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7-17张倩李兴霞魏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脑病循证缺血性

张倩 李兴霞 魏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对新生儿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是引起患儿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所以临床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儿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研究报道,有效护理干预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生存质量[2]。循证护理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主要通过细节化和针对性护理手段来提高护理效果,现被广泛用于临床儿科[3]。本研究将循证护理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发现患儿护理效果明显提高,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3例)和循证组(43例)。循证组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8例,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11±0.20)周;常规组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5例,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为(39.20±0.10)周。不同组患儿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经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有颅内病变,有新生儿期神经症状,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和心肝肾障碍功能异常。

1.3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如根据患儿病情予以吸氧、保暖、遵医嘱给药和营养支持等。循证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科室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定期对组员进行培训,根据新生儿病情提出循证护理问题。(2)护理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收集并整理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护理方式,联系自身经验,以及既往成功治疗案例,评估患儿病情,针对患儿保暖、吸氧、营养支持、认知和刺激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问题制定合理护理措施。(3)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保障患儿呼吸畅通和体位舒适,加强患儿家属健康宣教,提高其对疾病知识认知度,改善患儿家属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确保治疗工作顺利实施。(4)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实施对应护理,包括对患儿听觉、触觉和视觉进行刺激,通过颜色鲜艳气球或玩具在其距离眼睛20~30 cm处对视觉进行诱导刺激,定期抚摸和按摩患儿四肢、躯干和头部,每次10 min,每天2次,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对听觉进行刺激,指导6个月以上的患儿进行言语练习,与患儿加强交流,鼓励患儿发声;出院后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家庭护理,保持患儿正确姿势,定期带患儿来院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不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出血、脑水肿和吸入性肺炎等。对患儿进行为期1年随访,比较不同组患儿护理前后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4],量表内容包括言语、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等,评分≥85分即正常。比较不同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与常规组患儿住院时间(19.6±4.4)d比较,循证组患儿住院时间(16.2±5.1)d显著降低(t=3.310,P=0.000)。

2.2 患儿护理前后Gesell评分比较

循证组患儿护理前Gesell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儿护理后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患儿护理前后Gesell 评分比较 (,分)

表1 患儿护理前后Gesell 评分比较 (,分)

组别(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43 例) 72.5±5.5 84.0±8.5循证组(43 例) 72.3±5.0 90.2±3.0 t 值 0.176 4.510 P 值 0.430 0.000

2.3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循证组患儿并发症主要为吸入性肺炎1例,常规组患儿并发症主要为吸入性肺炎3例、颅内出血1例、脑水肿2例,循证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3% vs.14.0%)较常规组明显降低(χ2=3.888,P=0.048)。

2.4 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比较

循证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92.7±4.0)分vs.(88.6±9.0)分]较常规组明显增加(t=2.730,P=0.004)。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围产期因窒息而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由于患儿病情危重且复杂,较易出现肌张力异常、脑水肿和意识异常等,一旦治疗不及时将引起残疾和死亡[5-6]。护理服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因新生儿机体机能未完全发育,所以实际护理服务非常麻烦,对护理人员技术服务要求很高。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建立在丰富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基础上的护理服务,即对多数患者有效又能实施个体化差异护理[7]。文献报道,传统护理仅仅强调被动式护理,但较易忽视护理中的某些细节[8]。循证护理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拟定最佳护理措施,该护理方式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9]。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受损,根据患儿智能发展规律,早期进行前庭运动、触觉、听觉和视觉等神经系统刺激,从而促进患儿早期康复[10-11]。本研究采取的循证护理首先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广泛收集资料和查阅资料,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护理质量提供有利基础,此外针对性的采取早期刺激治疗,能有效强化患儿神经系统,加速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本研究对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循证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循证组患儿护理前Gesell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儿护理后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循证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增加(P<0.05)。以上结果与李水英[12]和彭丽媛[6]等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服务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脑病循证缺血性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