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山水小品文的有效教学探析

2019-06-17潘成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品文美景山水

潘成兰

山水小品文虽与科学小品文同称为“小品文”,但区别于后者的知识特性。它是通过“品山川之美”“塑高雅情怀”的,更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是散文的一种。因此在教学时,应遵循散文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再突出它自身短小灵活、简练隽永的特点。我通常会重点抓住散文的三大环节,即感知美景、把握情感与分析手法,并在每个环节中,注意改善细节,让山水小品文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一、感知美景,关注诵读理解

感知文章美景的方法之一,便是诵读。传统教法中,诗歌和优美的散文教学,都少不了诵读的身影。山水小品文因其短小、优美,正是诵读感知的好文本,所以我会让学生通过分辨抑扬顿挫,有感情、渐进深入地诵读。有全文的,亦有局部的,通过诵读理解文意,感受文中美景。

以《与朱元思书》为例。由于本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不少同学初次翻译完,即使并不怎么理解意思,也会越读越有劲。尤其齐读,从第二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声音就开始高昂起来了,往下的大意似乎也很配合这一节奏,于是全班气氛很容易被带起,变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结束朗读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兴奋,有的还会相视而笑,似乎完成了一次冲锋陷阵。我等他们笑完后,问一声:“感觉很爽是不是?现在我先不评价你们读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大概了解文章说什么,作者写作的用意又是什么。”然后与他们共同梳通文意,归纳中心。这时分析诵读语速,他们就明白要放慢一些了,然后告诉他们:正如游山玩水,只有放慢速度,才会有时间欣赏路边美景一般,诵读也需要慢下来,才能细细品味文中美景。于是,不用评价,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刚才的朗读可以打几分了。

二、把握情感,讲究词与意境

山水小品文中的情感,可以说是它的灵魂。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但要如何透过表面的景物,准确感受隐藏在后面的情感,方法一定要讲透。首先是重点词,抓住了其中能透露情感的关键词,细细品味,就能基本品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如果还没有把握,就需要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才能有所感悟。山水小品文一般还很讲究意境,抓重点词分析,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山水描写的细腻生动,然后通过品读,抓小品文表情达意的特点,以及捕捉作者的动情点,在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或视频的过程中,体味蕴含其中的“意”。经过这两个步骤,基本上作者的情感也就坦露无遗了。

《与朱元思书》的表情特点还是蛮多的。首先让学生找出表现水“异”的句子,并说出特点。然后区别这些句子哪些是动态,哪些是静态的,分析它们“异”的特点。再剖析作者怎么样写山“奇”,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还从人的感觉(视觉、听觉)上描写。最后是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的使用,文采斐然。此外,以动写静也很能表现情感。这样,意境感受得差不多了,抓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的自由无拘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等句的热爱自然,歌颂生命力,以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两句的退隐之意和寄情山水等等进行引导,作者蔑视名利、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情感一览无余。

三、分析手法,赏析构思语言

山水小品文的写作艺术,也是教学中避不开的点,几乎每一篇山水小品文的写作,都会有过人的突出特点。因其短小,所以精巧的构思几乎成为表达的必然。分析构思时,可从作者思维出发,也可以从技巧出发。前者不仅能盘通该文的设计,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另外,语言也是写景山水小品文不能忽视的重头戏。体味语言,除了反复读,还可以用提问法、情境法与引导联想、想象等方法。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教学时相比现代文多了一步翻译。课前我布置学生自主完成翻译,并要求了解大意,然后课堂合作补充。学生能提出不少关于语言的问题。如有同学将“急湍甚箭”翻译为“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样”,立马有人进行更正:“是比箭还快。‘甚是‘超过的意思。”细心好学的学生还会问:富阳在下游,桐庐在上游,怎么能说“自富阳至桐庐”呢?更重要的是在精读品味环节,骈体文的声律、对仗,修辞的选择,动静的结合,光影的运用等,我都会点到,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将对其跳一跳可以达到的内容展开,有时也会顺学生讨论之势,对他们有兴趣研究之处细说。

山水小品文重在“山水”及其背后的情感。教学这类精练的美文,要引导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蘊含其中的深沉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品文美景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筼筜美景
一处山水一首诗
独特美景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