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应用软件,有效辅助习作教学

2019-06-17张珊珊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作微信语文

张珊珊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网络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重视。小学生们对智能应用软件的运用不再陌生,特别是应运而生的各类学习助手,是提升学生学习效能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微选材——微信晒图,聚焦细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但“雨中送伞”“生病未眠” 类似这样为完成任务、迎合教师口味而出现的假话、空话、套话等造文的现象,着实让学生陷入“谈作色变”的窘境。

孩子缺乏写作动机和兴趣,而若能很好地利用微信的朋友圈,以微日记的形式聚焦细节,助力选材、构思,就能让习作表达精彩起来。如可以借助微信朋友圈,举行 “晒晒父母的爱——微日记”活动。老师们一开始无须限定微日记的字数、内容和形式,而是鼓励学生围绕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通过真实的细节聚焦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用几句话进行表达,配上图片及时、即兴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真实地记录下来。搭建这样有主题的晒微日记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表情达意的渠道,也深受老师、家长、学生的喜欢。

二、微指导——问闻听切,对症下药

1.微阅读,主题推送。作为师长,我们经常跟学生说:“多阅读,多积累,语文非一日之功。”语文的两翼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输入”和“积累”,是进行有效表达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可以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篇等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因势利导、读写结合的优秀美文、经典范文、习作评论等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作品,就可以为他们的习作铺设阶梯,他们从阅读中汲取养分,有目标地积累运用,从而自然而然地生成表达。例如针对单元主题、习作主题的特点,收集、整理相应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能技巧:审题、布局、开头、结尾以及描写的技巧,连同相似类型文章的赏析、解读甚至多角度的点评,利用美篇制作成专题,推送至班级微信群。

2.微资源,助力自学。微课,现如今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杂症专门设计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如依托苏州工业园区联动全区语文教師制作的苏教版语文学科所有章节的微课资料。其中作文指导多达三百多节,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微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性及直观性。特别对于学习能力偏弱、性格过于腼腆的孩子,这相当于“一对一”的专门指导,既可重复多次还可用于复习,这都是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的。

3.微对话,逐一指导。以往的习作课堂,由于受时间和人数限制,教师往往只能择取典型的几篇,对学生习作进行示范辅导,根本无法实现与所有学生的个性对话。而“画声”是一款配套画笔、声音和文字辅助交流的精准沟通软件,在教学中用上这样的软件则可弥补课堂习作指导的不足,实现师生、生生多元在线互动。

如教师利用“画声”批改习作时,先请学生将习作草稿拍照上传,老师再利用“画声”软件,将需要指导的部分点对点地录音保存再发送。如学生开头需要修改,老师可以直接插入语音:开头要简洁明了,直奔主题。

这种建立在虚拟世界的微对话,使师生能实时一对一沟通,特别对在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微发表——美篇传阅,点赞投票

以往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是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学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真正的投稿发表更是难上加难。美篇,是一款好用的图文编辑工具,可以任意添加中意的文字描述、背景音乐和精选的图片与视频,写出像公众号一样图文并茂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美篇”平台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如在苏教版二年级的《晓说》作文报——看图写话专题中,教师推送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和一首《春天在哪里》的歌曲,随后精选学生优秀的习作,引导学生互动评价,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

这样的方式提升了学生文章修改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激发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习作成文后的评价与交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对习作意义的认识,真正理解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

“E时代”海量的应用软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作为教师要真正认识所谓教学的泛在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任何一种教与学的软件或小程序,都需要我们真正找到它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巧妙应用,有机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和习作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努力探寻多元平台支撑下的习作教学新模式,不失为破解习作教学难题、走出习作教学困境的办法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习作微信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