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窥探

2019-06-17张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知生活化初中语文

张芳

“教育即生活”,让语文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小社会,社会大语文。对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倡导生活化教学是必然趋势。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才能让他们习得语文知识,并能磨砺人生。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浅析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通过生活再现,引导探索新知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前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往往会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推论,去理解新知。比如《我很重要》这一课,可以先和学生轮流朗读重要语段,即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在学生思考中,教师阐述自己感受,在学生有所感触时,教师趁机追问:“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父母?”学生纷纷回答,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本案例中,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唤醒学生旧知,让他們学会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情感,继而进一步引起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换位思考,与文本对话,与自己生活对话,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真正领悟文本思想与内涵。再如,《关雎》这一首诗,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从中学习该诗所涉及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他们联系旧有体验,让他们边唱边学,继而加深对其表现手法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促进教材与学生旧有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借助旧知理解新知,构成新的经验。

二、整合生活元素,注重能力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堂生活化。教材编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教材中所蕴含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对于教师来说,具体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其生活元素,并充分利用课堂中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课堂总结时笔者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类似小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联系学生生活体验,他们不仅故事很多,而且感慨也很多。《石壕吏》这一课,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事情,或者类似的情景、现象,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感想。《滹沱河和我》这一课,可以请学生围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俗语,说说故乡对自己性格的影响。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且积极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故事相勾连,唤醒学生生活体验,有效拓展教材内容,继而实现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开展生活实践,发展多元智能

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主题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材编者对话,根据时机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做推销员、导游或广告设计师等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家乡的秋白梨》这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尽可能通过他们自己的介绍,让其他同学接受秋白梨。接着逐步延伸,从教材中的特产到家乡特产,以便从中渗透生活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将教材元素与班级、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生活相融合。比如班级里可以组织班干竞选,让学生分组编辑黑板报,或者组织联欢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等,将班级文化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融合,丰富班级活动,同时也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校园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生活研究,引导学生组织语文论坛,也可以让学生主持广播站,或者编发校刊,如有可能还可以推荐学生优秀作品到少儿报刊发表。在家庭里,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布置自己的小书房,或者策划一次家庭旅游。在社区里,可以让孩子为社区出板报、组织各种比赛,或者参加志愿者行动,等等。

语文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中自然地习得语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有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并尽可能将其理念渗透到具体教学中,以便将教育目的与学生个人潜能、社会发展需求协调一致,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让他们提前适应“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新知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