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外来词一词多译现象

2019-06-14侯玥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规范

侯玥

摘    要: 汉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也是丰富本民族语言的重要手段。汉语外来词存在一词多译现象,本文从汉语外来词一词多译现象、一词多译的产生原因及规范外来词三个角度讨论汉语外来词。

关键词: 汉语外来词    一词多译    规范

引言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人类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通有无,反映在语言上便是外来词的引入。

一、汉语外来词一词多译现象

一词多译,即同一个外来词有多种不同的翻译形式。纵观汉语外来词历史,有三个时期大规模引入外来词:西汉丝绸之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国家侵华期间、改革开放至今。丝绸之路开辟后,汉语吸收的外来词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领域。《风俗通·声音·批把》记载“琵琶”为“批把”,除了“批把”外,还有“枇杷”这种译写形式。《汉书》记载“葡萄”为“蒲桃”,除此之外,还有“葡桃”“蒲陶”等译写形式。这一时期,外来词的书写极不规范,同一事物名称有多种译写形式。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于是,汉语开始第二次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此时的外来词是被动接纳的,外来词不仅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语词,还引进了一些政治色彩浓重的抽象名词。“德律风”“德谟克拉西”“赛因思”等都是这一时期引进的外来词。“德谟克拉西”指“民主”,还可写作“得谟克拉西”;“赛因思”指“科学”,还有“赛恩斯”“塞因斯”等写法。这一时期外来词的书写仍不规范,存在多种译写形式。此时期的外来词如果进一步发展的话,就可能会形成洋泾浜语,甚至演变为克里奥尔语。第三次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大背景下,我们积极主动地引入了一批外来词,但一词多译现象仍然存在。比如,“芝士”与“起司”“贵宾”与“VIP”等。

汉语外来词的一词多译现象可以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从历时角度来说,指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翻译形式。大多数外来词在引进初期时变动较大,一词多译现象比比皆是,最后经过语言社会的汰选,保留其中一种译写形式。比如,“水泥”就经历了“士敏土——水门汀——水泥”三个阶段,最终“水泥”作为规范被人们接受。从共时角度来说,指同一事物在同一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翻译和译写形式。比如,“荷尔蒙”与“激素”“冰淇淋”与“冰激凌”等。对于一词多译现象,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一些学者依据约翰·斯威勒的“认知符合理论”①推出,一词多译现象会造成语言累赘。另一些学者认为一词多译现象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

二、汉语外来词一词多译原因

产生一词多译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译借方式不同。同一个外来词采用不同的译借形式,势必会造成一词多译现象。比如,“麦克风”与“扩音器”,前者是音译词,后者是意译词;“VIP”与“贵宾”,前者是字母词,后者是意译词。

第二,书写形式不同。比如,“冰淇淋”与“冰激凌”“起司”与“芝士”等。

第三,与民众的文化心理有关。改革开放至今,民众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有时甚至会刻意追求洋味而采用音译的形式。一些年轻人为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不说“浪漫的爱情”而说“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形成“罗曼蒂克”与“浪漫”的并存。

第四,与事物所处领域有关。这一点主要针对专名而言,由于所指称的事物处于不同领域,因此也会形成一词多译。比如,“Dove”在食品领域译为“德芙”,在日用品洗发水领域译为“多芬”。再如,“MacDonald”在食品公司领域译为“麦当劳”,用于人名时译为“麦克唐纳”。

一词多译现象会对低年龄段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本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译借方式或译写形式的不同,他们可能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比如,将《鲁滨孙漂流记》与《鲁滨逊漂流记》认为是两部不同的作品,“芝士”与“奶酪”当成两种不同的食物。一词多译现象虽是语言多样化的体现,但是一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这类词时,则会形成语言累赘。

三、翻译原则及规范措施

吸收的所有外来词都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下进行翻译,不同领域的外来词应采取不同的翻译原则。

在專名领域,以音译方式为主。人名、地名、商标品牌、专著等都属于这一领域。专名领域的外来词采用音译方式,可以准确地表达外来词的语音形式,也体现了我们对于外来词专有名词的尊重。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选择文雅、贴合其本身语义的字来书写。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采用同音不同形的字书写,这点是需要我们立刻规范的。事实表明,专名领域中,几乎全部的人名、地名、商标都采用音译方式。比如,“Edison”译为“爱迪生”“New York”译为“纽约”“Nike”译为“耐克”。

