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青年思想探索历程及其当代价值

2019-06-14仇桂且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仇桂且

摘    要: 周恩来的青年思想是对当时特殊政治和历史环境的写照,亦是对中国文化与国情的总结。周恩来青年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不但逐步清晰了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而且明确了青年思想的价值。

关键词: 周恩来思想    马克思主义    青年思想

周恩来青年思想经过不断凝练,已被重新定义为极富时代特色的“周恩来精神”,科学认识周恩来青年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意义与贡献。青年一代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所以对于周恩来青年思想的研究对于开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和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接班人有着实践和指导意义。

一、学术界关于周恩来青年思想的认识

对于周恩来青年思想的转变,学术界的普遍观点形成了两大类。

第一类观点对周恩来的思想形成过程进行剖析,分别从周恩来的幼年成长经历,辛亥革命对他革命意识的启迪及真正参与到革命实践中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将周恩来的思想发展进行了时期化的划分。在这段时期,周恩来经历了数次人生重要阶段,包括辛亥革命、留学日本、旅欧期间、五四运动等。

第二类观点更加侧重于周恩来青年思想中的哲学层面。从周恩来启蒙阶段接受的教育及后续留学生活和革命教育本身对于周恩来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功能。周恩来在启蒙教育阶段便接受了来自养母对传统中国文化教育,通过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背景,向周恩来传输了中国历史与文化。周恩来逐渐在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下成长起来,逐渐开始了解应当以何种观点与态度认识并了解世界。在之后的东渡日本和五四运动期间,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愈加明显,并帮助他以哲学的角度审视世界的变化,同时,形成了正确、科学的爱国主义情结。马克思主义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周恩来青年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特殊政治、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驱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二十六年是周恩来青年思想提升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其早期形成的青年思想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其青年思想趋于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周总理对孔、孟、老、庄及其他各家深有领悟,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国学文化精神对于青年一代的影响,提倡积极待人、忧患意识、仁慈厚道、清廉俭朴。在革命过程中,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弘扬民族精神,才得以取得胜利,功勋卓著。

二、周恩来青年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周恩来青年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的研究比较零散,尚无系统的研究,多数从一个角度、一个时段进行论述。学者们普遍认为周恩来青年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代表性的论述有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资本论》《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中的部分论述以及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最近发生的莱比锡大屠杀—德国工人运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部分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旗帜鲜明地阐明了青年的特点、地位和责任、教育等从不同角度对青年进行了论述。西南大学黄蓉生教授的《青年学研究》,以及詹万生等人编著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对青年一代成长和教育的关切。《论周恩来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贡献》、《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科教实录》、《求知求学又红又专—周恩来为青少年指引的成才之路》等均明确了周恩来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关切,重点提炼了青年一代的特性。

“青年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即从少年过渡到成年的中介,是身心发生系列突变日渐成熟,并开始以实践活动介入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独立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人”。周恩来将青年定义为富有朝气、精力旺盛、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代。周恩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报告时指出,“青年人可以在最少消耗下成就最大的事情,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生产上、学习上及各种工作上。他们还可以创造发明,因为青年人富有朝气,可以抓住很小的事情加以研究,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百零〇一次会议上提到,“不论是劳动或者学习,青年都正是有为的时候,精力也旺,把精力用在劳动上、技术上、学习上、发明上,是有很大创造的。人的精力最饱满的时候,是二十岁至三十岁这个脑筋发展最快的时候”。周恩来鼓励青年充分发挥优势,增加应对困难的勇气。

周恩来青年思想來源于主动投身中国革命的实践建设,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开展意义深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作用指导青年成长成才。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既涵盖了马克思、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思想理论,又包括我国历代领导人青年思想理论,被实践证明了其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而周恩来青年思想既是对先进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青年思想研究的丰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发展新阶段。

三、周恩来对青年思想的认知青年思想的价值

1.青年思想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具体化青年思想研究领域提供了方向,周恩来提出青年一代要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同时,他对青年思想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周恩来强调青年一代要富有进取心及大爱之责任,鼓励并赞扬青年积极参与国际形势的讨论和研究。同时,周恩来主张青年人要有创新意识和批判眼光,他认为“寻求真理的途径总要通过一定途径证明是对还是不对,这在青年时代是许可的”。但周恩来不可否认地指出了青年人易焦易燥的惰性,周恩来曾在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的谈话中指出:“青年思想波动时会表现为各种形式,但各种表现形式不一定都是成熟的或固定的。”

2.青年思想的功能及价值

周恩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正确认识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问题。周恩来在旅欧期间,思想观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过由于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赫胥黎的机械唯物论影响,周恩来对人生的理论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前,周恩来对于人生态度基本围绕着“救国救民”层面,认为通过进步的思想可以改变人们对生活的认知。而当时流行的几种思想中以“伪救国”思想(打着为大众为人民的旗号镇压人民,加强军阀统治)、“鼓励奴性”(安分守己,不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相信贫穷能使人快乐的思想)及以陈独秀的先进思想为代表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实质性的救国救民思潮中。当时的周恩来选择坚定不移地追随第三种人生观思想。这个时期的周恩来阐明了人类本身具有的道德、能动和智慧,多数创作通过比较各种思想的差异去伪存真,批判了中西文化及宗教文化中对人性本质和社会属性的错误宣传。周恩来在“敬业乐群会”成立之时及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上均对青年一代的思想价值和责任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号召青年走在革命的前列,提倡青年一代延续我党历史光辉,从思想行动上传到全国革命青年的身上。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更是对青年一代倾注了厚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深入对社会和历史的变革是顺应时代的举动。青年时期的周恩来由个人主义的进取精神转向为大众的新领域。

3.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天下兴亡,青年有责”是周恩来青年思想的提炼。周恩来对革命和建设中的青年责任有着正确的认识。周恩来对青年责任的认识贯穿其青年思想形成和发展始终,周恩来在《征蒙论》中提到:“吾志士英雄,果有愈于振兴蒙事,则请捐躯塞上,效命班场,班超投笔,正吾人有为之日。终子请缨,本青年应尽之职。”之后,周恩来在各类时事评论和联合会上号召、提倡青年一代要有救国与建国的前瞻性。周恩来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中提到:“我们中国的青年,不仅要在救亡的事业中复兴民族,而且要担负起将来建国的责任。”1949年5月,周恩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主张青年一代不要好大喜功,安于现状,要紧跟时代步伐,投入新中国建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要发扬肯吃苦、肯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争做模范式的建设领头人。

四、结语

周恩来依据中国国情及发展目标提炼出了激励青年一代提升的主张与原则,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思想体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对不同时期的青年进行了具体要求。革命时期,青年要做“革命的先锋”,到军队里去、到战地服务、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青年一代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周恩来的青年思想为青年一代在各个时期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青年一代的使命要以祖国的建设为主,周恩来思想中始终强调实践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有效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丰.周恩来教育思想基本观点略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7-20.

[3]黄伟.论周恩来关于青年道德教育的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4):20-23.

[4]尹淑艳,王丽芬.试论周恩来的教育思想[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1):55-56.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项目:周恩来精神的弘扬对纪念地旅游的价值研究(18SYB-116)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