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升城乡教育公平

2019-06-26郝秀梅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信息化

郝秀梅

【摘 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城乡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人人都在努力寻求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农村教学课堂,加强农村学校的督导评价,教育信息化为城乡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增大,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发达城市和落后的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城乡教育公平。

一、农村教育公平的内涵

第一,农村教育起点的公平,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内在的最基本的标志。农村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农村公民入学机会的公平,就是要保障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平等的参与非义务教育选拔的机会。

第二,农村教育过程的公平,这是教育活动中发展条件与发展机会的平等,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环节。就是要保障公民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不因个人的天赋、出身、性别、种族、贫富和健康与否等诸多因素在内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第三、农村教育结果的公平,这是教育对公民所起作用的体现,也就是受教育者在学业成绩和成就上面的表现,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接受达到基本质量标准的教育,每一个社会阶层的受教育人数与该阶层在社会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每一个个体大体上都能获得一致的学识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能力水平和个体的潜能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将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各地在教学资源条件、师资配备条件上存在一定差距,使得教学资源也不能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形成各地教育不均衡的死循环。

第一,在教育资源的存量方面表现为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低、学校达标率低,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差、教师职称低、音体美和综合实践、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教师尤其缺乏,教学设施更是质差量少。

第二,在教育资源的流量方面表现为:对农村学校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生均公用经费、办学经费低;教师招聘难,培训机会少;优质生源、社会捐助少等。

第三,农村教育资源不仅存量与流量供给低于城市,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在城市化、工业化的今天,农业规模不断缩减,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农民收入相对下降,农村教育要素和教育资源正经历着不断流失的严酷现实,包括农村教师、农村优质生源不断外流、农村学校减少等。

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改善区域环境,消除区域差别,而教育信息化则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可能。首先教育信息化依靠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借助于现有的通信网络,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程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再次,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第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从区域对比来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条件各地存在一定差异,加强经费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學校基本办学条件,学校配备电脑,每个教室配齐,电脑室配好,保证每个孩子每个星期都能上信息技术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同步享受到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老师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任何先进的产品,没有老师的使用也发挥不出效果来。在推进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携手名师,一方面是走出去,学校多方创造机会、多渠道让老师走出去感受教育的变化和名校教育氛围;另一方面是请进来,请一些市级的名师对我们学校的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二是采取“培训——实践反馈——再培训——再实践”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每周进行“学乐云”“智慧课堂”的培训,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这个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培训,这样逐步逐项地进行培训,也便于老师接受;三是每周通报教师的使用情况,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老师使用的积极性;最后,出台一些奖励机制,对使用得好的老师会进行一些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第三,改进农村课堂教学。推动学校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抽象的事物化作大量的感性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通过上网阅读丰富的百科知识,了解我们不了解的世界,网上做题,教师反馈,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是通向教育公平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它能够让农村教师快速地获得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老师和学生足不出户地学习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只要我们每个教育者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在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道路上,才能以更快的脚步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彭红光.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10.

[2] 钟晓红.现代远程教育中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必须公平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