在术语领域,以意译为主,即照外来词的意思,用汉语表示相关语素。术语外来词经常涉及专业核心领域,与民族尊严、文化自信等方面密切相关,意译可以体现出本民族语言的文化特征。术语领域中外来词的翻译应当更严格,必须规范外来词的书写形式。并且,引入术语外来词时,相关部门一定要经过严格审核后才可通行。比如,“software”译为“软件”,“shuttlecraft”译为“航天飞机”。

日常生活领域中普通语词的翻译更灵活,也更复杂,它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定要采取哪种译借形式。一般来说,这一类词的译借形式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接受程度。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日常生活领域的外来词的译借形式多种多样。音译词有歇斯底里,意译词有复制,半音译半意译有高尔夫球,借形词有CT、IC卡等。四种译借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语词中都有所涉猎。

其次,同一个外来词可以采用不同的译借形式。比如,表示尊贵的客人时,既可以用意译词“贵宾”,又可以用字母词“VIP”。这样的外来词,虽然采用不同的译借形式,但绝大部分义项是一致的,二者并无显著差异。它们如果同时存在于语言中,就有违背经济原则之嫌。对于这些外来词,我们应当尊重语言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相关机构的强制性手段,加以规范。比如,在21世纪初期,表示供人临时雇佣的车辆,按里程计费的交通工具时,有两种表达方式——“出租车”和“的士”。“出租车”是意译词,“的士”是音译词。在一段时间内,这两个词并存于语言社会中。但是通过语言系统自身内部的发展变化,“的士”这一音译形式自动退出了语言交际社会。理由如下,以前我们既可以说“打车”又可以说“打的”,动词后的“车”和“的”是“出租车”和“的士”的省略形式。现在,新出现了一种类似于出租车,但是是通过电话预约的交通方式,我们称这样的预约活动为“叫车”而不是“叫的”。这就说明“的士”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出租车”这一种表达方式。由此得出,外来词的一词多译现象可能是一个短暂的临时现象,语言系统内部会自己发展变化,必要的时候,再用一定的外在手段对外来词加以规范。

最后,同一个外来词虽采用相同的译借形式,但使用不同汉字来书写。比如,表达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时,我们可以用“芝士”“起司”和“奶酪”三种表达方式来指称。前两个是音译词,后一个是意译词。前两个虽然都是音译词,但是采用了不同的汉字进行书写。对于这种形式的一词多译,我们必须采取强制手段加以规范,因为这样的词可以看成是等义祠,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绝大部分外来词的使用者归根结底是普通民众,那么它的译借方式和译写形式都应该尊重民众的使用习惯。不能一味推崇一种译借方式,或是抵触一种译借方式。过去曾有人一味地推崇意译词,认为外来词就应该采用意译的方式来引入,抵制音译词和借形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说“IC卡”,“IC卡”就是一个借形词,如果采用意译的形式,就会说成“集成电路卡”。在交际过程中,一个人说“集成电路卡”,反而让听话者觉得莫名其妙。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现在不少年轻人在求新求异的心理驱使下,日常表达中大多愿意采用音译词。久而久之,音译词甚至也不再使用,直接用外来词的语音形式交流。比如,有些人表達“我根本不在意这件事啊”时,会说成“我根本不care这件事啊”外来词“care”代替了“在意”,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外来词的译借形式不能完全交给语言使用者决定。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一前提。

结语

汉语外来词历史悠久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带来了一些规范问题。对于汉语外来词,必须在维护好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前提下,合理吸收并加以规范。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外来词,应当采用不用的翻译原则和规范标准。

注释:

①认知负荷理论认为,由于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周定国.谈汉语音译外来词规范化[J].语文建设,1994(10):9-11.

[2]苏金智.论当前汉语外来词规范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2(03):16-24.

[3]姜明磊.汉语外来词多译并存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韩淑红.两汉非佛典外来词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5]李秋明.外来词中译之方法探讨[J].现代交际,2017(21):51-53.

猜你喜欢

规范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规范体检,老而弥坚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