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基于整合生活的策略研究

2019-06-26戴伟红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戴伟红

【摘 要】 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學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创新,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教授他们写作知识。在众多写作方式的应用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能帮助他们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本文就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在写作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技巧,并且以更加简便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也不会对写作产生过多的抵触情绪,进而有利于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作文内容富有真情实感

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化教学方式中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教师在利用这种方式时通常会针对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进行联想和引导。并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背景知识不够广阔,因此在思考问题或解决一些困难时通常也会不自觉地联系自己所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依据这一特点有效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有效联想。这种方式也能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没有内容可写、没有真情实感可以抒发的情况。当然创设生活情境也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师不能针对一个话题直接引出情境让学生进行刻意的联想,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联想到这些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认同这一事例符合这一话题,在自己写作时也不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例如学生在学习写作关于“生活趣事”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他们对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美好回忆进行联想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刻意为学生举例哪些是可以放到作文中的生活趣事,而是以关键词的形式帮助学生联想,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思考,真正以自己实际经历的事情为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抒发真情实感,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除了这一主题的作文写作,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一手法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内容创作,并且其他许多内容也都可以有效联系学生熟悉的内容。在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不会将教师所给的话题与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进行联系,而只是能够联想到一些普遍的、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情进行内容创作,因此利用这种方式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整合多媒体技术,让作文教学富有生活气息

在以上情境创设的方式中,教师通常会以口头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直观性;并且如果学生对此本身就并不感兴趣,很难以这种单一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创作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更加生动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将这一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并且许多教师也逐渐依赖于这一教学方式,将许多教学方法都与这一手段相结合,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习作练习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更加直观生动地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这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学生在写关于景物的一些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再现学生看过的一些自然景观。学生由于身处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中,很难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即使他们过去所见过的情景也很难一一浮现在眼前。因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勾起学生的回忆,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回忆起自己当时身处在那样的景观中的所思所想,进而将这些内容呈现在习作练习中,如此一篇富含真情实感、内容真实丰富的文章就这样产生了。不仅是自然景观,许多其他内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重现。例如学生在学校参加一些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照相的方式为学生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在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描写自己的感悟时,就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来唤起学生当时的所感所想,使内容更具真实性,也更具真情实感。

三、借助情境演绎,让互动交流流淌于作文课堂

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除了教学可能会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外,学生一般将写作过程当作一项独立的事情来完成,认为这一活动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集体参与的必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将学生结合起来,以集体活动的方式使这一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对特定的主题进行现场模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其他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并且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各种表现,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情境感受都融入到这一场表演中,真正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灵活多变、富有趣味性。

总之,习作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在以此为参照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使生活化教学方式真正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江林.撷生活之材开兴趣之源——浅析小学作文生活化教

学策略[J].教师,2017(3):43-44.

[2] 韩丽.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10).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