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2019-06-17许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改探究

许军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传统的“填鸭式”机械教学法大不相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目标,应尽力从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因此,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便应运而生。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和兴趣,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教学模式依然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课后要不断进行反思,才能真正把新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内涵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以学生为本”,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从主人公的角度来培养和激励自己。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培养收集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元的文化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教材之外的各种知识元素,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课堂合作学习就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进行讨论和交流时,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知识系统,相互交流会促进新思想的诞生。而且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这种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合作探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3.新课改下的语文特点。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改变,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本不仅在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有所不同。首先从语文教材来看,新课改下的课文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精神层面出发,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七年级语文中的《散步》,就是一种民族文明的精神传承,学生在通俗易懂的文本中充分感知中国文化的精髓,从而明确自己的成长之路。其次,从语文的教学目标来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

1.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化严重,不能因材施教。自新课改的文件下发以来,我国各个学校就开始了相应的改革。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开始对课堂合作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试验。虽然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大方向上基本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从教学成效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过程中的模式套用情况严重,很多学校在进行模式引进时,对于本校和外校的学情认识不足,只是机械地将经验拿来试用。而且在进行课堂合作时,部分教师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这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却严重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多学生还未达到自主探究的能力阶段,过多的自主学习不仅存在能力上的不足,同时还容易造成知识上的断层。因此,在一些学校开展的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收效甚微,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过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目标偏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确实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发展自身的特色,在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成长。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教师对此进行了过度的解读,认为教学的重心应该完全依赖学生,彻底放任对学生思维拓展和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是错误的。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经验还未成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仍然存有较大的盲区,这就导致其不能完全进行自主学习的客观现实。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必要引导不仅可以拔高学生的思想高度,拓展学生的固化思维,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高效完成阶段性任务。

3.忽视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目标理解片面。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很多课堂合作的学习任务完全出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学生从合作中所学到的知识几乎为零。合作探究的目的本来应着眼于对问题的解决,以及思想上的进一步创新,但有些目标不明确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完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并非所有的探讨都能起到知识迁移和拓展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不低估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提出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在课堂中误解了合作探究的真正含义,将互促互进的教学目标理解为随意表达的完全自由。

三、提高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1.要因材施教,有效协调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這是教育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但在贯彻落实时,也要注重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平衡。首先,要因材施教,不可生搬硬套。对于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要在现有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开展。从学生的主体能力和探讨目标两方面进行权衡,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完全让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协调师生之间的教学平衡,是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成功的关键。

2.要新旧结合,充分发挥语文自身的感染力。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传统的书本阅读逐渐被现代影像所代替。这种“智慧化”课堂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文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性,更在于对知识的原味体验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及时获取知识源,同时还需要学生体会旧知识的历史价值,从对书本的阅读中真正感悟语文的文学魅力。

3.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高效的语文教学法。除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模式外,语文教学还应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新颖而有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很多学校推行的“环节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环节的安排和习作,在规定的教学框架中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自由,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语文趣味活动的举办,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活动中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法都需要立足于一定的学情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引导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新旧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

作者简介:河南省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语文教师,语文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