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第二届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品展”在京开幕

2019-06-24张天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审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画少数民族艺术家

文/图:张天漫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审

西双版纳印象·雨 王雄飞 综合材料 28cm x 22cm 2001年

开幕式上的与会嘉宾

2019年11月2日,“新时代——第二届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品展”在北京市东城区普度寺三品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甄选自全国共计29位中青年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作品约110幅,以“人文之美” “生活之美” “生态之美” “历史之美”四个部分进行展出,作品分别反映了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鄂温克族、回族、佤族、锡伯族、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面貌,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本届展览不仅延续了第一届展览参展艺术家少数民族成分多、艺术理论基础深厚、创作功底扎实、作品质量高等特点,这届以“新时代”为展览主题,凸显一个 “新”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人

在艺术家当中,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3人,60年代出生的10人,70年代出生的14人,80年代出生的3人。60后、70后的艺术家占了大部分,他们正当年,正是艺术创作的发展期,艺术成就的上升期。这些中青年艺术家艺术理论基础深厚、创作功底扎实、艺术视角敏锐,他们根据生活和写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艺术感召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集体展示的机会,给艺术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今后的创作开发新的思路。

肖像 赵东 中国画 72cm x 81cm 2019年

二、新作

29位艺术家中有16位来自彝族、满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佤族的少数民族艺术家。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7个人。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少数民族教育大力支持,教育政策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才有了现在的成绩,这是在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出现的情况。展览将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家集中在一起,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进行作品的集中展示,以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丰硕成果。展览作品是艺术家近年来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积累的大量素材基础上创造的,所以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新时代的一曲赞歌。

三、新观念

艺术家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民族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少数民族艺委会等多家机构。这些艺术家不仅在高校受过严格的传统艺术创作训练,具有深厚的创作基础,而且他们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在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展览集结了一批当代比较活跃的描绘少数民族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作品都是在新时代文化发展与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产生的,突出反映了现实主义时期民族题材创作的包容与发展的新观念。

四、新面貌

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倾心培养下,这批中青年艺术家已经成熟了起来。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他们的作品在创作技法、造型、色彩等方面不失严谨,又尝试融入了当代性的语言,使作品在传统基础上具有极强的个人艺术风貌;同时,他们又以极其认真的创作态度、丰富的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鹤望兰 刘泉义 中国画 96cm x 44.5cm x 3 2018年

水墨人物 殷会利 中国画 180cm x 82cm 2019年

五、新内容

艺术家深入生活,从生产生活中提取、挖掘创作素材,作品面貌和内容更加丰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地域文化。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对艺术家而言,少数民族风俗特别吸引他们,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对象。从这次的展览作品可以看出,这些艺术家一定是经常深入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写生,积累了大量的速写素材,或者拍了很多照片,或者可能当场就进行创作,也或者回来后根据速写素材提炼再创作,所以作品鲜活生动、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新时代的一曲赞歌。

老藏民 孙志钧 中国画 100cm x 54cm 2017年

集市 曹宝泉 中国画 136cm x 70cm 2019年

六、手法新

作品在技法、造型、色彩等方面不失传统和严谨,并且尝试融入当代性的语言,使作品在传统基础上具有极强的个人艺术风貌。艺术家风格各异,作品面貌和表现手法丰富。此次展出的作品反映了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鄂温克族、回族、佤族、锡伯族、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面貌,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多样的文化色彩、鲜明的民族风情。而从展览来说,作品形式多样,工笔、写意,山水、人物均有,每件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面貌。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应该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有自己的绘画特色,而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艺术家已经经过了对绘画语言的反复锤炼,具备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七、多元一体

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习惯、民俗、服装等,均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独具特色和艺术魅力。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的师生以56个民族特有的元素为基础,在熟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深入学习研究和写生采风的基础上完成少数民族系列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这些衍生品与参展作品一样,在尊重民族传统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真实生动地体现了少数民族的习俗、服饰、生活等内容。

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有殷会利、孙志钧、曹宝泉、刘泉义、罗江、朴春子、付爱民、韩朝、范琛、李辉、安佳、潘缨、苏茹娅、党震、范治斌、杨丽卿、赵东、贾宝锋、黄国大、白嘎力、程敏、李照东、赵凤琴、吕印、史建红、杨怀武、金鑫、邸超、孙石磊。他们提交的展览作品是在民族大团结、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所创作的,从多角度展示了多民族和谐共存的民族人文和人物风貌,集中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语言变革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繁荣景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自信心和时代的感召力。

人物写生 付爱民 阿诗水彩纸彩墨 61cm x 46cm 2018年

玉仙 杨丽卿 中国画 54.5cm x 41cm 2019年

两个卓玛 党震 中国画 96cm x 102cm 2019年

塔吉克的眼神 范琛 中国画 37cm x 36cm 2019年

猜你喜欢

中国画少数民族艺术家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