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藏汉佛典目录分类异同

2019-06-14杨学东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杨学东

摘    要: 成书时间大体相当的藏文佛典目录《旁塘目录》与汉文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相同点固然不少,但不同处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二目分类方案不同。《旁塘目录》大体按照佛语部和论疏部分两类,佛语部下基本按大乘、小乘及密宗划分。《开元释教录》则先按佛经内容分为大、小乘,再按体裁分为经、律、论三藏。第二,二目小乘经的内容不同。《开元释教录》小乘经主要分为四阿含及四含外的重译、单译经,《旁塘目录》则未见四阿含经。

关键词: 藏文佛典    《旁塘目錄》    汉文佛典    《开元释教录》

由于佛教传入的地域、民族不同,逐渐形成了中原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大系统。二者之佛典在类别、数量上皆存在不小的差异,相应地,分类编目各具特色。考察藏传佛典与汉传佛典目录分类上的差别,有利于了解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发展轨迹及各自的特点。本文拟就成书时间大体相当的藏汉两部佛典目录《旁塘目录》与《开元释教录》编目的异同略作探讨。

一、《开元释教录》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释智升所撰的《开元释教录》代表了汉传佛经目录学的最高水平。它确立了佛经目录的分类体系,此后历代《大藏经》均承袭其组织结构。陈垣赞其“集诸家之成,而补其阙漏……可称后来居上”①。

智昇把《开元释教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总括群经录”,共十卷,以译人为主,记录从汉代一直到唐代开元年间19个朝代翻译的大小乘经律论及译人的事迹。先列译人姓氏,次列所译经名、卷数、译次、异名、或存或佚等情况。末列译人小传,详记其人始末,总括所有佛经译本,与目录相辅相成;第二类是“别录”,共十卷,分其乘、藏,包括《有译有本录》《有译无本录》《支派别行录》《删略繁重录》《补阙拾遗录》《疑惑再详录》《伪妄乱真录》等七录。

“有译有本录”是《开元释教录》的主体,其细目为:第一级为“乘”,第二级为“藏”,并细分为经、律、论三级。第三级上,将大乘经按内容分为“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大部,五部外的重译经、单译经又分别为类;小乘经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等四含,四含外的重译经、单译经又分别为类。其组织结构如下:

除“圣贤传记录”外,《开元释教录》基本上贯彻了以经典本身的内容特征决定其归属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根据佛教典籍本身反映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倾向,分门别类地把它们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它将同一思想内容的经典集中在一起,把内容与性质相近的经典排在相近的位置上,十分有利于系统地提示这些经典本身最本质的属性和内容上相互联系”②。

二、《旁塘目录》

撰于藏历木狗年(794年)的《旁塘目录》③是吐蕃时期三大佛典目录之一,另外两部为《青浦目录》《丹噶目录》。该目与《青浦目录》一度被认定不存于世,但21世纪初《旁塘目录》被重新发现。与《丹噶目录》相比,《旁塘目录》更多地保存了吐蕃佛典目录的原貌,因此在吐蕃佛教史和佛教文献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旁塘目录》分17大类,大类下有的设有多级类目,有的则没有:

1.大乘经:般若部;华严经;大宝积经;大经部;小经部;般若部小品;译自汉文之大乘经。

2.小乘经:大经部;法门类;小品经典。

3.密宗:密宗;大陀罗尼;圣陀罗尼大小品;真言心髓略抄。

4.百八名号、赞颂、吉祥颂、祈愿等。

5.律典。

6.各类经藏之注释。

7.译自汉文之零散佛经。

8.中观部(中观论)。

9.唯识论。

10.小乘论典。

11.因明。

12.诸阿阇梨所撰佛典书翰。

13.先前之阿阇黎和国王的圣佛赞书目:赞颂类;龙树撰述书目;阿阇梨玛底孜智撰述书目;赞普赤松德赞所撰典籍目录。

14.未校未审之已译佛经和论典译著目录及未译全的书目未审校之经部和经部注疏;未译全之经部和律部书目;校订之经论书目;未译全的经论书目;未译全之因明类书目。

15.佛经题名用三书对照,只有少量不同,其中,二书相同者居多而置于正文中。一书中有而两书中无者,均单独著录于此;一书中有而两书中无者均著录于此;两部旧典目录中无而班第勋努尼波书中所得书目;其他译跋中所载佛经书目,旧典目录中有而两部目录中未收的书目;律部书目;经论书目;译跋未收而实有之书目。

16.陀罗尼经。

17.诸阿阇梨撰述目录:译自印度之经典目录;译自汉土之经典;佛经和因明及赞普赤松德赞之撰述书目;诸译跋;三密续。

《旁塘目录》将藏传佛教经典总体上分为佛语部和论疏部两大类,大致相当于汉文佛典经、律、论三大部。其中经部分大乘经、小乘经及密宗。大乘经又分为般若类、华严类、宝积类、大品类、小品杂类;小乘经分为大经部、法门类和小品经典四种;密宗分为五部分,即密续经、大小陀罗尼及仪轨、五大陀罗尼、各类大小陀罗尼及密咒单列者;一百〇八名号、赞颂类经典单列为一目,没有区分显密;律典单独为一类,但经和论相合;论典部分,子目较多,如分为各种经的注释、译自汉文的论典、中观论典、唯识论典、小乘论典、因明、印度大师所著部分释论、赞颂类、吐蕃赤松德赞赞普等人所著等。以上内容属于该目录的正文,其余部分属于补遗或附录,包括未译完的经典、未校订的译本、其他目录中未收的经典等。此外,佛典的排列顺序以卷数和偈颂数的多寡为准,部头大的排在前面,部头小的排在后面。每一类目中的子目也以卷数或偈颂数分类,将卷数或偈颂数相近的作为一类。

