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途径

2019-06-17谭术良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本高中语文教材

谭术良

在对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高中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科学管理,不断地进行提升、完善与有效整合,使得高中学校的教学日益趋向于社会化。校本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需求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努力发挥各地优势。”在这个新课程的理念中,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能够灵活多样地利用教材资源,不断进行课外教材的拓展。

一、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规定: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必须增强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開发。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参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建设。

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这与国家课程注重的统一性有明显不同,并且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够在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与校本课程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是完全吻合的。不仅如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就是为了能够打破“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学生齐步走”的教学局面,紧扣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带领学生多元成才。

2.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教师不能只教别人编好的教材,要尝试自己编教材。对校本课程进行研究与开发,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打开了尽情表现与创造的空间。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开展,教学也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对教师而言,开发丰富校本课程,不仅仅是为了编制、设计出一系列的教学文本,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专业水平也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1)教师教育思想的逐渐改变,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2)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3)教师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共同提升;

(4)教师独特的教育风格与教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3.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新的高考制度促使学校必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录取模式,必须要求学校有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水平。丰富校本课程就是尊重学校的发展特点,让学校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能够让学校在国家课程目标之下发展。教师在丰富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根据学校的资源、学校的环境以及学生的需求,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策略,促进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二、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目的

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1.以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基准,不断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学形式。

2.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以学校的教学特色为出发点,要能够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

3.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方法设计要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4.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要能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5.在研究实践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

三、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途径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探究出了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途径。

1.立足校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用好学校的图书馆藏书等资料,充分合理地拓展教材。在丰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开设的不少课程均是对教材的合理的拓展,如 “品味宋词”“读‘三国说曹操”等课程。在开发这些校本教材时,研究教师着眼教材,引导学生在用好自己教材的同时,根据其中的链接内容向课本外拓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创造的能力、团结合作的意识。

2.立足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课题设立的目标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动员一个年级的十多位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及研究所长设置了多门课程,挂在网上任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汇总学生的选择情况,以每门课程不少于20名学生选择为底线,淘汰后共确定了11门课程。被淘汰的课程初选学生再次选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研究度深,研究效果就好。

3.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有的课程,与传统课程比较,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如“流行文化泛论”,需要学生从分享生活中所接触的流行文化开始;“中国的诗词本事”需要学生合作收集材料,寻找中国诗词背后的原汁故事,充实研究内容;“名著·美味·人生”更要学生动手动脑,共同合作,不仅要到名著里去寻找美味佳肴的理论依据,还要师生动手,团结协作,制作出来自于名著的美味佳肴。

4.编著刊印高中语文学科校本教材系列丛书。三年校本课程研究的教案经过“校本教材编著刊印领导小组”评选,筛选编著刊印成校本教材六册:《流行文化泛论》《名著·美味·人生》《品味宋词》《读‘三国说曹操》《影视资源与高中语文课堂》《晚间悦读》。

这套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系主要为:

(1)学科拓展型,主要是语文学科拓展的《品味宋词》《读‘三国说曹操》《晚间悦读》;

(2)实践创新型,《名著·美味·人生》,教师带领选修学生品味名著中有关饮食菜品的描写,接着根据描写探究出生活中该类菜品的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即时实践,享受人生中的快乐;

(3)探究型,《流行文化泛论》,教师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流行电视栏目入手研究流行文化现象,探究这些流行文化的原因,从而去认识、适应并走进健康的流行文化,达到丰富生活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学校与教师都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等来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并积极地将微课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地研究解决,这样才能够发挥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究的最大价值与教学的意义。

作者简介: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校本高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