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06-26陈翠儿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陈翠儿

【摘 要】 数学教学是小学学科教学的重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了解学生,积极维护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

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因素是被列为首位的,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是学生从事的主要活动,是我们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证。

一、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教师要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空间与图形”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统计与概率”一类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实践与综合应用”一类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发展形成的过程,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不一定以明显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要学会区分正常与异常。

例如,课堂上过分好动、不听课、打扰同学的孩子往往被误认为患多动症,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好奇心强、天性好动,却从小没得到很好的管束而养成了散漫的习惯。假如有个别学生表现出过分的孤僻,从来不和别人主动交往,语言表达存在明显困难,在学习上无论花多大功夫,费多少时日都无济于事,这就不能不考虑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能力的缺陷及其神经生理学的因素,就属于异常状态了。在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的人相当普遍,但大多都是介于良好性格和性格障碍之间的一种状态,只要被意识到,并加以调节和矫治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最好在孩子们刚开始产生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

三、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

1.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对于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让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口吻,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说话。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多媒體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现行的新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拓展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如在学完《找规律》时,开展穿珠子的比赛;学完《对称》后,开展剪纸的活动;学习乘法时开展制作美丽的乘法口诀卡的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激励,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四、训练和维护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师作为心理健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更要进行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找到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1. 对学习不感兴趣、怕写作业的学生

教师可改变布置作业的方法,培养兴趣,可减少他们的书面作业量;可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再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学《元、角、分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小卖部”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的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性学习过程,让学生高效地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又如学习《千克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统计全班不同体重的学生人数;组织学生进行“猜测、估算黄豆粒数”的游戏,让学生能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中提高能力和兴趣。凡是数学课中与生活有关的动手实践的作业,要经常布置,让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2. 对逃避经不起挫折的学生

首先要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加以肯定,培养他们对自己积极接纳的态度,同时也要分析他们自身的缺点,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易改变的;其次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创造一些由浅入深的习题,使他们有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再次是放大优点,补偿弱点,督促鼓励他们在各种场合尽可能自然地表现自我,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经常让他们这样说“你行,我也行”、“试试看”、“没关系”等。

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维护自尊是他们强烈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能自尊、自强、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敏.心理辅导在教学中的渗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4).

[2] 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