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文引路:开展单元式习作教学

2019-06-17胡国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教学内容

胡国仙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习作练习内容,有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看图作文、研究报告、新闻报道、读后感、调查统计等,并安排了专门的“习作”板块,还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参考范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虽然对学生的写作素材与方法的积累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它自成体系,独立性较强,与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结合不够密切,不利于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同时范文的选择编排尚有不足之处。这些都对习作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运用习作单元教学方法,通过构建习作单元来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一、精选范文,科学构建习作单元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可把语文教材作为“范文”或“例子”,构建习作单元开展教学。根据习作教学目标,通过一次习作的带动,把教材中主题一致、写法一致的课文,选编成学生习作的范文单元,让学生进行学习、参考、模仿,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习作任务。习作单元的构建不把人文性的“主题”作为选择重点,而是按照表达方式、表达需要、文体类型来选择范文,有了恰当的范文单元作参考,就能为学生的习作奠定基础。

(一)精心选择习作参考范文

对于小学生习作学习来说,运用范文进行模仿练习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快捷途径,特别是对于刚学习作的学生更是有重要帮助。有了范文作参考,就能降低习作的难度,较好地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在选择习作单元的范文时,一是要选择适合习作教学的范文。这些范文要适合习作教学,要文质兼美,体现开放性和时代特色,还要适合学生诵读、欣赏和习作参考。例如,五年级下册“习作4”要求写一篇参观或是游记类的习作,教材给出了《龟山汉墓参观记》的范文。该范文抓住龟山汉墓堪称“中华一绝”这个特点,重点把“绝”字的内涵较好体现出来,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把参观过程详细介绍一下,使得写作的中心更突出。学生如果按照这样的范文“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作就能写出较高质量的习作来。二是范文要保持与学情和课标同步发展。范文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年级、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同步发展,范文的运用要能让学生的习作找到生长点。三是把握范文呈现时机。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习作,如调查报告,一定要为学生推荐范文,并能正确把握范文的推荐时机。

(二)读写结合构建习作单元

由于教材中的习作内容与阅读、口语交际等大多为“平行”关系,它们之间的“交集”不多,没有特定的目标来统领全局,导致听说读写不能有机结合。要构建习作单元,就要注重把“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内容相互转化,把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一是把习作与“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有机结合。在教材中每个单元以阅读教学为主,要发挥阅读对习作的促进作用,就要注重读写结合教学,并且要结合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用习作来统领教学目标。二是习作单元中各教学内容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注重把握阅读能为习作提供什么帮助,口语交际能为习作提供什么帮助。

(三)掌握习作单元构建方法

学习五年级下册“习作4”,写参观、游记类的习作,可按照如下方法构建习作单元。

本习作单元提供了三篇范文,提出了具体的写作方法,并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这样使学生的习作有了写作“指南”,就容易使学生较好地完成本次习作。

在本单元习作中,为学生提供了写调查报告的详细训练步骤,学生依据步骤和基本格式就能写出文章来,有效降低了习作难度。通过以上例子就能让学生掌握习作单元的构建方法。

二、一作一得,运用习作单元教学

习作单元构建之后要科学正确地使用,才能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为此习作单元的使用不能“贪多求全”,而要坚持“一作一得”的教学理念,要正确地使用教材提供的范文,通过构建学生习作单元序列,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一)合理使用教材范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就是对正确使用教材观念的最好表达。在单元习作中,如果教材的范文能形成可参考的教学内容,就可直接运用,当教材的可参考性或可操作性不强时,就需要老师对教材范文进行“改造”,根据具体的习作内容来“因地制宜”地构建习作单元。因此,就需要教師正确处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课程内容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材内容要解决“用什么教”的问题,教学内容就是要解决“实际需要教什么”的问题,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转化,使之变成教学内容,然后再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习得的知识和具体的习作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运用习作单元进行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根据班级、小组或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开展习作教学。这样的单元习作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范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

(二)坚持“一作一得”教学理念

运用习作单元进行写作教学,要坚持“一作一得”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在一节习作课中,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也就是在每节课的习作教学中,设定一个核心目标,整节课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开展习作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个方面的写作能力。每次只选择一个习作重点进行训练,经过一个单元的反复训练,就能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上文的“参观游记类”习作单元中,只需要学生掌握“移步换景”的方式进行写景描写就可以了,至于景物描写的是否形象、生动,修辞方法是否得当,并不急于在一次训练中全部解决。而在目前的苏教版教材中,关于习作的教学方法就不能较好体现“一作一得”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三年级“习作3”中为学生展示一幅风景画,既要求学生为图画添上几种动物,又要求对景物进行描写。实际上在习作中就形成了两个写作重点,一是仔细观察图画并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二是还要对图中动物进行描写,并且这两个习作重点关联性不强。在习作中把哪个方面作为教学重点,教材没有明确。对于初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这种“两个目标”的习作练习难度较高,而且每个目标的落实也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一个方面的习作能力。

(三)自主运用习作单元写作

习作单元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构建习作知识和提高习作能力的机会。要提高习作单元教学效果,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构建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通过重组与改造已有的习作知识构建自己的习作单元,开展习作练习。例如,在习作前可以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选择参考范文。学生在明确和理解了本单元习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之后,就会主动思考以前学过的哪一篇文章的写作结构、特点与本次写作有相同、相似和可参考之处,这样就能让学生自主构建习作单元,同时还能让学生把所学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教学内容,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构建习作单元,就会把习作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学生身上,就能较多地关注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教学方法还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交流习作单元的构建方法、习作单元的运用方法,把自己如何准备习作、如何开展习作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就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习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依靠范文引路,构建习作单元,把听说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就能让学生较好掌握习作的方法,熟悉写作的内容和习作的结构等,有效降低写作难度,能较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帮助。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桃溪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教学内容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春色几许(简谱)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