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洮彩陶复制技艺考察

2019-06-24王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理论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马家窑泥块制陶

文/图:王锐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理论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临洮县存在多处史前考古遗址,如寺窪山遗址、马家窑遗址、辛店遗址等。考古发掘的彩陶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纹饰多样,给观者以丰富的视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考古收藏价值。丰富多彩的彩陶纹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对彩陶纹饰的喜爱令人们萌生了仿制彩陶的想法。传统的制陶工匠开始对彩陶制作工艺进行探索与研究,凭借着多年的陶器制作与烧制经验得出了切实可行的彩陶复制方法。彩陶的收藏者会将自己喜欢的彩陶图案交给复制彩陶的手工艺人,手工艺人根据图案通过转盘拉胚和泥片贴筑的方法制作出客户定制的彩陶工艺品。手工艺人如何实现彩陶复制是一个问题,如何满足不同客户对不同彩陶的定制需求同样也是手工艺人要面对的问题。同时,在泥土的选择、烧制的火候等方面有严格要求。

一、闫建林的生平与制陶经历

此次陶艺考察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洮县城河口村闫建林师傅(以下简称闫师傅)的彩陶馆中。闫师傅自小随其父学习陶器制作,制陶工艺精湛。在其制陶生涯中,早期主要从事普通陶器的制作,如陶盆、陶缸、砂锅等。销售陶器的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素陶为主,且销售数量相对较少,价格普遍不高。近年来,随着当地的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深入,出土了大量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精美陶器,彩陶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对彩陶纹饰的美产生了需求。闫师傅开始琢磨将自己的陶器制作工艺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纹饰相结合探索新的出路。

现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办了一家仿古彩陶研制公司,闫师傅主要从事仿古彩陶的制作与销售,也因此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闫师傅凭借其扎实的手工制陶技术在自己家中开设了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为陶器制作爱好者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仿古彩陶搭建了销售平台,闫师傅的彩陶饰品被作为旅游商品推介给各大景区,并入选甘肃十大名优旅游商品,这也进一步增强了闫师傅制作彩陶的意志和决心。闫师傅不仅自己会烧制彩陶,大儿子闫志强和二儿子闫小虎也在父亲的培养下擅于制陶和烧制陶器,这为仿古彩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制陶工具与原料挑选

复制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的工具主要有拉胚机、修胚工具等。拉胚机这一工具主要用于拉胚,木刀、铲子、割线、海绵块、修胚刀等用于修胚。其他工具如水果刀、筷子、铁盆、毛笔等虽简单易得,却在制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1)

在制陶泥土的选择上,选用最好的红胶泥。[1]泥土来源于河口村,取回来之后晒干,经敲打后拣去里面的沙子、石头等杂质,再用竹筛过滤出淡红色粉末状的泥土,这样挑选的泥土才适合陶器的制作。由于获取红胶泥的地方距离闫师傅家较远,因此闫师傅的制陶作坊中堆放有大量的这种泥块,以便于仿古彩陶定制的数量较大时及时取用。因为在西北地区的临洮县气候干燥,闫师傅会适时地给泥块洒水并附上塑料薄膜,这样让泥土可以在空气中充分发酵,长时间发酵的泥土制陶时的可塑性更强。他家中还有一些是袋装的散土,用完泥块后可以使用。(图2)

三、制陶程序

复制彩陶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和泥、拉胚、晾晒、修胚、打磨、上彩、做旧、入窑烧制、出窑。

和泥。将细腻无杂质的泥土倒入塑料盆中,再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揉搓均匀。泥料需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用。在使用之前放在地上“练泥”(图3)。

拉胚。在拉胚(图4)之前,通过电流表调节转盘旋转速度,使转盘保持适度旋转。用手使劲拍打手中泥块,然后把泥块放在处于旋转中的转盘中央,用双手拍打,待泥块成圆块状,用手锤泥块中部,泥块逐渐成钵状。锤击时要注意泥块的底部,太薄时用泥填补,直至钵状成为圆柱体。再对柱体进行收口,使其成罐状,用铁丝对罐口拉平。把电闸关掉用割线把器底与转盘分开,初次拉胚罐底较厚,待进一步修胚。修胚之前,先将泥罐放在长条木板上待下一步晾干。

