

张根华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报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展现出党和国家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塑造美丽中国的坚强决心。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环境上升到了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高度,吹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

江苏是资源贫乏省份,也是资源消费大省,在举国上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越发重视的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契合江苏省情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显得越发重要。目前,再生资源产业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兴起也给再生资源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从促进再生资源利用的角度着手,客观分析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现状和特点,并将江苏省与国内国际的再生资源行业进行数据对比,厘清江苏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为促进全省绿色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江苏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

从试点工作推进速度上看,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已具雏形。“十二五”以来,江苏省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市县达到5个(徐州、扬州、丹阳等),另有苏州工业园区等5个园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此外还获批3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如东、邳州等)。同时,江苏省加快推进省级示范试点工作,推出36个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启动35个省级“城市矿产”示范试点,确定14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南京、苏州、徐州、淮安等4个城市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江苏省物联集团、常州中再生等5家企业被商务部列为全国试点企业。在全省40家国家级开发区以及91家省级开发区中,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开发区数量达到88家,改造后资源产出率提升幅度高达25.17%,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3万亿元。

从所有权性质结构上看,民营企业起到了主力作用。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2016年度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单位数量为4个,资产总计达13.99亿元,实现营收26.52亿元;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则多达87个,资产总计达66.34亿元,实现营收125.32亿元;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26个,资产总计28.14亿元,实现营收41.03亿元。从单位数量、总资产数量、营业收入三项指标来看,民营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4.36%、61.16%、64.98%,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江苏省内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中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另外,就实收资本而言,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单位共计有3.27亿元,私营工业企业单位为19.06亿元,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12.54亿元。公有企业实收资本占比仅为9.38%,而私营企业达到了54.66%,民营企业正在省内再生资源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述各个指标看,民营企业在江苏省内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从产业发展速度角度看,产业规模稳定,利润逐年上升。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资产和实收资本两个指标显示江苏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2016年同比有所下降。图3和图4显示出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上升,并且对比来看利润上升幅度高于主营业务收入。总体来说,江苏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模较为稳定,行业效率不断提高带动利润逐年上升。

从体量来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集聚度不高。2016年大中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共有9家,而规模以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单位则有138家。大中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为34.68亿元,仅为规模以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企业总资产的24.1%,主营业务收入也仅为其39.2%,利润为其46.94%。行业集中度不足,行业格局较为分散是目前江苏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现状之一。

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南、苏北相对苏中发展较快。2016年度,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0.56亿元、19.75亿元、137.46亿元。从占比来看,苏南区域占比达51.34%、苏北区域占比41.29%,而苏中区域仅占7.38%。

2.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特点

行业运营效率不高。再生资源行业作为环保行业备受重视背景下的新型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回收体系等市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相对于其他成熟產业而言,其运营效率相对更低。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全省内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在2016年实现利润率为5.97%,低于规模以上工业7.89%的总体利润率水平。

行业竞争力不强。由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为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江苏省大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多采取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生产工艺门槛低、增值水平低、同质化现象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行业小、散、差的特点明显,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差。此外,江苏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政策依赖度高、抗风险能力差,有政策支持的领域如废弃电器电子回收拆解企业发展较好,对于缺乏政策支持的其他品种而言,一旦政策、市场或价格发生变化,企业就面临倒闭风险,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能力低。江苏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低,没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研发体系。近年来,由于重视不够、投入较少、技术落后,二次污染问题也较严重。在江苏省内一些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私人回收加工户,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工后的材料品质和性能都较差,而且在进行粗加工处理的过程中,随意地进行分类、清洗和拆解,产生的废液、废渣就地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尤其是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电子垃圾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

二、江苏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比较

本文主要采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统计数据来衡量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情况,先将江苏省与其他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进行数据对比,进而分析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在国内的相对优势与发展劣势。

1.回收资源种类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江苏省也不例外,回收对象以价值较高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及废纸为主,并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回收利用产业链。以废纸回收为例,从全国来看,废纸回收地区集中程度较高。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废纸回收量较大,分别达到5485.82千吨、5249.46千吨、4623.14千吨以及3207.17千吨,回收量位于前四的省份共占全国总量的38.35%。从废纸回收产业来看,江苏省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体系,能够回收较大数量的再生资源,目前在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2.行業发展速度和规模

2014—2016年,江苏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1.04%,高于该段时间内浙江省(-15.11%)、北京市(-9.40%)、上海市(-2.79%)的年均增速。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国内主要发达区域,该行业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相对来说,江苏省的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其发展速度绝对数值仍然较低,说明江苏省促进废弃资源行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从发展规模看,江苏省在2016年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62.95亿元,占当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0.17%,其绝对规模与浙江省(260.28亿元)相当。

