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诗词世界,领略诗词魅力

2019-06-17李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键处忆江南年段

李凤

习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祝贺第30个教师节时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古代的诗词,如何在孩子心底生根,如何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印记,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诗词教学要以“诗”“词”的形式打开。

一、初识诗词的形式

诗、词的外部形式是不同的。格律诗最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低年段古诗教学主要是绝句,如《咏华山》《悯农》《村居》《春晓》《静夜思》等。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诵读了不少古诗,其中以绝句为主。读了、诵了这么多古诗,“诗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应是有感的。只是,有种感觉叫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让学生把“意会”言传出来,其实并不困难,只需老师点拨一下。比较,是重要的方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

比较,可以求同,也可以存异。两首《悯农》与《春晓》比较,学生不难发现,这三首诗都是四行,每行五个字。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七个字的自然叫七言绝句,简称五绝、七绝。《悯农》《春晓》是五言绝句,《村居》《望庐山瀑布》是七言绝句。古诗的外部形式特点显而易见,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明确。以后,学生读到新的五绝或七绝时,便会由绝句的句式特点把握诗的停顿,五言诗常是二三节奏,七言诗常是二二三的节奏。

词是什么样的,学生要不要略知一二,答案是肯定的。词和诗一样吗?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不是四行。此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词的句式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学生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每首《忆江南》都是五句,同一句字数一样,这也是词的特点之一——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词,应与诗作比较,比较后学生才清楚自己读的是诗还是词,才不会把诗、词混淆。教学《忆江南》之前,学生对词是无感的。引入新课时,学生异口同声地把课题读成“古诗二首”(《忆江南》是第7课《古诗词二首》中的第一首),我请学生看清楚再读一遍时,仍有学生读“古诗二首”。学生并非零预习进入课堂,为什么出错?除了受习惯势力(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课《古诗二首》)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明“词为何物”。学习后,学生知道了“词”和“诗”的不同,再读课题时自然强调“古——诗词——二首”了。

二、了解诗词的内容

古代诗词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但无外乎爱情、送别、自然风光、羁旅思乡、边塞征战、咏物咏史等题材。学生积累古诗词,不仅是吟诵某一篇,还要打通篇与篇的内在联系,发现其在内容上的贯通点,这样才能化零为整。学生在不断的诵读积累中,逐渐形成“类”的意识;随着品读的不断深入,努力发现某一类诗词的特点,总结鉴赏方法。

低年段古诗词学习重在诵读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有这样一条:“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学生背诵的50篇诗文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诗文间的联系。

同一类诗词可放在一起诵读。如《咏鹅》(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4)和《咏华山》(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课)两首诗,题目中都有“咏”。“咏”在字典中的一个义项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咏鹅》叙述的内容是“鹅”——大白鹅伸长脖子朝天长鸣,在水中悠然嬉戏;《咏华山》叙述的内容是“华山”——高高耸立,气势不凡。“咏”,不仅是叙述,还有感情抒发。骆宾王诗中的大白鹅是可爱的,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寇准诗中的华山是高峻的,表达出诗人的赞美之情。两首诗放在一起诵读,学生对“咏”这一样式的诗词有了印象,有了感受。以后,当学生读到《咏柳》《卜算子·咏梅》《咏蝉》等诗词,便会明确其内容,把握其感情基调。

同一作者的诗词可放在一起诵读。如白居易的《草》(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课)和《忆江南》(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课),同一诗人笔下可以写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抒怀,可以明志。又如李白的《古朗月行》(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5)和《静夜思》(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课),同样的月亮,在同一诗人眼里,却有不同的样子。《古朗月行》前四句,是孩子眼中的月亮——白玉盘、瑶台镜,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静夜思》,是客居他乡之人眼中的月亮——月色如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清冷孤寂。天上的月,因赏月人心境的不同而多彩。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诵读《古朗月行》,声音轻快活泼;诵读《静夜思》,声音舒缓低沉。

将诗词内容、诗人作品归类,学生的积累将不断丰富系统起来。在积累中,提取出意象,学生的品读将不断走向深入。

三、抓住詩词关键处

诗词的关键处是指能揭示诗词主旨、情感变化的句子或词语,诗词的题目等。低年段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从内容上看不难理解,多为平易浅白的词句,只有个别词语需要解释。但诗词学习,不是简单的解题、释义、悟情(授之鱼),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题、释义、悟情(授之以渔)。解题、释义,不是难点,“床前明月光”“夜来风雨声”等句的表达与白话文无异;“疑是地上霜”“处处闻啼鸟”等句,只需借助工具书理解个别字词。低年段古诗词内容虽然简单,但诗意并不浅显。品读关键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揣摩诗词意象,读懂诗人情感。低年级诗词教学的关键处,可抓住题目、诗眼词眼,并由此品读整首诗。

《悯农》(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一诗,从理解题目开始。“农”,学生不陌生——农民。“悯”,理解起来不容易。先看看偏旁,“竖心”,与心有关,这是内心的情感。语言积累丰富的孩子通过扩词说出了“怜悯”一词。“怜悯”,觉得可怜而同情。谁可怜?农民可怜。谁同情农民?诗人李绅。理解题目后,学生能准确抓住作品的感情基调。由“怜”品读诗句,读懂“可怜”的具体内容——农民顶着烈日辛苦劳作,虽换来累累硕果,但仍无法摆脱惨遭饿死的命运。学生从作品的内容中切实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可怜,从而懂得珍惜,学会珍惜。

有的诗词中会有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表达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眼——诗眼、词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抓住诗词中的关键字眼,品味揣摩,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忆江南》,首句中的一个“好”字,统领全篇。江南好,是词人亲身经历的好(旧曾谙);江南好,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花、绿水相衬的好;江南好,是留在白居易记忆深处的好(能不忆)。老师拎出“好”字,让孩子在诵读中发现,感受,欣赏,《忆江南》一词中的景与情便鲜活起来。

低年段古诗词教学不简单,通过教学,学生要对诗词有感——诗词是什么样的(外部形式),写了什么(内容情感),写得怎样(品读鉴赏)。教师要抓住诗词的形式、内容、关键处,引着、领着学生走进诗词世界,一起感受诗词无限的魅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关键处忆江南年段
忆江南
忆江南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忆江南(其一)
善抓关键巧析文
剑气寒,能不忆江南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