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比较

2019-07-01魏民杨军英通讯作者杨浩程博李靖

医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出血量切口实验组

魏民 杨军英(通讯作者) 杨浩 程博 李靖

(新疆哈密红星医院 新疆 哈密 839000)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疾病,该疾病常在患者接受体检及自身触摸时发现。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少部分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病变情况,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临床中尽早诊断并治疗疾病非常关键[1]。针对甲状腺肿瘤疾病,常规给予患者使用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因切口大、创伤大及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陷而逐渐被新型手术方式所取代。近些年,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本院推广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1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并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50例,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67岁,平均(43.6±2.4)岁;疾病类型:甲状腺腺瘤16例,甲状腺囊腺瘤14例,甲状腺囊肿11例,其它9例。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6岁,平均(42.9±2.6)岁;甲状腺腺瘤17例,甲状腺囊腺瘤12例,甲状腺囊肿10例,其它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为手术体位。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具体如下:于胸骨切迹上方2cm的位置,做长度约为5cm的弧形切口,对皮瓣进行游离,充分暴露甲状腺肿瘤病变,确定瘤体位置后,在直视的状态下,切除瘤体连同周围少许正常腺体组织,之后简单缝合残余甲状腺,切除后进行止血及放置引流管,之后关闭切口并进行缝合。

实验组行改良小切口手术,操作如下:于患者胸骨上缘正中2cm的部位,作出长度约为1.5cm的弧形切口,之后将皮肤逐层切开,暴露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后,沿皮下及颈前肌群分离结缔组织,借助拉钩上吊结缔组织,将腹腔镜小心放入,之后借助超声刀切割甲状腺,切除后实行胶皮膜引流及逐层缝合。

两组术后均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具体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实验组在各项手术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1 两组手术各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各指标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实验组 50 74.26±6.84 23.39±4.58 3.67±0.87对照组 50 86.64±7.21 42.27±5.03 5.13±1.08 t- 8.808 19.625 7.444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数量不一的并发症,其中实验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声音嘶哑,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术后则出现3例切口感染、2例呼吸困难、2例切口粘连及1例低钙抽搐,总发生率为16.0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000,P<0.05)。

3.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分泌腺体,主要用于控制机体能量生成及蛋白质生成,且可调节机体的激素敏感性[2]。甲状腺发生肿瘤病变,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针对诊断为良性肿瘤病变的患者,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

针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甲状腺手术对疾病治疗有良好效果,但是该手术方法的缺陷却较明显,如切口大、出血量高及术后切口瘢痕美观度低等,影响美观很多女性难以接受[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中逐渐改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方法,改良手术主要是借助腹腔镜这一辅助工具,开小切口进行肿瘤切除,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改良的小切口手术的优势明显,术中依托腹腔镜可有效切除周围组织以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基本无瘢痕,这满足患者对美观度的需求。本次对比传统与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手术各指标情况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表明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结果还显示,在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确诊为甲状腺肿瘤疾病的患者,给予患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出血量切口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