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19-06-14刘立伟孟丹张玉新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时期

刘立伟 孟丹 张玉新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重视,促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大的发展。然而,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从加强理论武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晋升通道等多个角度,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这个工作队伍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價值观和价值取向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致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工作形势显得紧迫。随着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辅导员队伍人数在逐年增加,但就目前看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一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力量薄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平衡不充分。

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形成[1]。在高校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因长期以来受“跳板”“优出”观念的影响和高校总体人员编制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比例总是难于满足1:200。另一方面,受以往观念、领导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更加重视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存在辅导员的工作弹性很大,数量不稳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目前一些高校辅导员仍然陷于“学生琐碎的事务,不能脱身”的境遇,繁杂事务的困扰导致辅导员无暇沉下心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专业化不强,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专业要求不明确,比较模糊,有的甚至不限制专业,文科理科均可,部分辅导员不具备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知识,专业基础匮乏薄弱,知识结构单一,致使一些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工作时很难融入新思路与方法,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及时和专业地解决。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宽,工作内容涉及党团建设、班级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学业指导与规划、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创业指导等,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说,它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专业归属不清晰。

(三)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辅导员既是干部又是教师,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这个角色身份并没有得到落实和认可,与教师相比,辅导员在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社会认同等方面低于专业教师,而干部的身份认同则囿于科层化的工作方式,强调等级化和行政化[5]。长此以往,角色认同的模糊造成自身缺乏职业认同和职业归属感。同时,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界定不够清晰,在一些高校存在学生的一切事务都与辅导员有关,身兼数职,配合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需求,听从各个部门的“随时调遣”,工作职责和工作义务的界定不明确,增强了辅导员的职业困惑,导致辅导员很难有职业成就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6]。

(四)晋升通道不够通畅,队伍不够稳定,影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稳定性。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决定了未来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成为专职教师,二是晋升到行政管理岗位。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专职教师的准入门槛高,动辄就是博士、海归,并且编制少,竞争激烈,难度大,使得辅导员很难成功加入专业教师队伍中。行政管理岗位职位少,人员稳定,流动性小,仅有特别优秀的辅导员可晋升为院系党(团)总支书记等,这些都导致辅导员晋升通道曲折不顺畅。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因为晋升通道不够畅通,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队伍年轻有活力且工作适应能力强,极易被借调到其他岗位。从一些辅导员的心理上说,他们不是将辅导员这份职业作为终身的职业目标,而是作为一个跳板,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一旦有机会就“换岗改行”。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政治素质,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在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群体,负责学生学业指导、就业帮扶与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的任务,同时辅导员的处事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情操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言行,因此,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就成为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其有深入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努力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辅导员。二,辅导员要掌握与大学生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不同学科的知识[2],努力成为“复合型和开放型”辅导员;三,高校要注意加强对辅导员的道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辅导员时刻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践行道德的“先锋表率”,培养“立德树人型”辅导员[3]。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开拓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并不断开拓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尤其是在移动网络高度普及及大屏智能手机广为流行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的冲击下,给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辅导员职业队伍建设中,要不断创新与完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养。一,要重构话语体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用学生喜欢的话语与他们对话,赋予话语新科技元素和时代元素,使学生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1];二,要积极运用新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诸如一些高校辅导员,开通微信公众号,通过师生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互动和交流,使广大青年学生亲自参与热点问题和观点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优化职业通道,使辅导员走职业化、专家型的发展道路。

一,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和后备干部队伍中,制订辅导员队伍发展方案与规划,健全辅导员的项目支撑,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人才培养。二,要完善辅导员职业培训体系,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构建国家、省市、学校三级完备的培训体系,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全覆盖[4]。三,要健全辅导员考评体系,始终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四,明确职责与义务,使辅导员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他们集中精力、发挥特长与优势,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领域的专家[3]。

三、结语

新时期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从加强理论武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弱化“流得动、升得快”的脱离情绪,强化晋升、流动的途径,积极探索并丰富完善选优评先机制等入手,让辅导员明晰并认同职业身份和角色,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森,张芳.改革开放40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6):1-5.

[2]曲丽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队伍建设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112-113.

[3]段园园.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39-140.

[4]叶绍灿,李永山,董茜.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江淮论坛,2012(6):122-126.

[5]孔夏萌.大学群体文化博弈中的辅导员角色定位——从角色尴尬到身份认同[J].江苏高教,2019(1):97-101.

[6]刘琳琳,高杰,邓辉.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8(205):61-65.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时期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