3.行业效率与盈利能力

2016年度,江苏省共实现营收265.55亿元,实现利润14.06亿元,该年度平均用工人数为1.49万人,行业内人均营收为178.22万元,行业内人均利润为9.44万元。从与其他省份数据对比情况看,浙江省人均营收为147.36万元,人均利润为4.54万元;北京市人均营收为75.07万元,人均利润为0.61万元(最低);上海市人均营收为161.74万元,人均利润为14.26万元(最高)。可以看出,江苏省内行业的运作效率、盈利能力均在国内发达地区中属较好水平。

总体来看,近年来江苏省在提升再生资源利用率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从单位GDP能耗指标看,江苏省2014年、2015年的单位GDP能耗同比减少幅度均明显多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5年减少了6.73%,幅度大于浙江(3.53%)、上海(3.92%)、北京(6.17%)、广东(5.71%)、山东(3.72%),说明江苏省资源利用整体效率提升较快。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来看,江苏省2015年的指标数值达到95.30%,高于浙江(94.90%)、山东(91.60%)、广东(90.90%)等主要沿海省份,可见江苏在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方面表现较好。从危废综合利用率指标来看,2015年度江苏省达到95.70%,这一指标在国内主要发达区域处于中间水平,高于浙江(90.80%)、山东(94.40%),而低于北京(99.70%)、上海(97.90%)、广东(97.50%),江苏在危废综合利用方面尚有增长空间。从污水再生利用率指标来看,江苏省2016年度数值达到5.33%,略高于浙江(5.16%)、山东(4.80%)、广东(3.04%),同时远低于北京(13%),江苏在污水再生利用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江苏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瓶颈与提质增效路径

1.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瓶颈

就目前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情况看,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尚不清晰。参与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的城市、企业、园区等主体在具体体系中缺乏对自身角色、责任、义务的明确认识,相关机构缺乏对各参与主体、体系建设的有效统筹管理。部分地区单纯地照搬其他区域运营模式,缺乏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导致效率大打折扣。尤其在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式还不具备绝对经济优势的背景下,缺乏高效的统筹管理进一步阻滞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程的推进。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方面的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省内各参与主体普遍表现出创新意识、意愿不强的特点,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尚有待普及,虽然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接受度在不断加强但依然不足,导致难有动力进行相应创新。二是相关市场要素没有充分放开,部分政策限制性过强,导致技术、人才、资金等经济要素难以在参与主体间自由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三是创新推广的途径有待建立并完善,省内有关行业的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间接阻碍了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启发参照。

相关政策及法律规定落实不到位。尽管江苏省近年来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文件和行政条例,但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时间尚短,很多城市、园区以及企业都处于试点阶段,因此较多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且较难及时跟进行业最新变化,可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难度。

2.江苏省再生资源行业提质增效的路径思考

针对江苏省在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关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对应调整,具体而言,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

明确再生资源产业模式与有效统筹管理。一是建设容纳再生资源在内的资源市场价格体系,借助包括税收、补贴等手段在内的行政或市场调节方法,厘清市场价格关系,减轻再生资源因为价格劣势而发展受限的问题。二是加强对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宏观统筹管理,通过实地调研、制度设计等方式完善区域内的废物代谢网络,尽可能形成区域内产业的横向耦合及纵向闭合,在区域内招商引资时也应兼顾形成共享资源、生产互补的产业网络,从而增加资源的利用程度,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形。三是通过建设特色小镇的方式,实现区域内产业链整合,加强产业网络各个节点的联系,为全省探索更大范围内的再生资源产业模式提供思路和借鉴。

推动创新机制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采用相应的市场或行政方式打破人们对原有产业模式的依赖,从而激励各参与主体积极创新。针对技术层面进行机制创新,政府部门需要设立相应平台,为企业、高校、实验室、研究院等各类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通过政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增强再生资源技术性能,从根本上提升再生资源产业的竞争力。

完善法律法规及产业配套机制。政府各部门需要在再生资源产业政策上统一政令,注重对市场规范、法规条例的完善,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各类方式进行协同,重点扶持再生资源产业,从而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除目前业已出台的宏观指导性政策文件外,各相关部门还应继续出台相应细则,对不合理的市场行为进行指引与规范。政府需要进一步推进PPP等项目建设,通过与民间资本合作的方式,让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市场化机制,从而提升产业效率。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各级财政多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建立适合江苏省情的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建立再生资源农业补偿机制,补贴因进入再生资源行业而产生的部分投入和经济损失。通过专项资金、优惠信贷、差异化收购价格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再生资源行业。随着再生资源产业的逐步发展,政府投入的比例将逐步下降,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成为解决再生资源产业资金问题的根本出路。主要包括: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再生资源行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积极引进外商投资,鼓励有技术优势、有市场前景、运作良好的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或股份制改革,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或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等。

(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江苏省资源发展
我给资源分分类
吃火锅的发现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区域发展篇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