图1.制陶作坊中主要制陶工具

图2.制陶用土

图3.作坊中搓泥

图4.转盘拉胚的环节

晾晒。把拉胚成形的泥罐放置于室外晾晒(图5),晾晒的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为两三天。晾干后即可进行修坯。

修胚。根据客户给定的罐子形状对还未干透的胚体进行修形,以满足客户的需求。首先,在电动拉胚机上放一个陶筒,晾干的陶胚底部较厚,把陶胚放在陶筒上,先用修胚刀刀背将泥罐的下腹至底部削薄;其次,先给拉胚机通电,将罐口朝上用刮刀将胚体自上而下的削薄,削的时候胚面要保持平整均匀;之后将陶胚底部向上用刮刀自下而上的刮薄(图6),其目的是使下腹部与罐底过渡均匀自然,用板子拍打罐底起到一定塑形作用。最后,在需要安器耳的地方,将牙刷蘸水轻轻擦拭,使其表面光滑湿润,取小块泥片揉成长方形块状,泥片两端贴在擦拭处,用小泥条将泥片两端与器壁接触的凹陷处补平。[2]

打磨。用工具把陶器表面打磨光滑,打磨陶器的目的是令其表面光滑易于上色,提升陶器的质感。(图7)

上彩。在打磨光滑的陶器上面用毛笔上色。(图8)马家窑文化彩陶使用的矿物颜料主要是红色和黑色。上彩的过程以彩陶壶为例,首先,将颜料调匀,用毛笔画彩陶壶的颈部宽带纹,再画下腹部器耳处的宽带波浪纹。其次,在颈部与器耳之间区域画上形似叶状的花纹,再给壶口下端画上宽带纹。最后,在颈部与壶口下端之间画上波浪纹。彩陶壶的上色过程基本完成。已上彩的陶器放置窗台上或者地面干燥处,一周后再入窑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没有干透的土陶在烧制时会产生裂缝。

做旧。做旧的过程闫师傅一般不告诉他人,本文仅作为彩陶制作步骤列出。(图9)

入窑烧制。烧窑前首先在窑洞的底部放一些以前烧过的陶砖作为铺垫,将要烧制的彩陶放置在陶砖上,底部放素陶,中上部放彩陶,做旧的彩陶放表面。在摆放陶器的同时用陶砖将彩陶砌在砖墙的内部,砖与砖之间留有方格状的空隙。陶器摆放完之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石棉,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可以更容易达到烧窑时需要达到的温度,降低生产成本。砖墙上面放置五个低温测温锥和几块打磨过的生陶块,实时监测土窑里的温度。通过凸型观望口了解测温锥的情况,以便于增加柴火,达到测温锥的软化点,以符合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烧制温度。(图10)

然后在窑洞洞口横上一根铁棍,铁棍上面竖着放十根铁棍依次排开并且间隔相同。铺上一层大小不均的瓦片,将土陶渣倒在上面,拿三根较大的块状树根放在土陶渣上。在窑洞中加一些柴火,让其保持燃烧,用瓦刀和泥浆砌砖封住窑洞口。封窑洞口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要在砖墙上预留一个凸字形的空隙以方便添柴。然后,用瓦刀在砖墙外部刷泥浆封住砖墙上的缝隙,增强保温的效果。

最后,在凸字形洞口上方约25厘米处加一个椭圆形的洞口用于排烟与观望窑内陶器烧制的具体情况。闫师傅会坐在一旁留意与观察,适当加柴以保持窑内的温度。窑洞上方有两个陶砖砌成的烟囱,在烧制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左右时,烟囱处火苗较高,出于安全考虑,需要将烟囱加长。烧窑时间从下午两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左右。(图11)烧窑结束后,需要冷却一天,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出窑。出窑时首先将洞口砖墙上的砖全部去掉,铁棍需抽出。其次,把石棉取掉。最后将陶器全部取出,拿回家中存放。

