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节目的正道

2019-06-19综文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童星真人秀明星

综文

近年来,随着儿童“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带动了不少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跟风制作和播出该类型节目。这些儿童“真人秀”节目虽然可以为观众教育子女提供一些借鉴,但节目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浙江卫视曾推出一档“明星”亲子节目叫《爸爸回来了》,播出后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但在节目中赫然出现某明星给三岁女儿洗澡的镜头。镜头下,小女孩的隐私部位并没有模糊处理。

这种罔顾未成年隐私、权益的现象,在许多儿童“真人秀”节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曾一度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微博上先后出现了“王诗龄滚出爸爸去哪儿”“贝儿偷钱”“轩轩偷看夏天洗澡”等话题,都招来网友大量恶意评论,引发巨大争议。这无疑将年幼的孩子推向舆论的漩涡,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在这些节目里,孩子成了大众娱乐消费的对象。某些节目制作方为了追求戏剧效果,刻意放大儿童之间的冲突矛盾,将孩子间偶尔的“不和”渲染成“互撕”的假象。有时为了突显情感效果,甚至故意制造恐惧,使得孩子在镜头前伤心流泪。

这些儿童“真人秀”节目,存在炫富、炒作“明星”子女、包装“童星”、成人化表演、低俗调侃、忽视身体隐私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个别节目存在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有的节目还炒作制造儿童情侣话题,以致引发公众的担忧。

问题:带来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通过商业手段炒作“明星”子女,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将“明星”子女视为资源“富矿”,千方百计进行挖掘和展示,无疑会给社会价值观念造成误导。

前段时间,一个女“童模”遭母亲脚踹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经媒体报道,该女“童模”今年只有3岁,却被母亲送去当“童模”已有半年时间,而当时脚踹女儿,是因为拍摄时“女儿不太听话”。“我当时很累,情绪有些失控,就做出了不好的行为。”该母亲这样解释。

追求“童星效应”,极可能会不断加重家长的教育焦虑感。现实中,一些家长做起了“童星梦”,把孩子送进“童星培训班”“童模班”,倾尽精力、物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童星”,企图在孩子“成名”后名利双收。

而孩子一旦成名,享受着这个年龄段不应该有的关注和赞美,又容易让他们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熱衷于“抛头露面”,而把正常的学业放到一边。田亮就曾透露,女儿田雨橙在参加了《爸爸去哪儿》后,相较于在校学习,她更喜欢外出参加活动、商演,这引发了妈妈叶一茜的不满。叶一茜认为,还是学习更重要,只想让女儿专心学习,不想女儿被课外的事情打扰。

过早涉足“选秀”活动与演艺娱乐圈,年少成名容易让未成年人为名所累。可以想象,他们很难再像普通孩子那样平静地学习、生活,也很难拥有普通孩子的简单快乐。学业进步也就成了奢谈,由此极有可能产生的现代版《伤仲永》故事。

炒作“明星”子女其实是炒作“明星”的延伸。制作方的出发点只是博取观众的眼球,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很少顾及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节目制作方及个别媒体大肆炒作“明星”子女,势必会在社会尤其是孩子间产生“明星崇拜”,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扭曲。这样一来,往小里说会害了孩子,往大里说则会害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整治:为未成年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

少儿节目应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更不能用商业炒作手段让孩子成为娱乐消费的对象。

近段时间,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新的综艺节目——《少年说》,定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节目”。节目里,孩子们站在天台上,面对同学、老师、父母等大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节目,与过去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存在很大差别,融入了关注儿童少年心理问题的健康内容,获得不少肯定的声音。这样的节目或许能给未成年人节目制作带来一些有益思考。

涉及未成年人的节目,应该突出引导、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通过健康的文化娱乐,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节目的制作、传播,纠正未成年人节目的价值导向,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健康的视听环境。

针对儿童真人秀节目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在2015年、2016年两次出台“限童令”,就该类型节目的内容及播出时段提出了要求。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相比之前,新规定“管”得更细,明确了16条未成年人节目禁止的内容,并对未成年人参与节目制作、未成年人节目广告播出等内容提出了要求。

透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节目的监管“下了决心”,不但提出“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建立未成年人节目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还提出“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违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严重违反本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及其主要责任人开展联合惩戒”。

引导未成年人正确收看儿童类娱乐节目,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各类儿童娱乐节目良莠不齐的当下,中小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和途径,如推荐优秀文艺节目、开展主题阅读、召开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不受娱乐节目误导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通过自身努力而非靠“炒作出名”来获取成功的正确观念。

总之,未成年人参与的综艺节目,应当回归孩子的本真,应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清醒立场,在追求“眼球效应”的同时,更应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只有把社会效应摆在首位,才是少儿综艺发展的正道。(来源:中国教育报、网易娱乐、搜狐娱乐、北京商报)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童星真人秀明星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童星“放假”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kidstar/童星 KS—2096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童星跑偏的成长之路
童星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