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效果观察

2019-07-01朱勇

医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卡韦

朱勇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60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为20至54岁,平均年龄为(35.7±7.2)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为21至55岁,平均年龄为(33.14±8.3)岁。入选标准:治疗前半年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含量存在反复波动状况,且同时伴食管静脉曲张、黄疸、腹水等,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病情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出现Ⅱ度以上的肝性脑病、中毒黄疸、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且患者的乙肝病毒定量超过了1041U/ml,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在通过前期的综合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护肝、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每次l00mg,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即空腹每次0.5mg,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Child.Pugh分级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组间临床疗效

针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 n TBIL(umo1/L) ALT(U/L) ALB(U/L) Child—Pugh(分)观察组 30 16.4±9.7 34.2±21.3 39.7±3.4 7.3±1.9对照组 30 36.8±9.6 76.4±23.6 34.7±4.4 9.1±2.1

2.2 对比组间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针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因感染乙肝病毒,而且感染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肝部疾病,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患者对自己的发病原因及日期都不明确。这种病一旦发现并确诊后因其具有治疗难度大、极易传染和并发症多的特点,会给病毒携带患者的日后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让慢性乙型肝炎至今仍然成为困扰和影响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已近达到晚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为其病情已经发展到相对严重的程度,在这个阶段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极大,进而提升了死亡率。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患者在使用了这种药物后,其能够有效的与HBV多聚酶的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形成互相竞争的状态,从而能有效抑制病毒活性,阻止病毒复制,通过这种机制阻断乙肝病毒多聚酶进行启动,进而减少基因组RNA转录成DNA。因此恩替卡韦是目前抗HBV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同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中肝纤维化(HF)较常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宿主与病毒通过互相作用而在一定条件下所引起的持续性肝损伤,这种损伤若没有及时引起患者的重视而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慢慢转化发展成肝硬化,一旦此种情形发生对患者的预后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是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恩替卡韦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乙型肝炎病毒属于比较小的DNA病毒,其基因属于双链不完全环形脱氧核糖核酸,导致患者患病的机理是通过破坏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能力,进而导致患者的肝部损伤从而引起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高发的国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达到了1.3亿人左右,而明确查出属于患者的人数也有近3千万例,虽然国家已作为重点防治疾病,但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病程周期长、并发症多、易传染等特性,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患者一旦确诊要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在目前的临床中最常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抑制或中断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复制,核苷(酸)类似物的研发和应用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其应答率较低和耐药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乙肝的治疗中核苷(酸)类似物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其能够有效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其中,拉米夫定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治疗乙肝的代表药物,因为其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的同时,能够不干扰正常细胞的代谢,不影响细胞的DNA的含量,而且在临床中其安全性高,价格适中,被广大的患者接受,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国内乙肝患者的首选药物。与拉米夫定具有相同药效的恩替卡韦,由于其从化学性质上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他在抗病毒方面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逆转录及DNA的合成,进而缓解患者肝脏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其肝功能,而且效果显著。是治疗乙肝病毒的相当有效的单药治疗药物,但是由于其在临床中的价格偏高,普通的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很难达到,这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大力推广和使用。但是近期有相关研究指出,在临床中若将拉米定夫和恩替卡韦两种药联合使用,其能够降低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够缩短治疗周期。因此,在临床中已在推荐用联合用药取代单独用药,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部分学者反对。所以目前在药物的选择方面还存在着争议,尚无临床的标准方案。

本文患者所服用的恩替卡韦是一种属于核苷酸类似物,该种药物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参与到DNA的合成过程,其治疗机理是通过抑制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并且延长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进而实现拮抗HBV的目的。结果表明: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晚期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有些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变异,对拉米夫定有耐药现象,治疗时间延长,病毒的变形性也随之增加,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医生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法,变异型病毒得到控制,病情趋于稳定。

综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核苷类似物卡韦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
长期治疗,受益终生:浅谈核苷(酸)类药物的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