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情护理干预对焦虑状态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2019-07-17宋玉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亲情状态研究组

宋玉琼

焦虑状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病因尚未明确阐述,但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个性、认知、不良事件等因素有关[1],主要表现为尿频、紧张、心悸等症状,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疾病状态,则会出现偏激行为,甚至自杀倾向,以及降低其自身机体免疫力,致使生活质量低下[2]。因此,除了向患者提供干预治疗之外,应当高度重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舒适、优质、高质量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机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据有关研究显示[3-4],对焦虑状态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对疾病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为此,本文以我科焦虑状态住院治疗的患者为例,向其施行亲情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为病例纳入时间,从中随机选取84例焦虑状态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均与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订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内提到的焦虑状态有关诊断标准相符,且排除恶性肿瘤、躯体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等情况,向患者与其家属介绍本次研究内容,并指导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以下两组,即对照组42例,男女比例20:22,年龄18~52岁,包括12例重度焦虑、30例中度焦虑。研究组42例,男女比例18:24,年龄20~50岁,包括14例重度焦虑、28例中度焦虑。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如下: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身高;安排舒适病房,保持采光良好,空气新鲜;主动与患者交谈,向其进行简单的入院宣教(疗区环境、规章制度、设施摆放等),使其尽快适应周围环境;根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膳食,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有异常者,联系医生,积极处理。

研究组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开展亲情护理干预,即成立亲情护理小组,成员均为护理操作技术过硬、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本科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内容,为其提供亲情护理干预,如下:(1)加强亲情护理培训,即要求小组成员参与,主要学习礼仪、行为规范方面的理论、操作知识,确保小组成员真正做到礼貌微笑式服务,另外,在护理期间应当充分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病房管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即保证每个病房均使用蓝色基调床单、被罩、枕罩,并在护士站、走廊,以及病房的窗台等处摆放绿色盆景,同时在走廊墙壁张贴含有温馨提示、鼓励格言的壁画,加以要求护理人员着装统一蓝色护士服,使其处于舒适、健康的治疗环境当中,放松身心,维持愉悦心情;(3)心理护理,以温和的态度、轻柔的语气与患者主动交流,评估其病情状况,并引导患者阐述内心想法,拉近彼此间距离,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此外,在患者焦虑发作时,向其提供按摩处理,同时教会患者自我放松方法,进而提高患者康复信心;(4)亲情支持,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基础上,以唠家常与其交流,注意保持态度和蔼、语调柔和,使其宣泄内心的苦闷,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安慰、被重视感;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使其尽量多陪伴在患者身旁,帮助患者体会到来自家庭的呵护、支持,为建立战胜疾病信心奠定基础;(5)健康教育及娱乐护理,以座谈会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有关信息,如病因、治疗目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使其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疾病,消除负性情绪,另外设立活动室,鼓励患者参与下棋、打牌等活动,分散其注意力,促进治疗及护理操作的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工具[5],共20个项目,以4级评分法予以统计评分,即<50分,视为正常;50~59分,视为轻度焦虑;60~69分,视为中度焦虑;≥70分,视为重度焦虑。护理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以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工具,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水平等)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1)十分满意100~80分;(2)较满意79~60分;(3)不满意低于60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状况(,分,n =42)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状况(,分,n =42)

组别 SAS 评分 t 值 P 值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6.7±7.0 59.3±5.3 5.462 0.001研究组 67.5±8.1 50.0±5.7 11.451 0.001 t 值 0.484 7.744 P 值 0.629 0.0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 22.0为工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状况

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 A 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护理总满意度

护理后,研究组十分满意17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度(95.24%)。对照组十分满意14例,较满意20例,不满意8例,护理总满意度(80.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086,P=0.044<0.05)。

3 讨论

总体来讲,焦虑状态具有惊恐不安、反复发作/持续性焦虑等特点,因此,做好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治疗效果的提高、预后恢复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6]。以往护理是按照临床医嘱完成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被动性、盲目性,难以及时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及护理问题上的要求,因而,护理效果一般[7]。

随着当前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亲情护理应运而生,其是一种将患者当作是自己亲人的新兴护理模式,通过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全方面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缓解其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其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8-9]。本文以焦虑状态患者为例,对视施行亲情护理,发现研究组SA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优,充分体现出亲情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可行性。原因如下:(1)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有助于减少外物对患者情绪的不良刺激,从而维持其平和心境,提高治疗依从性[10];(2)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以唠家常方式与其沟通,便于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以及缓解其内心孤独感,使其感受到如同家人般的温暖,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家庭支持系统,可帮助患者体会到来自亲人的温暖,从而满足心理需求,提高治疗及护理配合度[11];(3)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向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自觉采取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则可以确保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尽早恢复健康水平[12]。

综上,亲情护理对焦虑状态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的改善、护理总满意度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亲情状态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状态联想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