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游体验“海洋”,体会语文之乐

2019-06-17黄华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妖精正方反方

黄华萍

“体验”是什么?体验是凭借语言现象,在脑海里构建的画面,能还原到文本当时的场景和情境,与作者对话,交融。体验还是通过语言进入到文本角色,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启发和内省。充分挖掘文本,引发视觉、嗅觉、听觉意象的潜质,体验文本的丰富和精妙。体验,是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如何带孩子去“体验”文本,也许方法千千万,但起点还是回归到言语上,背离文本的自由感悟不可取。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体验要从表达入手。“体验”和“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密不可分。在表达中体验,在体验中表达,用敏锐的双眼捕捉文本特有的信息,然后凭借显性的文字表达去挖掘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深化印象。

一、斟字酌词,体味表达

文质兼美的课文内容,妙笔生花的字词句段,精妙绝伦的文本构思,细细推敲,仔细琢磨,无不发人深省,启人才智。要体味作者的感情,就必须推敲文字,品析词句。倘若因“课”制宜,辨析训练,品读感悟,学以致用,在阅读中品词赏句,在感悟中积累表达,我想一定会唤醒学生的灵感。

古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说法,讲究“炼字”的艺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使描写的形象跃然纸上,情感的渲染淋漓尽致。一个好的“字眼”若细细推敲,定能学到无穷的写作奥妙。

教学《荷花》,“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冒”字的选用可谓是精当美妙,它赋予了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白荷花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怎样体会“冒”字的妙处,启发学生品词赏字,便成了教学的重点。

师:一个“冒”字把荷花写活了,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一想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冒”?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 :是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因为它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呢。

生:是神神秘秘地长出来的,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就长高了。

生:我觉得是使劲地长出来的,它要和其他姐妹们比美,看谁长得亭亭玉立。

…………

师:一个“冒”字用得太绝了,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一种充满生命的美。看来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学习作者在遣词用字上下功夫,精挑细选,使描写栩栩如生。

在孩子精彩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在品词赏字中,已经学会了理解美,欣赏美,在个人独特的理解、领悟和鉴赏中不断吸收和积累遣词用字的技巧,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逐渐形成理解和运用字词的能力,在耳濡目染中必将学会巧妙地驾驭语言文字。

二、挑起矛盾,情智共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矛盾冲突”主要是指“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作为教学的一种策略,通俗地说就是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设置一些认识理解感悟的障碍或者“不和谐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去寻找协调途径,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抓住文章重点“哈尔威船长到底会不会开枪”设置矛盾冲突。语文课上,我班有个思维活跃的男生提了个问题:“假如有男人真走在了女人前面,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打死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辩论。

正方:我方认为,船长作为一船之长,既然说到,他就一定会做到——开枪。

反方:我方认为,船长不会开枪。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跳水》一课,船长是不会用枪打儿子的,他只不过为了吓唬一下儿子而已。哈尔威船长说这话同样是为了吓唬发疯的人群。

正方:船长会开枪的,反方所提到的《跳水》一课与本文中的危险状况不同,整个“发疯”的人群如果不能控制好,全船的人都会你争我抢,互不相让,结果大家都会难逃一死。

正方:我也有补充,逃生混乱导致伤亡惨重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过,如报纸上刊登的克拉玛伊大火、矿难逃生等事件,所以船长一定会杀鸡儆猴。

反方:船长在前面说过“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如果开枪,不是自食其言吗?

正方:“两者相权取其轻”,与其60人全都因混乱而无辜遇难不如除掉影响逃生秩序的害人之马。

反方:船长还可以选择朝天鸣枪等方法,不一定要打死某个人。

正方: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也许会对空鸣枪,但如果还无法控制场面,船长必然会开枪伤人,这也是他忠于职守的必然选择。

听着学生们振振有词的辩论,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有理,通过这次辩论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1:给我的启示是遇到危险,不能慌乱,更不能只想到自己,要安全、有序地自救。

生2:我们要学习船长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品质,要能学到船长果断、坚决的指挥才能就更好了。

生3:我们在集体中学习,生活,也不能只顾了自己而不顾别人的利益。

生4:我明白了紀律,甚至法律的重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就可能不会有自由和其他东西。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体验,畅谈自己对文本、对生活的理解。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意见学生都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展开思维及辩论,教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通过思考、辩论,船长“坚决果断、临危不惧”的领导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学生明白了“纪律”“临危自救”“集体利益”的重要,至于船长究竟开枪了没有,这已经无足轻重了。

三、辨析对比,领悟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篇课文,每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语,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将不再是空话。

在教《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悟空的三“打”和白骨精的三“变”进行比较阅读,把握人物个性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首先我从悟空的三打入手,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并比较分析三打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一打: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二打: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三打: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学生反复品读,小组讨论,在我的诱导下终于有人说:第一次悟空要打,遭到唐僧阻拦,但他仍然一棒打了下去,可见他疾恶如仇,面对妖精毫不手软。我就抓住契机适时提问:那“二打”时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句话?这一问引起了沉思。思考片刻后有同学回答:这次悟空担心再遭到唐僧的阻拦,于是干脆什么话也不说了,直接打下去。还有人说:如果第二次打也跟第一次的写法一样则显得重复啰唆了。多么深刻的思维。从孩子的回答已经可见他们不仅读懂了文字,更领悟了作者表达方法之妙。至于第三打的描写妙在何处就不言自喻了,学生通过跟前两打描写的对比自然就读懂了悟空的机智,感受到他的粗中有细。而且写法上与前两处丝毫不雷同,别有新意,恰到好处地吸引了读者。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紧接着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己比较阅读白骨精的三“变”,体会人物之个性,表达之妙处。

一变: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三变: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通过对比朗读、反复品味,学生抓住了主线:从白骨精变成美貌村姑——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白发老公公,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足见其不达目的不罢休,暴露它贪婪成性、诡计多端的本质。再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径直、特地、闪、假装等词让学生多次品读,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把白骨精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現。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一波三折的故事内容,更领悟到了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突显人物品质的方法,岂不妙哉?这种对比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积累文化底蕴,可谓一举多得。

这也正是语文课堂的渴望,我梦里的追求。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妖精正方反方
有力的反驳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妖精的音乐会
妖精的跳棋
寻找缺失的一角
妖精的音乐会
辩论会的启发
在下雨的夜晚遇见妖精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