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说”点亮语文课堂

2019-06-17羌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方法课堂

羌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利于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僵化模式,让教师退居幕后,变主演为“导”演,统观全局,适时点拨;让学生走到台前,变成演员,尽情地表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说”无顾忌呢?

一、小组合作,提供“说”的机会

《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的就是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師、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合作的基本手段。

我每接手一个新班,都会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分组。实践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为三五人,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小组”最为适宜。座次安排最好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方阵式座次”。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说”的机会。一次教文言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言词语的积累、书上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进行疏通。有些合作小组长别出心裁,一人翻译一句,翻译不准确的大家一起纠正,实在解决不了的或举手提问,或打个“?”,待到全班交流时提出。这样,既不会让基础差的学生失去“说”的机会,也不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任务太简单而失去兴趣。

二、小组加分,提高“说”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研,钻研就会看到学生成为主体的影子。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点燃学生进取的火花,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初中生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容易持久,但好胜心强,重分数。对此我采用了小组加分制,累计后加入个人学期总评分。每节课前我都会对课堂问题精心设置,在设置的若干问题中挑选出一两个能激发小组讨论热情的、操控性强的加分。为避免小组内总是固定的一两个学生发言,我采取了不发言或偶尔发言的学生双倍加分的方法。于是课堂上,小组内的一两个学生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的理解用最通俗形象化的语言传递给一个学生,并积极地鼓励他站起来。通常被鼓励的学生会禁不住“闹腾”,“束手就擒”。也有两三人强行将他“隆重”推出。时间久了 ,那些不爱“说”的学生,也因希望有分进账,争先恐后地“说”起来了。

三、倾听点评,增强“说”的效果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说”有偏差时,要通过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

教授《老山界》时,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样说有什么作用?当时我点名让一个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他是这样说的: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相对于其他困难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由此可见,要取得漫漫长征的胜利是何等不易啊!学生响亮的声音、动情的神态激发了我大力表扬他的欲望:“好,你太聪明了,和老师想的完全一样。”接着我想让其他学生谈谈看法,回馈我的却是一片沉寂。我猛然意识到:我的一句话是帮助那名回答的学生树立了“说”的信心,却扼杀了其他学生“说”的积极性,残忍地掐灭了他们思维的火花,是我让原本活跃的课堂不再有生机和活力。后来的课堂上,我努力捕捉学生发言的亮点,进行简单的切实的评价,或因势利导学生发现“说”中的错误,改正错误,或让学生自行评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倍增。

四、创设条件,搭建“说”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样,真正的学习是自主学习。教师要培养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搭建“说”的舞台。

例如,一次习题评讲课,我让每一小组领一道题,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答题的注意点、方法和分析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努力回忆着我曾经讲过的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记得,在说到说明方法及作用一题时,一名学生说:“我们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引用、列图表等,结合画线句子中‘例如二字可以断定该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因为我曾经将举例子的‘例写成‘列,也曾有同学将‘子写成‘字,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字不能写错,同时,把音读准。至于它的作用嘛,是具体地说明了什么。说明的内容或根据画线句自己总结,或结合该句上下句,或找该段的中心句。”临到最后,这个学生还不忘加一句,“注意‘具体两字值一分,千万不要拱手相送。”那样儿,俨然一个老师。类似这样的经典讲解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方法,让学生的“说”在语文课堂中自然呈现,点亮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方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