图5.室外晾晒

图6.修胚

图7.打磨好的陶罐

图8.闫师傅在给陶器上彩

四、彩陶的定制与销售

临洮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造型别致、纹饰奇特的文物,同时也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人们会把心仪的陶罐的图片以及尺寸、颜色等交到闫师傅手中,进行精细复刻。闫师傅会给出定制的价格、制作时间等。复制彩陶的销售价格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除此之外,闫师傅自己会制作一些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经典纹饰,如漩涡纹、蛙纹、葫芦网格纹等。仿古彩陶的产品种类有罐、壶、杯、盘、盆、钵、碗、瓮等。闫师傅还出售各种工艺品彩陶。这一类彩陶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等特点,受到了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给当地修补各种老陶罐、画彩是闫师傅的另外一项手艺,这不但是增加收入的另外一种渠道,同时为彩陶爱好者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提升闫师傅的彩陶制作与鉴定经验。

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彩陶工艺品的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如个体购买、个性定制、文创公司采购等,为仿古彩陶技艺的发展与传承注入新的希望。

结语

彩陶复制的过程需要手工艺人与原始先民在视觉感受与心理认知方面寻求共鸣,手工艺人的内心活动与情境联想是彩陶复制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在彩陶上色上使用矿物颜料,在燃烧原料选择上使用木材,体现古人烧陶就地取材的特点,土窑烧制彩陶可以最大程度上模拟原始社会的制陶场景。

图10.用于窑洞旁的测温锥

图11.入窑烧制中

其次,陶器的产生并非偶然的,它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闫师傅的彩陶之所以可以复制成功,与人类的历史族群记忆有一定的联系,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

总之,彩陶复制技艺是对远古制陶技术的大胆探索,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制作过程有一定的启发,引起人们对彩陶制造技艺的思考。

附:采访记录

采访者:王锐

受访者:闫建林(复制彩陶经营者)

时间:2019年4月7日

地点:临洮县河口村

问:您做彩陶多长时间了?

答:30多年了。

问:彩陶制作的前景如何?

答:我1988年开始制作彩陶工艺品,经济效益还可以。

问:您在做定制仿真彩陶时,顾客要求就是越逼真越好吗?

答:嗯,对。一般就是工艺品,高仿的话我们也做一些。我们最近主要做一些仿古。

问:主要就是仿马家窑经典陶器吗?

答:嗯,对!仿马家窑经典的一些,主要以马家窑为主。

问:闫师傅,您可以简单地跟我说一下彩陶的制造过程吗?

答:第一步和泥,第二步拉胚,第三步晾晒,第四步修胚,第五步上彩,第六步入窑,第七步烧制,第八步出窑。

问:土质怎么选?

答:选料嘛,选原材料就是。选这个土质,土质选好以后就是发酵泥土。

问:就是根据客户要求的颜色选吗?

答:一般来讲颜色是自己烧出来的,你烧出来什么,就是什么。最起码陶器必须要选最好的红胶泥,以红胶泥为主。它是一种低岭土不是高岭土,大概温度在800℃左右。

问:上彩的颜色怎么选?

答:颜色这个跟你不能说,专业机密,不公开。

问:是自己找的矿物颜料吗?

答:应该就是矿物颜料,我们就是慢慢研究试验出来的。

问:烧窑的地方在哪?

答:在后面山下,有两个窑洞。

注释

[1]邓启耀.陶塑:泥土烧结的文化志[J].民族艺术,2018,(2):19-21.

[2]段小强.马家窑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44.

猜你喜欢

马家窑泥块制陶
花泥块扦插三角梅
对《建设用砂》中泥块含量的意见
马家窑彩陶器型的发展与演变
神秘的马家窖彩陶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文明厚土 再添华彩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墓志铭(外一首)
井下石乃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