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9-06-26滕明秀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口算直观算法

滕明秀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有部分教师因对计算教学的片面认识,只重表面热闹,忽略深层思考,致使计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为此,引发笔者对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作了如下思考。

一、口算思想与口算思路应步调一致

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地运算”,是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在整个计算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但在课程改革中有的老师让学生在口算诸如64 + 25时,用的并不是口算的思路,而是用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6加2等于8,合起来是89,这是典型的“笔算式口算”思路。我们试想,当数字较大时学生用这种方法口算还行吗?真正的口算思想与口算思路却在此擦肩而过,体现了口算思想与口算思路步调不一,重视口算成为一句不折不扣的空话。这必将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后天发育不良,对学生后继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口算思想与口算方法步调一致的训练,注重学生口算时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和落实,关注学生口算思想的內化,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中感受到口算的价值,引发学生想进行口算的需要,正确去口算。

二、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应和谐联结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都是十分必要的。算理简单地说是算的一种道理、想法,是计算的依据,是对算法的解释;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表达形式或书写格式,是计算的方法、程序,是对行为的规定,比较抽象。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能体现算理。将目光转向课改课堂,有的教师十分重视过程性学习,特别突出采用看图、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但忽视算法抽象概括。这种偏重算理、忽视算法抽象的做法,致使算理与算法之间出现了断痕,算理与算法成了独立的两部分,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大打折扣,严重降低了计算教学的效率。我想,在算理直观化与算法抽象性之间应架设一些联结桥梁,通过教师的引导、铺设,为学生搭起理解的台阶,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例如,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让学生探讨28×12的算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意明白28×2=56表示什么?28×10=280表示什么?56+280=336表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小结算理,抽象写出竖式,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并规范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最后运用简化算法反复训练提高计算技能。这样通过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和谐联结,学生充分体验到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刻,对算法掌握更扎实,计算灵活且正确率高。

三、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应巧妙融合

算法多样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是计算教学的一个亮点,但算法多样离不开算法优化。在计算教学中,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又要重视算法的“优化”。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看事物的着眼点、思考方式等不同而产生的,而算法优化是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我想,应将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讲清这种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

例如,当探索30×5的算法时,学生思维活跃,各显神通:有想加算乘的,有看图算的,有利用3×5迁移的,有想“3个十乘5得15个十,15个十是150”的。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最快?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讲给同桌听听。”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先算3×5 ,再在末尾加0”这样的快速算法,并训练学生说“3个十乘5得15个十,15个十是150”这样的算理,然后在练习中重点运用这种算法,由此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的算法。这样一来的计算教学既呈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又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巧妙地引领学生去学习“优化”的方法,为学生后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算法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的巧妙融合,计算教学的效率由此倍增。

四、技能形成与解决问题应和谐相处

计算就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才能形成,而现在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又融入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的学习中,又不能忽视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将解决实际问题当成应用题细细分析,由于本末倒置、顾此失彼,结果学生经常出现算式列对而算错的现象,导致学生计算技能薄弱。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计算技能形成与解决实际问题和谐相处,以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成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认清本课是以计算为重点,还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把握好“算”与“用”的度。其次,在理解算理时要以实际事例为依托,感悟算理,再通过一定的训练形成技能后再用于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先进行例题教学,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后,再通过“试一试、对比题、变式题、夺红旗”等题型的训练,在学生计算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去解决“猴兄弟俩到超市去买果汁”及“猴兄弟俩逛玩具店”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计算既学得扎实、有趣、有效,又充分体验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计算教学仅追求热闹、有趣是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正确和谐地处理好一些关系,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理解得更彻底,掌握得更扎实,应用得更自如。

猜你喜欢

口算直观算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