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BS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2019-05-30周海旭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锻炼者场地设施体育场地

周海旭,江 盼

依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止2013年底,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全国总数的38.98%;场地面积10.56亿平方米,占全国总数的53.01%[1]。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具有数量功能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文化环境优势。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居民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供大众使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却相对贫乏,通过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社区共享是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来缓解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中场地设施匮乏的问题[2]。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后将面临如财产风险、设施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等潜在的风险,阻碍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社会开放。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有利于对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3~6]。

风险分解(Ris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RBS)根据风险辨识来标示项目的风险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将风险逐层分解,一直细化到各类风险的属性类似为止[7]。当前RBS方法被作为风险识别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8,9]、网络信息[10,1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12]等领域。RBS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当前对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措施、制约因素、资源与服务供给以及相关政策的研究[13~16]上,而对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风险识别、评估,是当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利用AHP构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提供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分类,可防范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共享。

1 基于RBS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风险识别

在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人员锻炼、场地设施的使用、锻炼者身体情况差异、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环境因素变化将会导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开放过程中出现风险。运用RBS方法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见表1)。

表1 基于RBS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识别表

如表1所示,针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全面对风险进行分解,并在分解后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以利于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过程中风险的特点,初步识别出了4个一级风险指标、11个二级风险指标、34个三级风险指标。

2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指标的筛选

如表1所示,在初步识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确定指标,并依据平均数和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聘请5位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各指标按照“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及“非常不重要”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对认为不重要的指标给出建议。

2.1.1 第1轮专家问卷结果筛选平均数代表专家对该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评价;变异系数则反映专家对某一指标评价的离散程度。第1轮中剔除平均数小于3.5和变异系数较大(大于0.2)的指标[17]。运用问卷打分的形式进行第一轮调查,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分别得到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统计结果(见表2、表3、表4)。

如表2所示,一级指标专家意见统计结果如下:一级指标平均数均大于3.5,变异系数均在0.2以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专家对一级指标的确定没有异议,一级指标无需修改并全部保留。

表2 一级指标专家意见统计结果

如表3所示,专家对二级指标的确定提出以下建议,剔除学生风险指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只涉及到学校的课余时间,并不会在学校上课期间对外开放。因此,故将学生风险指标进行剔除,并对其下属三级指标进行剔除。将“运行制度风险”与“管理制度风险”合并,合并为“管理制度风险”,下属的三级指标也进行相应的合并处理。

如表4所示,专家对三级指标给出了以下建议:删除器材配套设施风险,将主观意识缺失风险和忽视安全教育风险进行合并成安全意识缺失风险,将管理者能力缺乏风险和管理者安全意识缺失风险合并成管理者综合能力缺乏风险。学生风险二级指标被剔除,其下属的学生学习受外界影响风险、学生安全风险进行剔除。场地设施运行制度风险、场地设施开放制度风险进行剔除。

2.1.2 第2轮专家问卷结果筛选在第一轮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调整专家问卷内容,剔除专家建议修改的指标,对初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设计,将各级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即“非常合理”“比较合理”“合理”“不合理”“非常不合理”,让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进一步评价。在第二轮指标筛选中,通过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对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与合并,最后构建了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27个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图1)。

表3 二级指标专家意见统计表

表4 三级指标专家意见统计表

如图1所示,在基于RBS方法识别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风险指标基础上,通过2轮专家问卷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立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当前评估体系中风险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规避,通过选取专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判断矩阵的构建。

图1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风险因素递阶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立后,上下层的隶属关系随之而确定。根据递阶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专家判断信息,构造各层次元素的判断矩阵。为了使任意两个风险指标关于某一个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一个定量的描述,如表5所示,我们采用1~9的标度法给予数量标度。笔者通过邀请的5位专家来进行群体决策,形成两两做判断的矩阵,最终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先分别计算各专家判断矩阵,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排序权重均值作为群体的权重;另一种是先根据专家判断矩阵数据,对各判断矩阵各要素求均值,得到均值判断矩阵后,再计算排序权重。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矩阵的构造。

表5 1~9级标度法及其含义

2.3 风险指标重要度排序

风险指标的重要度排序,能够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根据重要性排序,对排序靠前的指标进行重点预防,从而能够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表6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一级风险指标重要度排序(一致性比例:0.065 6 λmax:4.175 2)

