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乐趣,放飞梦想

2019-06-17孟繁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女孩阅读教学语文

孟繁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可对浅显的语言故事、童话故事进行阅读,让学生对美好的情境充满向往,关心生命和自然,体验到阅读的趣味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体,提高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能否做到有目的地阅读,关键就在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远远不符。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教育教学理念予以更新,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制订阅读教学目标,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拓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1.质疑问难,引发兴趣。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以看出,“疑”可将人的思维大门打开,激发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激发学生排除“冲突”的欲望。这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解开学生的疑惑,学生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学完小女孩第五次点燃火柴,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名学生说:“若是小女孩的奶奶還在,她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这个问题说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教师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其积极思考:若是奶奶还在人世,她会如何帮助小女孩呢?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得出了很多答案:奶奶会将小女孩找到,小女孩没有把火柴卖完,奶奶不允许爸爸打她;奶奶会让小女孩到自己温暖的房间休息等。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提问:“若是奶奶没有去世,帮助了小女孩,小女孩的命运还会如此悲惨吗?她以后就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了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展开了讨论,之后得出答案:由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小女孩始终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将学习方法掌握后,就可以在学习中把握主动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将理解字、词、句和分段、分层,积累材料,概括层意、段意等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顺利地打开知识大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提高阅读兴趣。多样化的形式能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调动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教材的趣味性挖掘出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如此,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以《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本文是一篇趣味十足的寓言故事。教师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展开表演。教师先向学生发放事先准备好的象征陶罐和铁罐的头饰,让两个学生一组展开情景表演,要求学生把陶罐的谦虚克制以及铁罐蛮横无理的心态表演出来,可以创编一些更加精彩的语言。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表演之中,表现得十分活跃。借助表演,既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阅读课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3.阅读中感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同时还会做出某些叛逆行为。所以,教师需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和课文相结合展开教学,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借助阅读,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了解到作品的重要性,促进阅读兴趣的提高。

以《七律·长征》一课为例。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其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在红军眼里,长征所遇到的困难微不足道。通过分析这一句诗,让学生领悟作者当时的感受和心情,从而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如此,学生借助精细阅读作品和老师的分析,了解到整首诗背景,从而深刻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革命者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让学生领悟、精读作品,既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提高其精神层面,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4.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体验和经验等方面均不相同,对话的结果也势必不一样。那么此过程正好为预设争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以《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和教材不同的观点提出来。之后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阅读了这篇课文,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呼吁人们要增强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同时谈到了环境保护,你们都有深刻的感受。那么,你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是否有和作者不同的看法呢?有没有作者没有想到你却想到的地方?”一名学生答道:“既然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若是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必定会不断变少,那么,若是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不是一样会变少吗?我觉得课文这里没有讲清楚。”还有一些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家乡就是因为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而导致环境受到破坏,我认为,课文应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会破坏大气、生物、森林等再生资源来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激烈的争论声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预设争论,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此既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其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要行动起来,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予以重视。学校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同体验阅读的乐趣。总而言之,教师及家长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竭尽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女孩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