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随文练笔,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2019-06-17严伟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品析写作技巧言语

严伟娟

阅读与写作,犹如语文的双翼,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从个人语文素养来看,写作恰恰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对此,教师需要创造条件,借助阅读教学平台,给学生创造写作训练的机会,以便真正为学生习作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浅析借助随文练笔,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以供参考。

一、借助情感渗透,激发创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善于从教材中寻找情感支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要跳出文本,结合学生情感需要,创设情境,借助视频、音乐等形式,通过诵读、品析,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进行品析、感悟,继而激发他们进一步表达的欲望。毕竟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有情感的流淌。

比如《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一写自己家乡的冬天,学生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先通过视频,接着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济南的冬天景色,再加上教师有情感的朗读,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温晴”世界。这时学生情感得到积淀,表达欲望也得到进一步激发。如有可能,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写作技巧进行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以便有效提高其写作技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迅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题,理解文本情感,而且还能推促他们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借助文本鉴赏,借鉴表达技法

被教材选编的文本,即便不是传诵中外的美文名作,也是最适合学生借鉴学习的范本。这些文本,无论是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还是言语表达技巧,都有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地方。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引导学生从中借鉴,以便有效提高其写作水平。

比如《山中访友》一文。作者构思比较巧妙,本是进山看景色,结果却说成了到山中访友,想象力丰富;其中拟人化表达手法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一些细节描写也特别逼真、生动、具体、形象,不仅具有画龙点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从中显示人物性格,实现表达文本主题需要,品读鉴赏过程中,给人一种“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感受。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这些写作细节与表达技巧,需要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鉴赏,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实现与作者的对话。

从写作角度考虑,教师则需要选择对学生写作水平有价值的角度进行研读,并且让学生认真品读借鉴,从中感悟其写作技巧,继而进行写作迁移。比如《我的母亲》一文,可以从中引导学生借鉴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藤野先生》一文,则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借鉴白描手法;《钱塘湖春行》一文,则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等等。

三、借助言语品析,巧用仿写迁移

写作从模仿开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能独立写作,但针对一些写作技巧乃至布局谋篇,仍需要借鉴模仿。教材则是最好的例子。对此,吴增祺曾这样说过:“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因而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范例,结合具体言语表达形式,从篇章到段落,乃至句子、词语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品析鉴赏并借鉴仿写。

比如《春》一文,言语很有特色,这是进行言语实践的一大亮点。比如典型的春风拂面,文本中却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里的一个“抚摸”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小草破土而出,這里用了一个“钻”字,形象而生动;文中叠字、叠词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就文本中经典词语、精彩句子乃至段落等方面,按照相应句式仿写。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写作能力处于成长阶段,因而更需要积累、借鉴,仿写则是最好的形式。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践行阅读指向写作这一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模仿和借鉴范文,可以是内容、主题仿写,也可以是句式、修辞仿写,也可以是表达技巧、言语风格借鉴。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表达的前提,而习作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体现。教师要重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结合具体教材范例,引导学生随文练笔。形式可以多样,字数也可不限,关键是要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养成边阅读边动笔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推促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继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新桥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品析写作技巧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品析人物语言,感受美好情感——《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