从表6可以得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中风险权重最大的是人员风险,约占风险的51.80%。往后依次为场地设施风险、制度风险、环境风险,所占风险比重分别为23.32%、15.98%、8.90%。

如表7所示,从场地设施、人员、制度、环境四个维度不同的权重合成了二级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在学校对外开放评估体系中锻炼者风险是风险比重最高的为39.78%;其次是管理制度风险为24.86%;第三的是管理者风险为8.96%。从位列前三的风险比重可以看出,当前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人的风险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锻炼者是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主体参与者,因此如何规避锻炼者的锻炼风险,可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减少风险。

表7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二级风险指标重要度排序

表8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三级风险指标重要度排序

从表8可以得出,影响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的27个三级风险指标中,风险重要性超过5%的有7个,分别是安全意识缺失风险指标、器材使用风险指标、管理者综合能力缺乏风险、锻炼者风险预测能力、锻炼者身体情况指标、场地使用管理制度风险因素、场地器材管理风险。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指标为安全意识缺失风险。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以后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健身锻炼的需求,但若锻炼者缺乏安全意识,会造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出现风险概率增大。风险重要性超过5%的7个指标占总风险的49.07%,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的影响程度非常重要,是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风险等级分类

在运用RBS方法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指标进行筛选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重要度排序。在评估指标重要度排序的基础上,运用巴雷托分析法[18]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评估指标进行分类,将风险指标分为3级,对风险指标累计权重进行分类,共分为3类:A类发生累计权重为0%~75%,为高风险因素;B类75%~90%,为一般风险因素;C类90%~100%,为次要风险因素。如表9所示,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指标进行分类,其中高风险指标13个、一般风险指标5个、低风险指标9个(见表9)。

表9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累加百分表

如表9所示,三级指标的等级分类中高风险因素有13个:安全意识缺失风险、器材使用风险、综合能力缺乏风险、锻炼者风险预测能力、锻炼者身体情况风险、场地管理制度风险、场地设施管理风险、锻炼内容方法风险、器材位置布局风险、社会风气影响风险、器材设计质量风险、锻炼者风险处理能力、其他人主观过失风险。高风险指标的确立能够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的规避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学校组织方在开放场地设施时,了解可能出现的高风险因素,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针对锻炼者风险下属的安全意识缺乏风险、风险预测能力、身体情况、锻炼内容、风险处理能力等因素,在场地设施开放过程中通过安全提示、免责申明、购买保险等形式来规避可能造成的风险,使得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表9得出,三级指标的等级分类中一般风险因素有5个:校内外人员冲突风险、场地设施应急风险、场地进出管理制度风险、场地设施检查制度风险、事故医疗应急处理风险。低风险因素有9个:场地保障风险、管理者决策失误风险、其他人偶发性行为风险、体育运动存在的风险、场地建设风险、场地设施维护风险、场地设施质量风险、场地设施供应风险、自然环境风险。

针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指标的分类,能够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快速识别高风险因素,从而为预防风险的发生赢得时间。学校只有能够控制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的发生和及时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才敢于进一步尝试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进而全面实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空余时间对外开放来满足周边社会居民的健身锻炼的需求。

4 结论

运用RBS方法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过程进行分解,然后对开放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在风险识别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场地设施、人员、制度、环境四个维度构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两轮专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指标筛选,最终确立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风险由场地设施风险、人员风险、制度风险、环境风险构成。场地设施风险分为运动场地风险和运动设施风险;人员风险可以分为锻炼者风险、管理者风险和其他人员风险;制度风险包括了管理制度风险和后勤保障制度风险;环境风险分为了社会环境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

运用巴雷托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风险评估三级指标进行分类,其中高风险指标有13个。依次为:安全意识缺失风险、器材使用风险、综合能力缺乏风险、锻炼者风险预测能力、锻炼者身体情况风险、场地管理制度风险、场地设施管理风险、锻炼内容方法风险、器材位置布局风险、社会风气影响风险、器材设计质量风险、锻炼者风险处理能力、其他人主观过失风险。这些高风险指标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过程中容易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应当在此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风险进行合理规避。

猜你喜欢

锻炼者场地设施体育场地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我国体育场地规模现状下运营服务的升级路径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