三、《旁塘目录》与《开元释教录》异同比较

1.分类方案差异较大

《开元释教录》先按佛经内容分为大、小乘,再按体裁分为经、律、论三藏。按内容类别划分是汉文典籍目录学的一贯传统,从最早的《七略》,到《汉书·艺文志》,再到《隋书·经籍志》,莫不如此。与《开元释教录》系统、严密的分类体系相比,《旁塘目录》只给出了分类的标题,没有序号,使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并不明晰。但仍可以看出,是分佛语部和论疏部两大类。目次中虽无“佛语部”和“论疏部”的字眼,但在类目中把佛典和吐蕃学者的著述分得清清楚楚,即前半部分目录属佛语部,后半部分目录属论疏部。佛语部主要收录传为佛所宣说的训诫,大致相当于汉文佛经中的经、律及秘密藏等三部分。论疏部主要收录赞颂、经释、咒释、中观瑜伽论传记及藏族学者的重要撰述,大致相当于汉文佛经中的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史传部等部分。成为后世藏文《大藏经》划分甘珠尔(佛语部)、丹珠尔(论疏部)的基础,并因此成为藏传佛经目录的永制。佛语部下再划分大乘、小乘及密宗。这两种佛经目录分类的不同反映的是汉藏佛教发展轨道的殊异。

佛教初传进入中原时,正值印度大乘佛教兴盛。因小乘教义比较朴素,没有高深玄妙的理论,戒律的规定与中原差异较大,所以没有引起中原精英士人的重视,仅有少量官员和民众信奉。随着大乘经论的译出,佛教的般若思想、禅观理论与魏晋玄学相结合,吸引了士大夫的广泛关注,同时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与佛菩萨慈悲度生的故事等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隋唐时,大乘佛教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创立,表明汉人学习吸收印度佛教基本结束,佛教中国化的格局业已形成。期间及此后虽然都有金刚乘佛教(密宗)经论、仪轨的翻译,但由于与中原儒家伦理观念相左,烦琐的仪式与中原民众好简略与直觉顿悟的民族习性格格不入,因此唐代密宗传承几代之后即成为绝响,金刚乘佛教经论或被修改,或被束之高阁,或者被其他宗派部分吸收。我们看到《开元释教录》没有收录密宗的经典。佛教传入西藏始于七世纪,时值印度金刚乘佛教(密宗)兴起,于是输入西藏的便以金刚乘为主。因西藏与印度相邻,宗教与经贸往来便利,特别是九世纪至十三世纪,印度佛教不断受到伊斯兰教军队毁灭性打击,众多印度金刚乘僧人避难至尼泊尔、西藏等地,成为西藏全面吸收、传承印度佛教文化的一大契机。西藏成了全面保留印度金刚乘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法的地方,并在所重经典、修行第次、仪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所以,《旁塘目录》之密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收录了不少密法仪轨方面的经典。

2.小乘经典内容不同

一般认为,小乘经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四禅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小乘(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开元释教录》小乘经主要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等四含经,四含外的重译经、单译经又单独成类,分类十分明晰。《旁塘目录》未见收录《四阿含》译本。这是二目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阿含经》主要内容指传承的教说,或传承佛陀教法的圣典。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及信众将听闻的教法,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由于佛弟子各人领悟不同,各有相异的思想,因此至部派佛教时,如何将佛陀的教说作一整理、统一,实属必要。在经历次结集后,佛陀的教说渐次充实完备,是为《阿含经》。现在各部派的《阿含经》几乎都佚失无闻,只有南传《大藏经》中还保留了《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等五部《阿含经》,属于南传斯里兰卡上座部系统的经典;汉文《大藏经》保留了《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及《增一阿含》等四部,与南传前四阿含大体相当。藏传佛经中没有阿含经的内容,或许亦因为佚失之故。

《旁塘目录》与《开元释教目》在细微处的差异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以上仅就明显殊异处略作讨论,旨在由佛经目录切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藏汉佛教两大系统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由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带来的差异性。

注释:

①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

②方广锠.八——十一世纪佛教大藏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38.

③徐丽华.论旁塘目录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J].西藏大学学报,2015(03).

参考文献:

[1]才让.《旁塘宫目录》——编纂时间、画像题记、文献分类及其价值[J].中国藏学,2015(01).

[2]徐丽华.论《旁塘目录》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J].西藏大学学报,2015(03).

[3]党燕妮.从《开元释教录》看佛经目录的目录学意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01).

[4]徐丽華.藏文《旁唐目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5]黄明信.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6]陈士强.大藏经总目提要文史藏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