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

2019-06-26贾培培阮梅李子玉孙冉李影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建构

贾培培 阮梅 李子玉 孙冉 李影

【摘 要】 教育部在2016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联系最紧密。作为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落实在课程中主要由“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来承担;作为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落实在课程中主要由“生活适应、劳动技能”来承担。

【关键词】 培智学生核心素养 培智学校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建构

由于核心素养或技能具有强烈的统整性、可迁移性和跨学科性等特质,作为整体的人的学生素养单凭分离的学科教学无法达成,跨学科的教与学成为教育发展趋势。培智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达成?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已经把培智学生核心素养考虑在知识体系中。

一、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

根据培智学生的群体差异,依据智障的分类,把培智学生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结合我国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构成,包括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归纳整理出“培智学生核心素养”(见下表)。

二、培智学生核心素养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的融合

结合培智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落实在课程中主要由“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来承担;作为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落实在课程中主要由“生活适应、劳动技能”来承担。下面以培智学生(轻度)中年级(4—6年级)为例,结合培智学生(轻度)核心素养的三方面,看看培智学生核心素养是如何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的。

在“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说到“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说到“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中的“前言”说到“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帮助培智学校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一般性课程。本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自我保护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和态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尽可能地成为合格、独立的社会公民。”其中理念与要求,刚好与培智学生(轻度)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一致的。说明按照此课程标准执行能够达成培智学生(轻度)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目标。

在“劳动技能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说到“劳动技能课程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掌握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且以实践学习为特征的必修课程”;在“课程总目标”中说到“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的学习,形成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能力,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就业打基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按照“课程标准”执行能够达成培智学生(轻度)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目标。

因此说,“课程标准”虽然颁布得晚了些,但是比较紧跟时代潮流与步伐,更凸显出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与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晟等.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6(3).

猜你喜欢

课程建构
儿童致远 创意世界
以翻译职业化为导向的翻译项目管理课程建构探析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看幼儿园课程建构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生领导力培养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
前置性学习: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建构的尝试
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
课程之外无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